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新世纪,中国与美国的战争题材电影都有了新的飞跃.文章通过比较中美战争电影新作《金陵十三钗》与《战马》,对两国战争片中的主题表现、主角构成、戏剧冲突、声画表现及美学风格的差异进行了研究,以期为中国战争电影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捷 《新闻爱好者》2008,(10):114-114
当今在电视界,电视专题节目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表现新闻事件、表现节目主题已经成为众多从业者的共识,如《经济与法》、《今日说法》、《走进科学》等,《新闻调查》明确地要求选题要“有故事、有情节、有冲突”。  相似文献   

3.
2002年韩日世界杯,中国媒体作了全面密集的报道,不少媒体表现出应有的理性。但是,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少,如假新闻泛滥、采访中的冲突与违规、封口费等等。这些现象反映了中国的媒体和媒体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欠缺及竞争的无序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经济媒体并不是这些年才出现的新生事物。回想起来,中国经济学的成长与中国经济媒体的成长几乎是同步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成立的中国经济学社以及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等学术团体甫一成立.就举办了各种报刊杂志。如刘大钧的《中外经济周刊》、吴景超的《新经济》、陈翰笙与薛暮桥的《中国农村》等等。三十年代的中国不仅是经济学发展的“黄金十年”.也是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只是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国民党封杀舆论,经济媒体也随之衰落。  相似文献   

5.
新闻阅评     
经济日报辞旧迎新报道充满豪情 经济日报从1月3日开始,在一版推出系列《新年经济述评》,内容涉及宏观经济走势、扩大内需与防止重复建设、加强农业以及西部大开发、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扩大就业等方面。该报的辞旧迎新报道则从去年12月下旬开始,12月25日头版头条推出万字的编辑部文章《让历史告诉未来》,概述了人类社会百年历程,描绘了世界特别是中国的沧桑巨变,讴歌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民族解放和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并以乐观的精神对未来发展作了展望。次日,该报开始连续推出4期“世纪百版”。内容分别为…  相似文献   

6.
周小犊 《青年记者》2006,(14):17-18
2006年德国世界杯,中国媒体作了全面密集的报道,不少媒体表现出应有的理性。但是,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少,如假新闻泛滥、采访中的冲突与违规、主持人激情有余、专业不足等等。这些现象反映了中国的媒体和媒体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欠缺及竞争的无序性。  相似文献   

7.
社会学家刘易斯·科塞在《社会冲突的功能》一书中阐述了社会冲突中的安全阀机制对于维护社会安定的作用,此处的"社会安全阀"体现了社会冲突理论的一个侧面,其本质肯定了社会冲突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然而,在阿道司·赫胥黎的文学作品《美丽新世界》中,其虚构社会中的"安全阀"背离了社会冲突理论,而以一种非暴力的、更富欺骗性与麻醉性的形式浸透社会,致使人性的许多侧面在无知觉中消弭。  相似文献   

8.
1996年10月12日,中央电视自经济服务类栏目《生活》推出了《家事·国是》系列节目,在观众中引起了一二定的反响。说起经济服务类节目,人们联想到的往往是“油、盐、柴、米、酱、醋、茶、衣、食、住、行、用”等等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词,轻松明快,贴近观众,贴近生活似乎应该是经济服务类节目的基本特征。那经济服务类节目能不能涉及国家、百姓经济生活中的重大选题呢?《家事·国是》系列节日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老百姓想看什么?如今老百姓爱看什么样的节目,干电视的常叹找不到感觉,轻松调侃的,观众嫌没分量;严肃凝重…  相似文献   

9.
论新闻的文学化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卫红 《新闻界》2005,(6):135-136
文学史上,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带有些新闻的要素和特点,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自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石壕吏》等等,而在新闻史上能传承下来的新闻作品几乎都是成功运用了文学技法的作品,像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李大钊的《新纪元》、刘白羽的《沸腾的北平城》等等。其实,在中国新闻事业开创之初,报人就以文学笔法写新闻。试看下例:  相似文献   

10.
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系列片《人在单位》研讨会于7月5日在北京召开。10集电视系列片《人在单位》自5月22日在《经济半小时》栏目播出以来,引起强烈反响,认为该片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鲜明的时代感。据介绍,《人在单位》是根据《中国单位制度》一书,经过创作班子历时一年的努力搬上荧屏的。与会专家、学者认为,该片采用纪实手法,透过中国单位社会这一独特视角,通过社会转型期间中国普通百姓命运变化具体个案的呈现,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结构的变革,从而揭示出改革不可逆转的进程及这一进程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宝萍)电视系列…  相似文献   

