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很多父母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会动用令孩子恐惧的事物对他们加以恐吓,从而达到管教目的。比如,“再闹,大灰狼就来吃你了”“让医生给你打针”“妖怪会来抓你的”等等。这种管教方法基本上都能奏效,被恐吓的孩子往往会立刻乖乖地收敛自己的行为,顺从成人的要求。然而,父母在达到管教目的的同时,却把恐惧深深地根植于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强化了孩子对一些未知事物的恐惧,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许多不良影响。危害之一:诱发身体疾病婴幼儿正处于身体机能迅速发育的时期,长期恐吓会给孩子带来精神压力,导致大脑皮质对皮下中枢调节能力降低,植物性神…  相似文献   

2.
座右铭     
在孩子心中对鸡毛掸子有着本能的恐惧,这种威慑力足以让孩子胆战心惊,虽然现在很少有父母舍得打孩子,但是父母却学会了用这种方法来给孩子施加压力。  相似文献   

3.
我们每个人在孩提时代都经历过恐惧时期。孩子都害怕黑暗、打雷闪电,不敢独自一个人上床睡觉,害怕孤独和封闭的空间。大多数孩子都不愿意大人倾听自己的心理感受,其原因:一是怕受到他人嘲笑,二是恐惧的威力有时大得甚至孩子都不敢说出来。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呢?给孩  相似文献   

4.
幼儿第一次离开父母、家庭进入到幼儿园时,会被种种的不适应包围着。焦虑、恐惧、失落与无助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要注意到幼儿心理这方面的变化,正确有效地引导孩子,使他们消除恐惧,尽快融入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来,否则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度过一个充实而又快乐的假期,学生们又回到学校了,又能够和同学见面了。但是很多学生也会很“难熬”,因为家长总喜欢给孩子定下很多目标,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给孩子收心。这无形中给了孩子很多心理上的压力,让他们对上学产生某种恐惧和抵触。  相似文献   

6.
孩子有病住院是不得已的事,医院的环境对孩子情绪的影响至关重要。作为医务人员和家属,必须了解孩子住院期间心理的变化,采取积极措施,减少孩子的紧张和恐惧,有利于孩子的治疗与康复。有亲人陪伴,身边保留几样熟悉的物品孩子离开家人、离开家,医院这个陌生的环境,给孩子带来不安与恐惧,一时难以适应。孩子依恋亲人,在生病时表现尤为突出,他们躺在母亲怀里,有一种安全感。母亲在,孩子比较愿意接受治疗,疗效也相应较好。我们还可以看到这种现象,亲人一离  相似文献   

7.
韦清 《教育文汇》2012,(6):48-49
《孩子为何失败》(约翰·霍特著)一书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失败的孩子总是生活在恐惧之中。我虽然教书多年,但这个说法还是让我有些吃惊。霍特认为,恐惧是孩子失败的根源。而孩子的恐惧,正是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师的管制。教师们只想按自己的思路教育孩子,希望孩子按照自己设计的样子成长,殊不知,这一厢情愿把孩子毁了。  相似文献   

8.
莫源秋 《山东教育》2002,(30):45-47
对某些情景、某些事物、某些特殊对象的恐惧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由于认识水平低,对客观环境的适应能力差,适应方式简单,控制及调节情绪能力差,偶然的害怕、恐惧是孩子对周围环境、事物的正常反应,适时、适当的恐惧还是一种有益于健康的心理现象,比如,对狗的恐惧,能够使孩子采取更加安全、更加慎重和更加有益的方式对待各种动物;对与父母分离的恐惧,能够让孩子学会感激别人的照顾,学会控制怒气,同情那些需要与别人交往的人。一般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恐惧情绪会逐渐消失,因此,父母师长不必为孩子的恐惧…  相似文献   

9.
2~3岁是孩子的恐惧性情绪记忆较为深刻的时期,有些孩子对特殊情境如"黑暗"非常敏感甚至是恐惧。孩子大都有怕黑的倾向,如果程  相似文献   

10.
初为人父,心情与想像中的不同,总似乎有种掩饰不住的笑意,给周围的空气去分享,但怎样成为一个父亲,我并没有经验。孩子一天天成长,我竟慢慢发觉到,有了孩子,为此付出了很多的艰辛和时间.但他给我的似乎更多。我开始知道恐惧很长的时间里,自己天不怕地不怕  相似文献   

