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思考·练习”是课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课文的“思考·练习”都有3─6个题目。思考题侧重于提示理解课文的思路并注意和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相呼应;练习题侧重于引导对课文中重点词、句、段的理解和体会,对生字词的巩固和运用。 按习惯的教学方法,一篇讲读课文,首先是扫清生字词,接着是按次序逐词逐句甚至是逐字分析课文内容、情节,最后才是让学生动笔做“思考·练习”。然而有的“分析”超过时限,只得让学生把“思考·练习”当作“家庭作业”、“课外作业”来完成。这样课后思考练习题就成了可有可无的赘特。 一、发挥“思考·练习”的目标性的作用 “思考·练习”是一篇课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提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或启发学生自学的思路,为教师正确理解教材,学生的自学提供了很好的帮助。教师备课时,要在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借助课后“思考·练习”,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并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教学。教师可以利用“思考·练习”,使学生明确目标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理解课文内容,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去读书。如教学人教版五年制第10册《马踏飞燕》一课,教师在掌握、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借助“思考·练习”,进一步明确本课的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2.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语教材中,不论是讲读课文,还是阅读课文,文后都安排了“思考·练习”。它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编写者针对本年级、本组教学要求,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的。如果仔细分析一下课后“思考·练习”,我们便可以看出文后“思考·练习”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思考题,二是练习题。其中“思考题”侧重于提示理解课文的思路,并注重和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相呼应;“练习题”侧重于引导学生对文中重点词、句、段的理解体会,对生字词的巩固和运用。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以下…  相似文献   

3.
《小英雄雨来》是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根据本组训练重点、教材特点以及课后“思考·练习”,本课的教学目标可制定为:①重点训练:引导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读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小英雄雨...  相似文献   

4.
邓国民 《江西教育》2000,(11):31-31
目标——让学生明确  清晰的教学目标犹如醒目的靶子,为教与学指明了方向。每上一篇课文,我首先要学生认真阅读单元前的“导读”,再看看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思考,练习”,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明确学习目标。如我教《黄河象》一文,学生按上述方法,讨论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化石来历的依据。 2理解课文叙述顺序,理解各段间的内在联系,体会科学家推理的条理和严密。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除……以外……”“连……也……”的句式说话。师生都明确目标,教与学配合就更加默契…  相似文献   

5.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课后都没有“思考·练习”。这些题目的内空包括侧重理解课文内容的思考题目和进行语文文字训练的练习题。“思考·练习”充分体现语文训练的意图,是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在全面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和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今天,了解和把握大修订语文教材中课后“思考·练习”题的变化特点与变化意图,并实施相应的教学策略,必将促进新课标的落实和课改的顺利进行,有利于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这是因为课后的“思考·练习”题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编者的编写意图和当今新的教育理念,提示了教学的思路和教改的方向。现就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组课文课后“思考·练习”作分析与探讨,供老师们备课、教学时参考。一、“思考·练习”题变化的内容与意图第七册第四组课文与其他组…  相似文献   

7.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的每篇课文后面都安排有“思考·练习”。“思考·练习”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思考题侧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练习题侧重语言文字训练,从整体上作分析,它具有下面一些功能。一、提示课文重点、难点有些课文重点及难点较为隐蔽,“思考·练...  相似文献   

8.
课文后练习或点明了应掌握的基础知识点,或提示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或揭示了理解课文的思路,或渗透了教法和学法.课后练习设计是教材编写者对课文的精心提炼,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它与课文相辅相成,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后文练习是理顺教学思路的参考,是确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依据.将课后文练习融人教学环节,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可以优化备课思路,帮助学生落实基础、提升能力,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9.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课后均设有“思考·练习”。讲读课文后一般有4至5个题目,阅读课文后一般有3个题目。题目的内容包括侧重理解课文内容的思考题和进行语文文字训练的练习题。“思考·练习”充分体现语文训练的意图,是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每篇课文均安排了“思考·练习”,它明确了教学目标,提示了教学重点、难点,暗示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发挥“思考·练习”的导教。导学功能,教师要对其认真剖析、深入理解、科学运用,还要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运用“思考·练习”的能力。一、全面浏览,把握编写规律把握“思考·练习”的编排规律,是培养学生读题能力的重要前提,教师须予以重视。学期初(从三年级起),可适当安排时间引导学生纵览全册“思考·练习”,以发现如下规律:从题量看,讲读课文一般有4至6题,阅读课文…  相似文献   