11.
核心阅读:目前儿童报纸的理论研究、实际操作都存在着很大的困境。本文以《中国少年报》的系列报纸为例,指出当前儿童报纸在内容上出现不少问题,如报纸的儿童新闻比例少、内容呆板,报纸中的儿童不是说自己的话,而是说着成人的话;儿童人物的典型报道尚待提高等等。本文强调只有切实把内容建设作为首要环节,才能真正地发展我国的儿童报纸。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随着档案事业的发展,《档案法》的修改引起人们的关注。从本期开始,本刊将刊登系列文章,围绕《档案法》的修改进行探讨,欢迎广大作者积极投稿。  相似文献   

13.
书架     
《出版广角》2014,(16):92-93
正文学艺术《历史的侧影》作者:叶永烈著版本:中华书局2014年7月版定价:39.00元提要:《历史的侧影》是著名纪实文学作家叶永烈先生据采访实录整理成文的系列文章的合集。本书是对中国大陆政坛先辈的寻访文章,如《在吕正操将军家》《儒将熊光楷》;本书是对海内外知名学者、文化及社会名人,包括对钱学森、傅雷、韩素音、梁实秋、庄则栋及陈逸飞、谢晋、李宁、黄健翔等的寻访笔记。  相似文献   

14.
《新闻出版交流》2001,(1):31-31
《新闻出版报》记者蓝轲对第十一届书市名著销售情况作了具体分析后认为,对“文学名著热”应以冷静的心态面对。他在《新闻出版报》第 2461期撰文说:  当前文学名著出版呈如下现状:一是冷饭热炒,即旧版文学名著拂去尘埃,重新登堂入室,在图书市场显露灿烂笑容,如:安徽文艺版的《傅译名著系列》、漓江版的《诺贝尔文学奖系列》、浙江文艺版的《外国文学名著精品丛书》等等;二是老曲新唱,即对旧版文学名著重新包装,以新的形式隆重推出,以吸引读者注意,形成市场卖点,如:人民文学版的《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译林版的《教…  相似文献   

15.
有记者问我:80年代中期,中国新闻界,出现了一些很有名气的记者,他们所写的报道在国内外引起了反响。如《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鲁布革冲击》、《命运备忘录》、《倾斜的金字塔》等。面对电视的挑战,中国还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时代?还会不会产生名记者?我有一种感觉,很有可能这样的时代就要到来。为什么?这是因为,新闻是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当一个社会的政治或经济上发生重大变  相似文献   

16.
《经济半小时》报道国际事件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寻找国际冲突在中国经济上的投影。国际冲突一旦发生,《经济半小时》关注的角度主要有: 1.冲突对中国同胞及侨民的冲击。 目前,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已经成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最大的两个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商业广告产生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条件下,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伴随其产生与发展的始终,冲突与融合成为近代中国广告文化的最显著特征.总体来看,冲突是表现,融合是趋势;民族化与现代化是冲突与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新上海档案》2006,(6):31-31
宗培岭在《浙江档案》2006年第3期上撰文,对我国档案学理论建设中的若干关系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我国存在着档案学理论研究与档案实践联系被弱化的倾向。其主要表现是理论研究没能很好地把握住档案实践.其中相当多的问题研究不是来自档案实践需求,或是“跟风”,或是“自作多情”。翻开档案学理论刊物,不少理论文章不是反映档案实践的变迁.而是社会风貌的“缩影”。当社会上大谈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19.
孙倩 《新闻窗》2007,(5):90-91
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相对疏远,而大众传媒在不同程度上承担着满足公众精神及情感需求的功能。电视媒体始终把社会主体的精神与情感生活作为自己的表现内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情感类栏目开始形成和发展,特别是近年来达到鼎盛,如江苏卫视的《人间》,湖南卫视的《真情》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2005年三农图书出版品种达3千多种,印象较深的有《中国之重:32位权威人士解读“三农”问题》(田永胜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2005: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杜,农村经济绿皮书系列)、《“三农”新论》(陆学艺 社会料学文献出版社)等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