11.
生与死,这真是一个太过复杂的问题。不仅对于孩子,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亦然。原来儿子不全是因为失去朋友感到难过,而是因为直面死亡的冲击给他带来的巨大恐惧。怕死,怕痛苦,怕家人朋友伤心,怕失去幸福快乐……作为父亲的我,此时无疑应该给儿子更坚强的心理后盾,让他从恐惧和不安中解放出来,对死亡有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2.
8057aqiao@eyou.com问:我的孩子6岁2个月大,自从看电视节目被吓到后就一直怕这怕那,比如天黑后不敢一个人去卫生间,也不敢独自呆在屋里。我们告诉他节目中的内容不是真的,不需要害怕,可他还是把“怕”字挂在嘴边。请问,对于这种情况如何引导才好?
  答:6岁左右的孩子,其心理成熟程度还没有达到能把现实和虚幻的东西分开的程度,所以在受到惊吓后容易出现焦虑情绪,表现为怕黑、怕独处、怕某些动物等。此时,家长应该对孩子进行安抚,熟悉的声音和肢体的接触可以给孩子带来安全感。有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一些,这种恐惧会持续一段时间,对此家长不要着急,如果家长因此而产生焦虑情绪,只会起到加重孩子恐惧的作用。家长可以尝试让孩子参与一些有兴趣的活动,使他的恐惧逐渐消除,必要时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3.
《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11):F0002-F0002
◆编辑推荐 《爱和自由孙瑞雪幼儿教育演讲录(全新增订第4版)》:你以为你爱孩子,你想象你可以爱孩子,你认为这就是爱孩子。和你真的爱孩子是有差别的。也许,你需要停下来看:你是不是基于你的想法,你的恐惧,你的焦虑。你的习性来爱的。这可能就意味更爱你的想法,更爱你的恐惧,更爱你的焦虑。更爱你的习性。爱就是爱,恐惧就是恐惧。焦虑就是焦虑。认为就是认为。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个女孩儿给我们的来信。她从小是被人收养长大的。从信中字里行间的倾诉与求助,我们都可真切地感受到孩子内心的压抑、痛苦。像微微这样的孩子其实很多,她为我们带来的思考不仅仅是一个被收养的孩子的问题,而是当我们为人父母含辛茹苦地将孩子养育成人,悉心地提供给他们良好的吃、穿、住、行之外,还应带给孩子什么?我们的言传身教是怎样影响着孩子的心灵与成长?这是一个挣扎于孤独与恐惧中的孩子内心的呐喊,也许她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文字中的这些……  相似文献   

15.
小时候,每当我哭闹时,母亲就吓唬我说:“再哭,大灰狼就来吃你。”“再不听话,老猫会从窗子里爬进来,把你抓走。”久而久之,使我对许多事物充满了恐惧。由于从小饱尝恐惧之苦,所以我成了母亲后,不仅不吓唬孩子,而且当孩子受到突如其来的强烈刺激时,总是想办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引导他摆脱恐惧。  相似文献   

16.
孩子怕见生人,甚至与熟人谈话时都感到紧张和脸红,不愿到人多热闹的场合.有时还会表现出口齿不清、口吃、不敢抬头看人,惶恐不安,出汗、心跳加快、手足无措等现象.这就是"社交恐惧",是孩子自卑和社交恐惧的外部表现.本文针对部分儿童的社交恐惧现象进行分析,总结了导致儿童社交恐惧的因素,并提出解决儿童社交恐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孩子有了恐惧心理后,有的父母以为孩子得什么病了,有的束手无策,还有的则干脆认为孩子的恐惧不是真的。但是大多数孩子的恐惧不安不仅是真的,而且是其成长过程中必然要经历到的。心理学家说:对一个4岁的孩子来说,操场上的滑梯就象有一英里那么长,甚至使他却步。—位妇女还记得她小时候害怕在黑暗里睡觉的情景,当时她母亲说她是胆小鬼,迫使她关了灯睡觉,这样却使她更加害怕。有些父母确实因孩子的恐惧不安而忧虑,但是,由于父母不恰当的回答,无形中加深了孩子的  相似文献   

18.
假如老师给你这么个题目“给忍耐一个目标”,你会怎么写呢?上文作者写了3个小故事,3个故事都有闪光的细节。第一个故事写一个孩子寻找和自己走散的父亲,人海茫茫,找不到,最终还是在原来的地方等待,孩子没有进超市里享受空调,而是站在门口的烈日下,恐惧、焦灼,是何等难过,但是孩  相似文献   

19.
小孩子怕打针、怕吃药是很正常的事。但是要减轻孩子对打针、吃药的恐惧,父母平时就该下些功夫:1.平时要避免以“不乖就让医生给你打针”之类的话作为恐吓。如果孩子平时就误解治疗的意义,把它视为一种惩罚,生病时就更不会  相似文献   

20.
郭丽 《幼儿教育》2004,(7):60-60
幼儿入园初期或多或少存在着不适应的现象,具体表现为情绪波动大、焦虑不安、爱哭爱闹、恐惧退缩等,而且容易出现反复,并在接送、进餐、午睡三个重要环节上表现得最明显。孩子表现出的这些心理障碍不仅让家长担心,给保教人员带来困难,更重要的是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从心理学角度讲,孩子不愿上幼儿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