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主持人口播导语:眼下正是大春收获季节,昨天,记者在彭山县江渎乡歇马村采访时看到,这里用抛秧技术种植的水稻获得了丰收。有意思的是,在抛秧新技术推广的背后,我们还听到了一段有趣的故事。请看报道。 )  去年,抛秧技术在歇马村试点,村支书陈文根带头推广,可妻子张秀英担心抛秧会影响产量,夫妻双方因此产生了分歧。   (彭山县江渎乡歇马村村支书 陈文根同期声: (我 )作为村支书,科学技术要带头推广。去年搞抛秧时,家庭中分歧大,我的爱人担心弄不好,于是我们各人种了一半,我的抛,她的栽。抛秧省工省力,还比她的多打粮…  相似文献   

2.
走基层,跨省招工行程2500公里,偶然发现"潜伏局长"典型 2011年初,"节后用工荒"席卷全国,扬州许多企业面临开工不足的难题,也成为媒体关注的民生热点和新闻焦点.作为跑口记者,我得知扬州市人社局组织用人单位春节后开展跨省大招工,便主动联系,随同前行. 跨省大招工的路线,主要向北行进,分别是安徽、山西、河南、山东等几个劳务输出大省.一路上翻山越岭,行程艰险:汽车爆胎,差点翻到山沟里;正月初饭店不开门,一路上受冻挨饿.跨省招工行程5000里,最终带回了一大批外来务工人员,缓解了扬州用工荒.我采用行进式报道,发回了大量动态稿件,用许多生动的小故事,记录了用人单位与务工人员所急所盼.  相似文献   

3.
这是篇值得一读的好文章。本文作者是八十年代参加县报工作的新同志,在十多年的采访实践中,他对“熟”有深刻的理解:人熟地熟情况熟,这是办好报纸的有利条件,但不能满足于熟,熟可以写出好的作品,但熟也可能使许多有价值的新闻从我们身边溜掉。要求我们经常用新的眼光看待熟人熟事,从中找出差距来,找出闪光点来,找出“金子”来,进而通过深入采访、思考,写出有新闻价值的新闻来。这段体会,对我们县报的同志,对省、地(市)报的驻地记者及广大业余新闻写作爱好者都具有参考价值。——编者的话  相似文献   

4.
2004年5月的一天,我在贵州余庆县乡下采访,像往常一样,喜欢在田间地头转悠。走在乡间的田坎上,迎面遇到一群赶场(赶集)归来的乡民,三三两两不停地啧啧赞叹,集中谈论着当地出了个“博士寨”的事。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顿时心头一热,赶忙与乡民们交谈起来。初步了解了事情的大概后,凭着我  相似文献   

5.
《为民爱民记者俞佳友》获得了2011年度浙江新闻奖广播作品类一等奖。作为这篇专稿的采写者,笔者深深体会到,对先进典型人物的宣传报道,一定要扎扎实实地采访,认认真真地写作,原原本本地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要把时代特点和人物个性写出来,让受众切实感到先进典型人物可信、可亲、可敬、可学。  相似文献   

6.
《新华日报》来自记者联系点报道活动已进行了三轮,从已见报的数百篇稿件看,篇篇闻得泥土的气息、处处听得基层的声音,显现着思考的灵光,不仅活跃创新了记者的文  相似文献   

7.
《短短一个月拒资十亿元》在2010年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获得了消息类一等奖。写作此稿时,我起了一个标题:《两难境遇下的抉择与方法》。这个两难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对于报道对象——上海市崇明县政府而言,它陷入了保护生态和发展经济的两难境地;第二,对于记者而言,面对‘拒资’十亿元这样一个新闻点,面对崇明岛上百姓渴望发展的目光,要不要报道,怎样报道,也存在两难。  相似文献   

8.
9.
“九一八”对于中国人民来说,特别是对于沈阳人民来说,是一个永远不能忘记的日子。历史上的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军国主义者在沈阳这块土地上,发动了蓄谋已久的突然袭击,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拉开了侵略中国的序幕。从此,“九·一八”做为中国人民蒙受耻辱的日子被载入了世界史册。1995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在全世界各国人民和中国人民以各种形式纪念这个伟大胜利的时候,历史上饱受过日本侵略考凌辱的沈阳人民没有忘掉曾经蒙受过的耻辱。为此.许多沈阳市市民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议,建议在纪念世界反法西…  相似文献   

10.
那隆隆的涛声像秋天的远鸿,用一声声逐渐淡远的呼唤,衔走了一个季节的记忆。绵绵的呼声,留在了浩瀚的长空里。那呼声越远,越令人回味。长江回归了往日的空旷和宁静。大堤恢复了固有的嵬峨和挺拔。两岸上各种语调的叫卖声,村女在石板上清脆的捣衣声,江船那富有诗意的悠长的汽笛声,江鸥在辽阔的江面上一明一灭的优美的飞姿,江水向大海轻轻走去不紧不慢的脚步声,似乎像是在述说这里昨天什么也未发生过。悠悠的江水,悠悠的蓝天,悠悠的岁月。但那远去的洪峰仍然一次次地在我们心潮中涌动,那汹涌潮湃的涛声和那震撼人心的号子声仍然回…  相似文献   

