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王昌龄是盛唐时的著名诗人,研究者对其因何种诗体成名存在争议。本文将立足于王昌龄现存作品和时人对其诗歌的评价,从诗歌创作、传播方式、读者接受三个环节,结合王昌龄的赠人诗、盛唐诗选本选王昌龄诗、王昌龄被选入歌词的诗和当时的诗坛风气、雅俗观念及王昌龄诗歌理论两大部分六个方面来探寻其获得诗名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2.
3.
学术界一直认为,武则天执政时期特重文学之士,进士科地位大为提升。但这种说法受到傅璇琮先生的质疑。到底怎样看待这个问题?首先要把"特重文学之士"与"提升进士科"地位分开来看,前者是武则天的文学爱好;后者又分两种情况,一是人才得到擢拔,二是武则天权力斗争的手段。武则天用人策略和文化政策对坐官时期的政治和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浅谈唐玄宗对盛唐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几千年的诗歌史上,唐诗可以说是诗坛的青藏高原,唐玄宗李隆基所处的盛唐时代无疑就是诗坛的喜马拉雅。在中国诗歌史上地位颇重的李白、杜甫、王维、盂浩然等等值得我们引为民族骄傲的杰出诗人也都出自那个时代。而作为历史上以先英明后昏庸出名的皇帝李隆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也是不可或缺的。这主要体现在李隆基所推出的文化政策和施政措施等在繁荣唐诗上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盛唐诗的"有我"与"无我",与当时的佛禅思想颇有契合之处.概言之,盛唐诗的"有我"即是"吟咏情性",这是与此前初唐奉帝王之命而作的应制诗等宫廷诗最大不同,这正是当时慧能南宗禅的理论核心"佛性论"在诗坛上的表现.也正因为禅宗思想的渗入,盛唐诗虽"吟咏情性",但并不滥情,它既有真性情,却又超越了情性,达到了一种"无念"、"无相"、"无住"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之洒脱、超逸,就在这种大自然"光采与我同"的境界中,诗人得到了极大的精神愉悦与难以言说的解脱自在,盛唐诗也达到了圆融澄澈的"无我"境界.  相似文献   

6.
地域、民族和唐诗刚健的特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历代诗歌中,突出地具有刚健气质,且能不断振作将其维系较久的,无疑应数唐诗。不少诗篇,或雄放,或沉着;或磅礴宏肆,或遒劲壮实;或飘逸中挟带鹏飞千里的气势和力度,或以情韵风神取胜而又自具劲气贞骨。可谓姿态万千而皆内秉刚健之质。其所以能够如此,常常被从当时政治经济背景上,找出种种原因加以解释。但一代诗歌风貌的形成,根源是复杂的,既有当代生活的影响,又有历史的积淀;既受文学本身发展规律支配,又受从事创作的主体(人)诸方面素质的制约;既表现出时间性,又表现出空间性。它是多元的复合。对于这种多元,我们还处在排比材料,逐一认识过程中。本文拟就地域和民族两方面的因素,探讨它对形成唐诗刚健特质所产生的影响,以求在唐诗研究中引进一种或许不应完全忽视的思考角度。如果其中提到的某些现象,值得放到更广阔的中国诗歌发展背景上去认识,则更是笔者所期待于学术界的进一步的宏观考察。  相似文献   

7.
近一个时期来,唐诗学界多以杜诗为盛唐变体,故将杜甫别出于盛唐而归人中唐的见解,执此论大都提到学史的发展规律下予以说明。本以为:杜甫集大成的诗歌,在诗史上承前启后的伟大功绩,是盛唐所以为盛的最重要标志;杜甫底蕴厚重,气势磅礴的诗风,是盛唐诗风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杜诗虽开启了中唐以下诗歌的新路,其诗风则与中唐,宋诗迥然有别,强将杜甫划入中唐有悖常理。  相似文献   

8.
张九龄是初盛唐之际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内涵丰富,风力深厚,且富有盛唐的时代气息;艺术上,代表盛唐诗美的兴象玲珑的意境融构也相对成熟;基本具备了盛唐气象的基本特征。换句话说,他的诗初步实现了唐诗由初唐向盛唐的转变,开启了盛唐诗风。对于张九龄诗的这种意义和作用我们应予以重视和肯定。  相似文献   

9.
刘长卿生活在盛衰转变的大历时期,其诗歌具有大历诗歌的共性,即迷惘和幻灭,同时也有冷淡深婉的个性.从诗歌史发展的角度上看,其诗歌创作在盛唐诗风转变历程中有着先声和桥梁的作用.其诗歌在创作意识、主题构造、审美情趣等方面露气骨顿衰之貌,也隐约展现出即将到来的中唐“境敛而实”诗风的痕迹.  相似文献   

