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孙巧云 《唐山学院学报》2011,24(2):42-44,47
明代关注古音的人不少,但真正致力于古音专项研究且有较大影响的人唯有陈第。陈第之前,吴棫、杨慎、焦竑等人对古音已有涉足,但都只是持疑虑的态度,未直接用实践表明自己的见解。陈第很早就对"叶音"之说持怀疑态度,并多方搜求古音的体系。他运用时代接近、用韵接近的原理,将《诗经》、《楚辞》、先秦典籍等书互相参照,或运用书中互证的方法,考论古音。陈第《屈宋古音义》是明代楚辞音韵方面的开山之作,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2.
《毛诗古音考》中陈第考证古音的方法,前人鲜有论述,即使提到,也说得非常简略。本文拟将陈氏的方法归纳为七类,并逐类分析。  相似文献   

3.
胡苏 《现代语文》2006,(2):14-16
本文考察了陈第古音学成就的成因,并初步总结了其在此领域中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张锦文 《现代语文》2006,(10):118-119
音韵学是中国传统小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小学三科中,它产生的最晚,发展的却最快,与训诂学、文字学鼎足而立,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训诂学以"通古今之异辞,辨物之形貌"(唐孔颖达<诗经·周南·关雎>注)为已任,而做到这一点就需要通过古音知识来揭开字形的翳蔽,从而正确地理解古义.  相似文献   

5.
谢艳红 《培训与研究》2009,26(6):29-31,39
前人对于顾炎武古音学的认识,大多从其古音学的形成与影响来评价,或对其在古音学研究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探讨,而对顾氏研究上古音韵部体系的方法及这一方法对古音学发展的意义认识尚有不足。笔者通过对吴棫、陈第、江永、段玉裁和顾炎武的古音学研究的比较,认为顾炎武之所以能超越吴棫、陈第分出古韵十部,使上古音系研究走向科学的道路,和他在古音研究方法上的突破有很大关系。后来的音韵学家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他的古韵分部方法。  相似文献   

6.
前人对于顾炎武古音学的认识,大多从其古音学的形成与影响来评价,或对其在古音学研究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探讨,而对顾氏研究上古音韵部体系的方法及这一方法对古音学发展的意义认识尚有不足。笔者通过对吴棫、陈第、江永、段玉裁和顾炎武的古音学研究的比较,认为顾炎武之所以能超越吴棫、陈第分出古韵十部,使上古音系研究走向科学的道路,和他在古音研究方法上的突破有很大关系。后来的音韵学家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他的古韵分部方法。  相似文献   

7.
祁国宏 《天中学刊》2015,30(1):90-96
李贺是唐人中学习并接受屈宋辞赋作品最自觉的诗人,其创作实绩也最为突出。具体可由三个层面得以佐证:唐人的楚骚评论最多最集中的是李贺;同时代及后人对唐人接受楚骚的批评意见争议最多、最集中的是李贺;唐人创作中称引屈宋并化用楚骚命辞及句法甚为密集,且其诗歌整体文学精神与楚骚最为相通的亦是李贺。  相似文献   

8.
陈与义是两宋之交一位很有特色的诗人,其诗被称为"简斋体"。在他的作品中,一部分题画诗很引人注意。陈与义的题画诗创作既受当时时代背景影响,也与个人生活经历相关。这些诗反映了作者的交游和二十余年的生活经历,具有绘物叙事传神生动,描写眼前景同时呈现景外意旨的特点,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9.
陈第虽以《毛诗古音考》中的“反叶音说”而被后人称赞,但他的审音功夫卸不尽如人意.文章从九个方面加以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0.
陈第(1541—1617),字季立,号一斋,福建连江人,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的爱国将领、著名音韵学家。1 陈第生于书香门第,其父木山早岁是个诸生,晚年当过郡曹。陈第少时,跟其兄义山读书,有“过目成诵,终身不忘”之誉。十九岁,补弟子员后,跟省城一些知名学者交游,拜潘碧梧为师,与  相似文献   

11.
陈第字季立,号一斋,福建连江人,生于明世宗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他少年聪颖,博学自负,颇喜谈兵,为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所赏识。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俞大猷将陈第召致幕下,教以古今兵法及战守方略。大司马谭纶巡察福建,高度评价陈第的军事才能,誉为“俞、戚之流亚也。”从此陈第开始了戎马生涯。他起家京营,出守古北  相似文献   