11.
《天桥的教训》终于过关斩将,捧回了中国广播奖1994年度新闻专题类一等奖。作为作者自然感到庆幸,同时又觉得它是得其所哉。回顾这篇2000多字专稿的采写经过,我深深感到:新闻稿件成败的关键在于采访,而采访不只是用口,更要用心。从这个意义上讲,一篇好稿必然是作者心血的结晶。一、采访准备要充分。记者采访前做好准备工作就象樵夫砍柴前要把刀磨好一样。所不同的是,记者不仅要做物质上的准备,更要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做到“胸  相似文献   

12.
中国成语说,“百闻不如一见”,强调眼睛在了解、认识事物中的重要作用。新闻记者的任务就是要通过实地采访,将周围发生的事情如实地告诉人民。只有身临其境,仔细观察,才能写出有声有色的作品,引起社会反响。近几年,我在美国采访银行、股票交易所,试图用寓理于情的手法,如在枯燥的的专业术语、数字中穿插现场素描和个人感触,使经济报道通俗化、形象化。从报刊采用和读者反映来看,效果是好的。  相似文献   

13.
贵刊约写采写体会,内心感到十分荣幸和感激。笔者曾有十多篇作品在全省和全国广播优秀稿件以及中国新闻奖等评选中获奖,却从未写过一篇采写体会文章。对我来说,确实需要“回头看再前进”,总结自己采写体会也许比写好稿更需要、更重要、更迫切。其实,在我采写《“亚星”“奔驰”何以平起平坐》一稿之前,全国和本省各大媒体都报道了“亚星”“奔驰”合资合营的消息。这个新闻发布会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我并没有参加。不过,我对这一新闻事件比较关注,一方面是因为对“亚星”的背景有所了解,国内曾有许多报刊称“国产大客车处临…  相似文献   

14.
我们采写的消息(百里挑一选明星胸佩红花火起来,“主人明星”耀眼气田川西北矿区77名职工受到隆重表彰)(1996年6月12日(四川石油报)一版头条),在96年度四川石油优秀新闻、优秀作品评选中被评为消息类一等奖,并被推荐参加四川省和全国企业报年度好新闻参评。拙作能在一年一度的四川石油优秀新闻评选“群英会”上摘取一等奖桂冠,正如评委指出的s口羊:作者透过看似平常实则不平常的川西北矿区党政工领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追歌星、影星,而是大张旗鼓地评选表彰从广大职工中涌现出来的“主人明星”这件事,紧扣了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15.
2004年5月的一天,我在地处黔北东南角的余庆县乡下采访,像往常一样,喜欢在田间地头转悠。走在乡间的田坎上,迎面遇到一群赶场(赶集)归来的乡民。只见他们三三两两,不停地大声“啧啧”赞叹,都在集中谈论当地出了个“博士寨”的事;  相似文献   

16.
《县委书记刹"三风"》一稿在6月7日人民日报一版头条刊登后,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回顾这篇报道的采写经过,一个最大的体会是,当一名人民日报的驻地记者,必须打好主动仗。驻站记者怎样才能打好主动仗呢?①要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要把握全局,要做到心中有主题,手中有题目;②在报道思想的深度和高度上,要有过人之举,力求使所写稿件在更大范围内有指导意义;③注重对新闻报道的策划,驻站记者的策划应当是超前的、高起点的、有地方特色的;④要注意上下的"互动",有了编辑部的支持,记者写稿也就有了底气。  相似文献   

17.
18.
3月下旬,《解放军报》在三版头条位置刊登了我与特约通讯员覃照平等合写的通讯———《一个战士心中的“先进性”》一稿。从采写这篇新闻至今,已有三个多月时间了。回味这次对新闻事件的采访和新闻稿件的写作过程,有一个比较深刻的感受,那就是记者在采写新时期战士的新闻时,不要拘泥于传统的认识问题方法,必须把视角“抬高一度”。多少年来,新闻记者“眼睛向下”,以扎实的作风、朴实的文风,反映了一批又一批基层士兵的形象。回望我们新闻记者笔下的基层士兵,多是纯洁善良,忠诚老实,其形象表现多是灰头土脸,满口方言,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关于写现场新闻的问题,正在为国内新闻界同行所广泛重视。继中国记协主办首届现场短新闻评选之后,新华日报于今年7月起也开展了“现场新闻竞赛”活动。二个多月来,许多专业和业余  相似文献   

20.
李广华:1961年12月26日生.主任编辑。1984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现任内蒙古日报总编室副主任、《新闻周刊》主任。孙亚出:1961年9月出生。1984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哲学系,分配到内蒙古日报社编辑部.14年来.一直从事林业及相关的新闻编采工作。《种树“种到”联合国》荣获第七届中国新闻一等奖,引起广泛关注,许多人问起这篇作品“幕后”的故事。与其说幕后.还不如说是幕前。新闻采写,好比攀登高峰,登临绝顶,风光无限,其艰辛和付出都在到达顶峰之前。1996年初,在报社的一次编务会上,农牧部的一位负责同志通报这样一篇简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