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代雕塑在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都留下了不同水平的代表作,形成中国古代雕塑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使绘画性语言在雕塑中不断地得到结合延伸,使之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直至现在,这些艺术品仍是我国美术史上灿烂辉煌的艺术珍品,受世界瞩目.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雕塑对中国文化艺术,尤其是现代公共环境中雕塑的造型观形成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继承中国古代雕塑基础上,吸收、借鉴西方现代雕塑形式语言从而更显其"趣味感"、"形式感"、"现代感"以及这种现代形式因素的雕塑放置于公共环境中如何能使它在美化环境和启人心智的同时更彰显"个性"。在雕塑形式因素中强化现代装饰意味(中国古代雕塑线、面艺术形式决定了雕塑本体的装饰性);中国古代传统艺术倡导的"以神写形"、中国画论中的"气韵生动"等理念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形式的继承、研究、发扬在解放后有很多优秀先例,从解放后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到树立于兰州市的雕像《黄河母亲》等纪念性公共雕塑,无一不是把古代雕塑中的线、面的形式因素恰当运用于现代公共雕塑的宏伟巨制。  相似文献   

3.
常春燕 《科教文汇》2012,(20):205-206
我国的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体系、古朴优美的艺术造型和丰富多彩的装饰而闻名,而汉代是我国建筑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本文依据南阳考古发掘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墓、建筑明器,结合古代文献记载,对汉代的建筑的发展与成就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的文脉特征是世界上独有的,所以有着一整套属于自己的审美特殊性能。以温柔敦厚、为诗之旨,并作为艺术的一种思想指导,表现在艺术上便是朴素美,含蓄美,内在美。雕塑亦然,中国古代大部分雕塑其内容是理想主义的。表现着人们的生活理想与精神理想。  相似文献   

5.
仇维佳 《内江科技》2011,32(4):28-29
中国古代娱乐体育的内容丰富,萌芽于原始氏族社会,成形于奴隶社会,发展于封建社会,经历了汉代、唐代发展盛世后,到了宋代达到了高峰,并以宋为转折点至明清走向了衰微甚至消亡。其衰亡因素是多方面的,对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对于现代当中国传统娱乐项目的保护和发扬,对已逝的古代娱乐项目的恢复和发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先秦时期的音乐思想在整个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奠定了古代社会音乐美学思想及相关文化心理的基础.不仅从审美的角度认识音乐创作、表演、鉴赏等音乐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并且从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角度展开论述,使英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在思想史上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和影响.本文以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为代表,进-步阐述儒家音乐思想的主要内容,旨在为以后的音乐文化发碾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宜兴紫砂谈传统文化产业的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兴陶瓷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陶瓷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宜兴紫砂工艺始于北宋,盛于明清,繁荣于当今,集书画、诗文、篆刻、雕塑于一体,成为独步世界的艺术品。2006年,国务院公布了首批非物质遗产名录,雄踞传统手工技艺首位的,就是宜兴紫砂。古往今来的工艺大师和民间艺人薪火相传,见证着中华文明发展的源泉和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先来看看线条。在油画中,线条的主要功能是造型,是对客观物象的轮廓和形体进行描绘,通过线条的组合,进而呈现客观物象的外在形状和整体结构。当然,线条也有写意功能,比如线条处理时的轻重和粗细,起落和转折,以及直线、折线与弧线的不同运用,都伴随有画家的主观情感。到了杜仲的笔下,客观物象的轮廓和物体之间的界限不再那么明晰,形状结构也不再那么严谨,线条的造型功能因为简约化、模糊化的物象摹写方式而明显弱化。  相似文献   

9.
李振宇 《内江科技》2013,(11):110-111
<正>中国动画自20世纪20年代诞生至今已走过80多年历程。凭借着浓郁的囊括绘画、雕塑、建筑、服饰乃至戏曲、剪纸、年画、皮影等水墨动画特色,和强烈的民族风格及其中华民族特有的造型元素,确立中国动画在世界动画史上的地位,获得"中国学派"的称谓。研究"中国学派"动画造型元素的审美表现,对继承和发展中国动画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一鸣  赵虹 《科教文汇》2013,(22):142-142,144
禅宗是佛教进入古代中国人内心后所体悟到的新的心灵境界。禅宗的不尘不染,深刻融入了中国传统艺术界。书法是借线条灵动的运动,表现书法家心性与性灵境界的审美艺术,注重"形学"与"心学"的结合,与禅宗的思维方式极其符合。在与禅宗强调"意"的思维碰撞下,书法创作被赋予了新生命,极富禅意。  相似文献   