10.
直至今天,在现代人群中,“唐诗”二字仍有历久不衰的特殊的魅力。原因何在? 文学是抒情的,诗歌尤其如此。人不能没有感情生活,大到济世安邦、忧国忧民之情,小到生活中种种细腻情感、喜怒哀乐,需要发抒,一泄为快,这就是创作;他人读了作品,感受到这些喜怒哀乐之情,产生共鸣。击节感叹,这就是鉴赏。创作——鉴赏,这一逆向活动的过程,是由情始、由情终的(即所谓“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心雕龙·知音》)。作家莫泊桑,对于读者的要求看得很敏锐: “这些人群朝我们叫道:安慰安慰我吧。娱乐娱乐我吧。感动感动我吧。让我做做梦吧。让我恐惧吧。让我流泪吧。使我思想吧。”(《小说》,《文  相似文献   

11.
唐诗的和谐美主要表现在:一、情与物的和谐美;二、意与境的和谐美;三、组合方式的和谐美。而情与物、意与境的和谐美与组合上的对称皆有着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2.
学界对于宋词之寄托,多有评说,但较少论及唐诗之寄托。其实,唐诗亦颇多寄托之作。唐代诗人作寄托诗,原因有三:社会客观原因,诗人主观原因,文学传统原因。唐诗之寄托在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这两方面都超轶前人,对以后的诗词创作不乏沾溉之功。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都出现了大量诗歌,但没有哪一朝代的诗歌能拥有比唐代诗歌更多的接受者。唐诗接受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普泛性、时代性、个体性、应用性。其中,普泛性与应用性是唐诗接受最显著的特征。正是这两个关键特征,确立了唐诗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巅峰地位。  相似文献   

14.
唐诗是中国文学发展长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块文化瑰宝,千百年来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胸。作为一名普通的唐诗爱好者,每每在诵读唐诗和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总是要为古人精妙绝伦的诗才和后人精辟入微的分析叹服。但是出于职业的原因,又总是为评论者  相似文献   

15.
诗歌在唐代得以繁荣,有赖于繁荣的社会经济和稳定的政治环境。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助长了封建人的诗歌风气,基于建功立业的理想,唐朝诗人批判地继承了我国诗歌传统。不断推陈出新,构成唐诗繁荣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6.
在唐代,樱桃不仅是人们品尝的美味,也是唐诗描写的对象。《全唐诗》中有关樱桃的诗歌数量众多,有描摹唐人欣赏樱桃花果的社会风俗,有状写天子用它来祭拜祖先和赏赐百官群臣的宗庙礼仪,有展示文人骚客借樱桃叹时光流逝、哀婉细腻的情感。  相似文献   

17.
本就应用的定义加以论辨,并就应用的具体的特征-较强的功利目的性、应用的普泛性、内容的实在性、写作的服从被动性、模式的刻板性、完稿的时限性等、作出概括并分析。  相似文献   

18.
崇尚功名、追求建功立业以及昂扬奋发的执着热切的兼济意识与进取精神构成了唐诗的主体精神。唐诗或以慷慨报国、昂奋热情的豪迈见长,或以痛斥时弊、无所畏惧的批判称。考察这种精神的内核,则是由时代的雄强、儒侠思想的相互渗透共同建构的积极入世、弘扬自我、张扬个性的强烈的主体意识。这种精神体现在诗歌创作中,必然呈现出苍茫壮阔、刚健雄浑的境界,从而形成唐诗最具个性色彩的阳刚美。  相似文献   

19.
唐诗是中国文学发展长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块文化瑰宝,千百年来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胸。作为一名普通的唐诗爱好者,每每在诵读唐诗和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总是要为古人精妙绝伦的诗才和后人精辟人微的分析叹服。但是出于职业的原因,又总是为评论者较少从儿童视角分析研究唐诗感到些许缺憾。  相似文献   

20.
建国以来,学术界对金圣叹的研究先是集中于对其政治思想的评断,即他腰斩《水浒》、对《西厢记》中情欲的大力歌颂,以及《杜诗解》中所表现的忠君思想研究,判断其究竟是反动文人还是民主斗士。继而,鉴于金圣叹对《水浒》、《西厢》的评解形成了小说、戏曲评点的完备格式,又对金圣叹的小说、戏曲理论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总结,而对于金圣叹的诗歌理论,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