11.
优秀的板书是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组织课堂教学的结晶。在语文教学中,一般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由教师揭示板书。这种做法,自然有许多优点。但是如果在教学中,把教师设计板书和学生练习设计板书有机地结合起来,穿插训练,这样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就会融合起来,更有利于促进学生能力和智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九义教材每一课后都编排了思考与练习内容.《思考·练习》是教材的组成部分.它有三个明显的作用:l、体现大纲的要求和编者的意图;2、揭示了课文的重点、难点和文章特点;3、提供训练的途径.因此,它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凭借,也是教学应达到的基本目标要求.备课时一定要认真钻研课后的《思考·练习》.下面以《李时珍》课后的《思考·练习》第2题为例,浅谈它的备课要点.  相似文献   

13.
围绕“思考·练习”进行教学设计——《卢沟桥的狮子》教学建议□湖北省教研室萧惠珍课后“思考·练习”体现了语文训练的意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这些“思考·练习”是编者针对本年段、本组的教学要求,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的,起着点明...  相似文献   

14.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材调整了课文类型,把现行教材中的三类课文(讲读课文、阅读课文,独立阅读课文)调整为两类课文(讲读课文、阅读课文),减少了课文类型。结合学生实际,遵循语文教学和学生认识规律,阅读课文的课堂教学可以指导学生按以下四个步骤,依据课后“思考·练习”,读懂阅读课文。现以《茅以升立志造桥》为例谈谈三年级阅读课文课堂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相似文献   

15.
新修订的第七册第四组教材基本保持了原教材的结构体例,部分内容有所变化。讲读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倔强的小红军》不变,阅读课文《江总书记来我家》代替了《大森林的主人》;读写例话“从内容体会思想”后移到第六组;课后“思考·练习”减少了理解课文内容的题目,重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强化了学生对语言及表达方法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基础训练”中的口语交际代替了原来的“说话”,增加了“语文实践活动”。仔细研读教材可以看出,本组教学应重视朗读、默读、背诵等阅读基本功的训练,继续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指出: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五个方面获得发展。要达到《课标》要求的能力目标,语文课堂该“教什么”,存在着多种选择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如果混淆了目标与内容,模糊能力目标与知识目标,就会简单地将语文教材的选文等同于课程与教学的内容,局限于教教材。  相似文献   

17.
课后的思考练习题体现了编者的编写意图,对老师的教学思路也起到了提示作用,它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语文教科书价值与特色的重要内容之一。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在课后思考练习的设置上有了较大变化。本着“少做题,多读书”“、多积累,会运用”的精神,练习设置少而精,思维训练有梯度,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笔者试图通过人教版修订版教材第九册和课标本教材第十册《威尼斯的小艇》的课后思考练习先作个对比。  相似文献   

18.
凭借教材改革教学福建仙游县教师进修学校张国炎九年义务教育小语教材具有多方面的优点。就课后“思考·练习”来说也有很大的改进,它提示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提供了语言基本功训练的内容和形式,基本上体现了学习课文的要求。讲读课课后要求由思考题和练习题两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9.
义教小语课本,课后“思考练习”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容和编排体系上既有统一性、规范性,又有一定的灵活性,对阅读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一、教学思想导向作用。课后“思考练习”在内容  相似文献   

20.
沈建忠 《教师》2014,(22):22-22
现行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每篇课文后面均安排了"研讨与练习"。它明晰了教学目标,提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为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课文,进行语言训练,实现教学目标提供了依据。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教材中"研讨与练习"的类型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