11.
禅宗是佛教进入古代中国人内心后所体悟到的新的心灵境界。禅宗的不尘不染,深刻融入了中国传统艺术界。书法是借线条灵动的运动,表现书法家心性与性灵境界的审美艺术,注重"形学"与"心学"的结合,与禅宗的思维方式极其符合。在与禅宗强调"意"的思维碰撞下,书法创作被赋予了新生命,极富禅意。  相似文献   

12.
李向南 《科教文汇》2009,(31):274-275
随着人们审美价值和审美倾向的变化,当代艺术家们在进行写意人物绘画过程中,开始有意寻找一种符合自己特点的笔墨语言及表达方式,以有利于感受的表现。同时,当代写意人物画被更加强烈地注入了个人的情感,人物的处理已经逐渐个性化。而融会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气韵依然是艺术家们应具有的素养。  相似文献   

13.
董浩 《科教文汇》2012,(2):158-159
提要近几年来,中国雕塑界一直不断地探讨中国雕塑是否应该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形成自己的审美体系,或者说中国雕塑是否应该更大地体现出中国本土的文化内涵及精神气质。本文从感知方式及时代性与民族性的角度分析中西方雕塑内在精神的差异,试图探究中国雕塑发展的方向与空间。  相似文献   

14.
刘芮瑄  王娣 《科教文汇》2020,(10):169-170
在中国五千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古代货币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铜钱是中国古代货币的主要形态,作为全国统一流通的货币使用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发行的“交子”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清光绪年间开始机器制币,铸造新式的铜钱和铜元,实现了古代货币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5.
董佩君 《科教文汇》2013,(17):F0003-F0003
谈起国画人物画,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起魏晋的顾恺之、初唐的吴道子和南宋的梁楷。特别是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基本上奠定了中国传统人物画崇尚写意的审美基础。因此,传统的中国人物画所表现的是意象,故称为写意画,其介于具象和抽象之间,即似与不似之间。而根据用笔的精细和粗放的不同程度,又可分为_T笔、小写意和大写意。而到了近代,  相似文献   

16.
叶颖博 《科教文汇》2009,(36):270-271
符号学理论在三个层面得以界定,为雕塑艺术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雕塑首先是一种图像式的、可以视见的符号形武,其次,作为一种标志性的符号,体现出对象之间的因果与时空关系,而雕塑的象征符号则与时代精神和约定俗成的观念相联系。通过对汉代雕塑的符号学分析,说明借助符号学理论有助于我们加深对雕塑乃至其他艺术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刘宁 《科教文汇》2012,(32):170-171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工艺美术进入了瓷器的时代.因为瓷器自身具有耐用干净,釉色温润如玉的特点,所以特别符合中国人内敛含蓄的审美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瓷以雕塑为主要表现形式,陶瓷雕塑的造型风格也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审美特征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8.
张涛光 《科学学研究》2004,22(2):140-143
收集了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古代600多项科技成果,力图以定量的方法说明在中国古代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科技始终以高低相间波浪向前的态势在发展,流行的中国古代科技自某一时期达到高峰后就衰落下去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19.
刘爽 《科技风》2011,(17):234-235
线条是绘画艺术的重要因素之一。线条自身的流动转折,墨色自身的浓淡、位置,它们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力量、意兴、气势、时空感,构成了重要的美之境界,这本身正是一种净化了的"有意味的形式"。线条具有一种独立于对象之外的审美价值,是主体审美感情的抽象表现。对于绘画来说,线条是很重要的一种造型表现方法。从中西方绘画发展史来看,线条在绘画作品中是占有很重要位置的,它是最原始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级的。中西艺术家都很重视线条的表现力,视"以线造型"为共同的媒介。  相似文献   

20.
<正>一座传统建筑物主要由台基、柱梁和屋顶三部分组成,屋顶是其外部形貌的重要部分。在中国传统建筑史上,古代匠师们以"人"字形结构为基础架构,创造出了硬山式、悬山式、歇山式、庑殿式、攒尖式、卷棚式、勾连搭式等丰富多彩的屋顶式样。这其中每一种屋顶式样的创造,既受一定时期的技术、地域、材料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也受特定时期的制度、审美、习俗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兹择其主要者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