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不少青年新闻工作同志问我:你干新闻工作时间不短,对这一行的主要体会是什么? 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从《人民日报》工作岗位退到二线后,我继续关注我国新闻工作的情况和问题,不断写些有关方面的文字,这么说来,同新闻结缘已有一个花甲周期,时间不算短。但取得经验不多,积累教训不少,主要体会一言难尽。如果勉强概括一条,我想提“入门不难,提高不易”几字,跟同行商讨。 我认为这几个字有历史印记,也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1951年6月,我由中南局宣传部调中南人民出版社工作.1954年大区撤消,中南人民出版社同中南人民文艺出版社合并,组建湖北人民出版社,我留湖北人民出版社工作.  相似文献   

3.
从事新闻写作,至今已是7个春秋了。那是1992年春,在一次通讯员培训班上,我一篇80余字习作,首次在鄂西报上采用,当时我兴奋不已,尔后便开始业余写作。为提高自己写作水平和投稿命中率,我常常寻找具有丰富经验的记者、老通讯员作为良师益友。辛勤的耕耘,终于获得了丰收的果实。去年被恩施日报评为模范通讯员。  相似文献   

4.
去年,我采写的《人·狗·贼》、《当了父母,你就要多操心》和《你、我、他都有哪些责任》三篇社会新闻分别被《阿勒泰报》、《工人时报》、《新疆军垦报》采用后,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反响。有人问我:对一些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小事,怎么样才能写得引人重视?我结合个人的实践谈点肤浅的体会。我觉得,要写社会新闻,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社会新闻不是生产动态、工作经验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人们普遍感兴趣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这就要求作者在采写实践中,既要重视新闻题  相似文献   

5.
6.
我是一名基层通讯员,爬格子少说也有10余年。在这条布满荆棘的小路上,我总是苦苦追求,取得了一些成绩。我的作品已在全国100余家报刊、电台、电视台发表,共有2600余篇,有些被评为全国、省、地、县“好新闻”,我还被评为“优秀通讯员”、“优秀新闻工作者”受表彰奖励40余次。我还被全国近40家新闻单位聘为特约记者和特约通讯员。在10多年爬格子生活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做到了“五勤”和“三准”。 这“五勤”,就是在采写中坚持“腿勤、手勤、口勤、眼勤、脑勤”。这“三准”,就是在投稿中“对象准、栏目准、时间准”。  相似文献   

7.
8.
中宣部于1989年3月6日在关于转发《中宣部新闻研修班研讨纪要》的通知中指出:“揭露性的报道不要为揭露而揭露,而要着眼于解决问题,改进工作。”新闻舆论监督不是为批评而批评,其目的在于帮助被批评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促进解决问题,改进工作,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舆论监督要坚持促进解决问题的原则,注重社会效果。为使舆论监督取得好的社会效果,就要根据实际情  相似文献   

9.
在我社开展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中,结合新闻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要求,思考得最多的是:作为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怎样把握正确的新闻观这个做好党的新闻工作的总开关。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第五届军报函授中心的老学员,相隔几年以后的今天又和师兄师弟们相聚在军报函授中心,确实兴奋不已。从当兵的那天起就想当一名军事记者,苦苦追求了十七载,虽未能如愿,但那份追求依旧,初衷不改。多年来,在工作训练之余,仍常常拿起笔来记叙一些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如果把我的写作体会总结一下,感受最深的是“五勤”和“四忌”。先说“五勤”。“脑勤”。顾名思义就是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当大量的素材摆到面前时,一定要动用大脑的功能进行加工,去粗取精,提炼升华,同时对应该宣传什么事,怎样报道那些人和物,是用消息…  相似文献   

11.
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时,正逢《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一书出版发行10周年。现就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文风的论述谈点体会 所谓文风,就是文章上反映出来的普遍性、倾向性的特征。它是时代的产物,是一定时代,一定阶段的倾向性在文章上的表现。 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文风问题。他在撰写文章和修改别人的文稿时。都十分讲究文风问题。不但要求内容好,政策思想好,而且要求文风好。他的演讲和写的新闻、评论以及文件、电报,不论哪一种体裁,都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引人入胜。独具一格。在延安整风时,毛泽东同志把文风问题提到党风学风的高度来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信息报、经济报、企业报和专业性报纸数量很多,这些报纸大都是以宣传经济和本专业为主,需要采用大量的经济和专业性报道稿件. 内蒙古赤峰市平庄矿工报王守城同志给贵刊编辑部的信:建议开辟《经济新闻写作》讲座(登在1986年1期)说出了我们通讯员的要求. 我从去年开始学写“经济新闻”稿件,至今在  相似文献   

13.
当我国各方面事业都在澎湃地向前发展,当我国科学技术要在十二年内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时候,我们高等学校教学辅助机构——资料室担负着更加繁重与艰巨的任务。如何做好资料工作,保证教学所需要的书刊资料,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此,我认为:第一、补充书刊资料,满足教学需要。1)对于现有的书刊资料进行整顿工作。在图书资料整顿的过程中,发现哪些资料残缺不全或复本较多,即进行剔除或补充。2)各教研室根据教学大纲提出每个单元讲授所需要的参考书与报刊资料。3)结合国际时事发展与国内每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搜集相应的图书资料。  相似文献   

14.
赵力 《新闻传播》2005,(6):40-41
一个瞬间,记录了一段历史,使一瞬成为永恒。沉醉于新闻摄影的张亮,最大的乐趣莫过于此。  相似文献   

15.
陈力丹 《青年记者》2006,(15):55-56
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八团的5年里,我更换了5次工作。其中第四个工作岗位决定了我一生的职业生涯,这就是八团报道组组长。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军人,中国记者。 很幸运,这两个冠冕堂皇的职业我都做过。并且,现在我还在“记者”这一岗位上工作。在日常的新闻采访中,感触最深的就是:记者与军人有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7.
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培养自己对新闻宣传工作的兴趣和爱好,要有热情有激情,注意加强学习,吃透上情,摸清下情,力求眼勤多看、耳勤多听、嘴勤多问、腿勤多跑、脑勤多思、手勤多写,紧扣单位改革与发展的重点、热点、难点和亮点问题,做到选题新、挖掘深、表现巧。  相似文献   

18.
在新闻采、编工作中,我们如何使稿件不失偏颇,使人愿意看、乐意听,从而产生良好宣传效果呢?主要关键就在于把握好新闻事实中的“常”和宣传报道上的“度”。所谓“常”,就是一事物(在这里指新闻事实)在客观环境中发展着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所谓“度”,就是根据“常”这一规律性的客观要求,在新闻采、编中掌握好分寸。那么,怎样才能把握好“常”和“度”呢?我的第一个体会是:在有失偏颇、一哄而上的“大合唱”式的宣传潮流中,必须头脑冷静,从有“常”和有“度”出发,尽可能站在全局的立场上,系统地、全面地了解新闻事实所以产生的来龙去脉,并合乎逻辑地推导出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工作研究”这一新闻体裁在经济报道中逐渐增多。实践证明,运用好这一文体,对探讨经济问题,传播改革经验,解决经济活动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是能起到积极作用的。也许有人会问,作研究之类的稿件就事论理,探讨性强,读者爱看吗?同答是肯定的。因为工作研究不同于一般事务性、业务性很强的报道,而带有自由讨论的性质。它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而提出的问题往往是经济改革中人  相似文献   

20.
在新闻报道中,采访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是新闻报道的基础和前提。采访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新闻作品的质量。只有在采访上下工夫,才能创作出好的新闻作品来。笔者结合以往的采访工作经验,下面就如何做好新闻采访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