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快活」中的悲剧《孔乙己》里的四笑河北涉县王献亭《孔乙己》是一篇以轻松的喜剧形式展现出主人公一桩桩使人发笑的生活画面,同时又使人骤然感到心情无比沉重的短篇小说。小说中四次写到人们对孔乙己的“笑”,正确地让学生理解这些笑的意义,对理解小说的深刻的思想性...  相似文献   

2.
释“霸”     
王霸之“霸”古来常见,但正如《说文解字段注》云:“俗用为王霸字,实伯之假借字”。王霸之“霸”义并非“霸”之本义。 许慎《说文》曰:“霸,月始生魄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从月,(雨革)声。《周书》曰哉生霸。” 段玉裁注曰:“霸魄迭韵。乡饮酒义曰,月者三日则成魄。正义云,前月大则月二日生魄,前月小则三日始生魄。马注康诰云,魄,朏也。谓月三日始生兆朏,名曰魄。白虎通曰,月三日成魄,八日成光。按已上皆谓月初生明为霸。而律历志曰,死霸,朔也:生霸,望  相似文献   

3.
为师之"气"     
偶 尔 看 到 一 个 网 友 的 论 述 ,说 是 做教 师 的 应 该 具 有 一 种 “霸 气 ”。这 “霸 气 ”一 词 ,很 自 然 地 让 我 想 到 了 曹 操 ,想 到了 孟 德 诗 歌 中 的 “霸 气 ”,更 想 到 了 他 的“王 气”和“菩萨 气 ”。 我 们 做 教 师 该 具 备 些 什 么 样 的“气 ”呢 ?我 觉 得 “霸 气 ”似 乎 不 合 适 。“霸 ”者 ,需 要 的 是 武 力 ,凭 借 武 力 征 讨来 使 对 方 臣 服 ; 体 现 在 教 育 教 学 上 ,就可 能 是 独 断 、专 横 ,或 是 体 罚 和 变 相 体罚 。这 是 “以 力 服 人 ”。而 “王 气 ”和 “菩 萨气”倒…  相似文献   

4.
再论杜甫与道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一书中“杜甫的宗教信仰”章之部分论点提出商榷,就该章涉及的下列五方面问题阐述了作者的见解:一,杜甫求仙访道,是否受李白影响的问题;二,关于《三大礼赋》;三,关于《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四,关于《前殿中侍御史柳公紫微仙阁画太乙天尊图文》;五,关于丹砂、葛洪、蓬莱及其他。  相似文献   

5.
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词中的“斗鸭阑干”,是指圈养斗鸭的栅栏;斗鸭习俗至少于西汉中即风行,直至宋末始式微;《谒金门》是以实写吴中思妇“斗鸭阑干独倚”来表达其“望君”情结,也寄寓了冯延巳本人的一种人生体悟:“经过反省、挣扎的苦熬以后的一种无法解脱的执着。”  相似文献   

6.
或问:儒家的孟子曾说:“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离娄》).虽“法”、“善”非举.但未尝废“法”.至于荀子则说:“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天论》、《强国》).虽“王”、“霸”境界不同,“重法”与“爱民”相须,但“隆礼”、“重法”相辅相成,儒家并不排除“法”,社会岂不需要法制?你对韩非——这一集大成的法家,却大相诟病,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7.
杜撰语出《野客丛书》:有个文人叫杜默,爱写诗。但是他的诗多数是无病呻吟,不讲格律,因而有人嘲笑说: “这是杜默所撰的歪诗。”这就是“杜撰”的由来。斧正语出《庄子》。据说郢国有个人鼻子上沾了很薄一层白垩,有个石匠一斧子把它砍去,丝毫没有伤着鼻子。后用来比喻请别人修改文章。  相似文献   

8.
据现有文献考证,历朝敕封屈原始自晚唐。唐封“昭灵侯”、后晋封“威显公”、北宋元丰三年封“清烈公”、元丰六年封“忠洁侯”、政和元年后统一为“清烈公”、元延佑五年封“忠节清烈公”、明洪武二年封“楚三间大夫屈平氏之神”。民间传清代封屈原“靖楚江王”、“忠烈王”。“昭灵”“清烈”“忠洁”均曾用于各地屈原庙额,但“清烈”历史沿用时间最长,而元仁宗所敕封号未作庙额。《湘阴县图志·典礼志》《湖广通志·祀典志·祠庙附》关于屈原封号的记载均有似是而非之误。  相似文献   

9.
虞兮虞兮     
项 羽 ,名 籍 ,号 称“ 西 楚 霸 王 ”, 高二 学 生。其 人虽 略显 单 薄但其 势 不 弱 ,班 中 除 刘 邦外 无 人 敢 和他 对 立— —项 羽 干 爸( 范 曾 )是 炒 —股 专 家 ,早 发 了 ,有 如 此 雄厚 的 经 济后 盾 ,能不 财 大气 粗吗 ? “ 西楚 霸 王 ” 之 名 是 刘 邦 背 后为 项 羽 起 的绰 号 , 项 羽听 后 洋 洋 得意 :“ 霸 王 ” 之 名 岂 是 等 闲 之 人 能得 !但据 刘邦 解 释说 ,此 四字 一 般情况 下 顺 着 念, 但 要 领 会其 奥 妙 则 须反 着 念:“王 八 出息 !” 他们 的 英 语 老师 叫 虞 , …  相似文献   

