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昌道 《上海教育》2001,(24):28-29
中国入世对法学教育影响可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现我仅从宏观领域,拟从直接影响、间接影响;浅层影响、深层影响;近期影响、长远影响;理论影响、实务影响;正面影响、负面影响浅析。  相似文献   

2.
阶段分析法如今已是被广泛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此种方法常被运用于法学及其他人文社会学领域。在社会不断进步的同时,我国法学也不断改变更新,其价值也在不断变化中,由原本最简单的阶级斗争逐渐变为了较复杂的不同阶层之间的合作;由简单的对政治意识形态的分析转变为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分析;由单纯的对理想的分析转变为对现实利益的分析;由单方面的对权力的分析转变为对全面的权利的分析。因此,阶段分析法在法学研究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深刻反思当代中国教育法学研究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当前中国教育法学研究价值取向的误区 开展教育法学研究,是中国教育基本理论的重大课题之一。中国大陆教育界对教育与法律关系的理论探讨始于80年代初期①。在短短的十几年中,这方面的进展引入瞩目,丰富了中国教育理论,促进了中国教育法学学科的发育,加速了中国教育法制现代化进程。但是,以往的研究中也存在着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研究“文本中的教育法”重于研究“行动中的教育法”,具体表现在:对教育法律规范本身的关注居多,而从教育法律现象赖以产生和存在的更为广阔的背景中考察活动中的教育法者甚少;偏重于对教育…  相似文献   

4.
尽管我国的法学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法学研究的学术机制仍需不断改进,以更好地发挥法学研究在繁荣法学和推进法治方面的作用.为此,应当处理好法学研究的创新性与有效性之间的关系,法学知识的外源性与学术人格的自主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关于法治问题的分科研究与综合解决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6.
中国主流的法学研究方法过于推崇西方法学的具体理论,将其作为分析和解决中国法律问题的理论前提.这导致法学研究的殖民地化,法学研究者主体意识的丧失,也使得法学研究无法对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法律制度做出基本的理论回应.唯有引入社会科学方法,将法律制度和法律实践视为一种社会现象,对其中的中国问题做出分析,对其中的中国法制经验做出...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法学考试制度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早在西周时期中国就出现了与法学教育密切相关的礼学考试,乃至秦代,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思想的指导下,法律考试已成为选拔官吏的重要途径。汉代通过察举和孝廉来选拔人才,以四科取士,“明达法令”是其中一项重要的考试内容。正是在借鉴了历代法学考试经验的基础上,唐、宋时期在科举考试中出现了单纯的法律考试一明法科。明法科的出现对于提高官吏的法律素质、在全社会普及法律知识起了重要作用。自元代以来,由于受到程朱理学思想的影响,科举考试以儒家经典为主,法学教育走向了没落,单独的法学考试已很少出现了。  相似文献   

8.
浅析中国法学教育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客观需要相比,我国的法学教育仍然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本文着重分析我国目前法学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改革思路,对新世纪中国的法学教育模式改革道路进行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已证明了法治是推动人类社会走向文明的重要手段。重视法治就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带来国家的兴盛富强;而漠视法治则不仅阻碍社会的发展,而且还会造成国家衰败覆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半个世纪以来的历史证明,只有实行社会主义法治,才能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众所周知,早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就已确定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和要求。虽然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在法治建设上取得f显著进步,但离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目标尚有较大距离。随…  相似文献   

10.
法学教育一向被社会认为是理论教育主导的天下,但学生在就业和使用法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等方面凸显了能力的低下,不能让社会满意,而理论课对此无能为力.在新形势下,有些高校认识到了法学教育校内实践的重要性,在校内开设实训课程并建立了法学实验中心.高校在开展实训教学活动和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并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1.
社科法学是中国的本土概念,尚未形成稳定的研究范式。合理性基础是中国社科法学出现的原因,直面挑战、实现价值证成是中国社科法学存续下去的关键。中国社科法学需要坚守法学学科本色;明确其他"社科"与"法学"的边界;克服外来研究方法与生产本土知识的矛盾;以全新的视角建构自身独特的概念工具与话语体系,求得学科发展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2.
对当代中国共产党阶级性与先进性认识误区的观察与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党是决定性与非决定性的对立统一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过程角度,在长期理性关注的基础上,对在当代中国共产党阶级性与先进性认识上所存在的一些误区进行观察与分析,并进行了相关的讨论,以期对关注此问题的同仁深入探讨,为进一步深化认识当代中国共产党的本质供给思维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3.
由于历史和现实等种种原因,传统法学方法论不仅存在技术上的缺陷,而且存在哲学基础上的整体偏差.更新传统法学方法论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纲领是法学教育为法学实践服务,恢复实践法学传统,自国家主席起,联合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公检法司等法学实践部门的法律实务工作者共同进行法学教育工作。在法学教育地位与人才整合上,中国法学教育改革应当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师吏一体,君师一体"的机制,对法学教育从课程开设、教材编排、教学互动、实效考核诸方面加以监控,彻底排除各种理论法学以及纯粹法典化思路的影响,依法开课,追求法学教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中外高等法学教育比较研究及前瞻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出发,在对中外法学高等教育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面对21世纪,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必须更新观念,深化改革,要注重素质教育,强调高等法学教育的学术性与研究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快培育复合型法律人才,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重要。  相似文献   

16.
美国是高等教育包括法学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对美国的法学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进行一定的研究,从而加深对这个教育大国的法学教育状况的了解,是有一定意义的。笔者在美国华盛顿大学交流访问一年,恰恰为这项研究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7.
研究权利——新时期中国教育法学的新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5年以来 ,我国教育法学的研究 ,由以往偏重学理意义上的、应然的教育权利的思辩性研究 ,转向注重实践意义上的、实然的教育权利的问题探究。这一研究价值取向的战略转移 ,顺应了当代法律科学发展的趋势 ,是我国教育法学在新时期发展的重要标志 ,对我国教育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预示着我国教育法学发展新阶段的到来  相似文献   

18.
教育法学不仅仅研究教育法律问题,还与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及教育行为等密切相关。教育法学学科建设关系到中国教育法学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治理现代化对教育法制人才的需求。中国教育法学学科建设尚存在一些问题:基本理论研究不完善、学科地位不明确、研究方向应用性不强、师资队伍建设不足、学科基地与平台建设不健全。应以积极措施加强教育法学的学科建设:加强理论研究,确立二级学科地位;聚焦教育治理,凝练学科方向,跟踪学科前沿,汇聚学术研究团队;建立实践基地,培养实际应用能力;构筑学科平台,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争后,西方法学知识以传教士、中外贸易、不平等条约及会审制度为载体传入中国.随着近代西方法学知识的输入,中国留学生通过自费、官费两种途径远赴西洋、东洋,以学习近代法政知识,掀起了法政留学高潮.留学生回国后,迅速进入政治、教育、法律等领域,成为进一步传播西方法学知识的主要力量.法学留学生通过译介欧美、日本法律书籍,移植日本法学概念,引入西方法律文化,向社会传播西方法学知识,为民国大陆法系法律制度的创设奠定了基础,也加速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20.
分别对德国和中国法学教育体制进行简要的评述,并集中针对法学院(系)培养目标、国家司法考试对法学教育影响的两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揭示二者的共性与差异,探讨二者的优势与弊端,最终对法学院(系)如何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树立独特价值理念提出若干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