12.
桑杰嘉措以第司身份代理五世达赖喇嘛总管全藏政教事务,在五世达赖喇嘛圆寂后秘不丧长达十五年之久。主持藏政二十余年,为西藏社会和平、安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董应举和陈第同为明代具有影响力的闽籍文人。在董应举的朋辈中,陈第是与其关系最为密切,也是最为特殊的一位。他们常因议论不相下,而把陈第称为骂友,并且成就了一段忘年之交。两人性情相近、志趣相投,都胸怀大志,有匡世济民之志,也都喜乐山水,探奇揽胜。在闽地,他们一起赋诗论文、赏游名胜,留下许多书信,从中可以明晰董应举的生平和思想,更好地认识其在闽中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4.
南北宋之交 ,陈与义有 5年多过的是避乱流亡生活。其间 ,他到过鄂西北的光化、房州、均阳等几个地方 ,前后累计历时 1年之久。此期的诗作 ,每被后来的地理著作在介绍鄂西北山川形胜时引用 ,也正是避乱鄂西北 ,特别是房州城遇虏 ,促使他南渡之后诗风日趋悲壮沉郁  相似文献   

15.
陈第是一位在古音研究上取得很大成就的音韵学家,其审音功力自非常人可比。文章通过穷尽式分析,统计出陈第古体诗歌327首,527个韵段。通过系联法、统计法归纳出陈第古体诗韵部共有25部并对其用韵特征进行分析。其古体诗的韵部通押情况为:先仙韵开合口通押,歌部豪部通押,职部薛部通押。其古体诗用韵特征还有:沃韵与烛韵读音有所不同,黠韵和鎋韵分属末部和薛部,入声韵尾的变化,阳声韵尾的变化,浊上归去等。该论文还进一步探究陈第古体诗歌用韵反映出的明代末年雅言通语的实际语音情况和福州方言实际语音现象。  相似文献   

16.
陈白沙对二程儒学思想的继承与发扬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注重心体和道体的均衡表述;其二,强调心体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彰显德性自由;其三,继承了儒学易简的理念,形成了以“勿忘勿助之间”为特征的易简的体证工夫论.陈白沙的儒学思想源自二程又自成体系,在儒学道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清代嘉道年间的诗赋家陈沆是诗人,也是“清代律赋四大家”之一。近一二十年来,由于各地重视地方先贤文献的整理,《陈沆集》两度整理出版,这对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地方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与研究不无奠基之功。2002年和2016年《陈沆集》两度出版发行,在校点上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整理出来以供阅读《陈沆集》参考。文章的后半部分全面梳理了陈沆的律赋创作,有利于重新全面地认识陈沆的文学成就。陈沆存留的律赋全为馆课赋,多达76篇,其律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嘉庆道光年间学术风气由汉学向理学的转换。  相似文献   

18.
陈与义是宋南渡时期的代表诗人。他一生自觉地进行着诗艺的探索,广泛地受到了许多前代作家与同时代诗人的深刻影响。从其创作来看,最突出的前代作家有陶渊明、杜甫和柳宗元,同时或稍早些的则有苏轼、黄庭坚、陈师道、崔晴。其他如建安诗人、谢灵运、王维、元和及晚唐诸诗人也对他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正是在转益多师、博采众人的基础上,陈与义才得以独树一帜,创立了脍炙一时的“陈简斋体”。  相似文献   

19.
对陈第327首古体诗进行研究,分析其中的特殊韵字和特殊韵例,从中探寻陈第古体诗歌存在的拟古现象和体现出的方音影响。陈第的古体诗特殊用韵情况可能反映出了明代末年福州方言的某些实际语音情况:明万历年间福州方言至少有部分江韵字已经完成了韵母从o到ou的转变;庄组支韵字"史"在福州方言中押入鱼模部的时间较晚,到明代末年仍未完成;尤韵"妇"字和侯韵"母"字在福州方言中已经归入鱼部。  相似文献   

20.
肖满省 《闽江学院学报》2013,34(1):13-17,22
陈第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学术上也有突出的贡献。在易学方面,他的《伏羲图赞》借易图以阐理,大胆创新。他不仅在义理、象数方面取得了特异的成绩,还运用自己所擅长的古音古义研究,撰成《杂卦传古音考》一文,在易学研究领域里开出了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