10.
由于有的词语相互之间字音或字形近似,以及词义近似等原因,学生经常把它们搞混淆。故此,必须仔细地对其进行辨析,才能有效避免失误。一、“王”与“皇”辨析“王”与“皇”有相同之处,都是指古代的帝王。例如:“故百王之法不同”(《荀子·王霸》);“余语汝三皇五帝治天下”(《庄子·天运》)。但  相似文献   

11.
不死之药     
《历史学习》2006,(7):96-96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谒操之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大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也。[编按]  相似文献   

12.
秋瑾和夏瑜     
秋瑾于1907年7月15日在绍兴轩亭口英勇就义。最近无意间发现了短篇小说《轩亭复活记》。 《轩亭复活记》,无生著,1907年作为《女子世界》的增刊印行。值得注意的是,小说的主人公名为夏瑜。小说写革命者夏瑜在轩亭口牺牲后竟又复活了。这内容虽然有点荒诞,但它多少反映了人民群众希望烈士不死的心愿。同年,竞存书局出版了《秋瑾再生记》,黄民编,小说内容和《轩亭复活记》完全一样,而主人公的名字由夏瑜干脆改为秋瑾了。这“黄民”也很可能是小说的真正作者。1912年上海复社出版《黄剑血》,又把《轩亭复活记》收入集…  相似文献   

13.
《史记·东越列传》:“汉五年,复立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孝惠三年,举高帝时越功,曰闽君摇功多,其民便附,乃立摇为东海王,都东瓯,世俗号为东瓯王。”东海王国都城东瓯,刘宋裴《史记集解》引徐广曰:“今之永宁也。”唐人司马贞《索隐》引三国吴韦昭曰:“今永宁。”姚氏云:“瓯,水名。”《永嘉记》:“水出永宁山,行三十馀里,去郡城五里入江。昔有东瓯王都城,有亭,积石为道,今犹在也。”(《史记》第九册,中华书局标点本,第2 979- 2 980页)闽中郡治东冶,《史记集解》引徐广曰:“今建安侯官是。”《索隐》引徐广云:“本建安侯官是。…  相似文献   

14.
不死之药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王乃不杀。简介本文节选自《战国策·楚策》。注释于:向,介词。荆王:楚王。谒者:禀告的人。谒(yè)禀告或谒见。操:拿着。以:而,连词。中射之士:担任警卫的弓箭手。说(shuì):劝说。故:所以。是:代词,这。是……也:判断句式。明:表明,表示。乃:于是。点睛之笔1.是臣无罪,而…  相似文献   

15.
高诱释《淮南》“不与物散”之“散”为“乱”,王引之据以勘订“散”当为“殽”字之误,并认为“诸书无训散为乱”。考《十三经》诸书用例,可证王引之所言不谬,“散”之本义当为“离”,至少到汉代以前还没有引申出“乱”义。《汉语大字典》不以“离”为“散”之本义,失之;第八义项释“散”为“错杂、杂乱”,并引《淮南》此句为书证,亦失之。  相似文献   

16.
小说《大地》的主人公王龙身上既有“自卑情结”。又有“优越情结”,这种“个体卑亢意识”支配着他的所有行为,作家赛珍珠特殊的人生经历,她的自卑情结,是其创作《大地》的重要动因。  相似文献   

17.
“久居巴子国,屡入武候祠”。诗圣杜甫一生景仰诸葛亮。他客居巴蜀时,曾多次瞻仰武候庙祠,凭吊蜀汉遗迹,,并在《蜀相》、《武候庙》、《八阵图》、《夔州十绝句》、《谒先主庙》、《诸葛庙》、《咏怀古迹五首》等诗篇中,以切情沉郁的笔触,直接间接地歌颂了诸葛亮的历史功业及其人格。唐代宗大历元年,诗人在夔州写了一首七言古体《古柏行》。诗云:  相似文献   

18.
解读《飘》的"明天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天意识”既是《飘》的主旋律,又是其女主人公郝思嘉的隐形性格。作品以美国南方奴隶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进化的痛苦蜕变过程为背景,通过描写郝思嘉的生存经历、心路历程、爱情纠葛和婚姻生活,表现了她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作品可从郝思嘉对真挚爱情、和平安宁和男女平等三个层面解读“明天意识”的丰富内容和深刻蕴涵。  相似文献   

19.
李瑞 《阅读与鉴赏》2003,(11):77-80
【阅读指导】“桑提亚哥”男译“圣地亚哥”,是美国名作家海明威中篇小说代表作《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对于《老人与海》,历来读评价颇高,就连作自己也认为,这是他“一辈子所能写的最好的一部作品”。[编按]  相似文献   

20.
邵磊 《邯郸学院学报》2013,23(1):136-140
荀子改变了孟子以“德”、“力”分王霸的做法,用“义”与“信”分判王霸。尝试通过分析《荀子》一书中“义”的内涵和“义”与“信”之间的关系来观照荀子王霸之辨的内在理路和真实意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