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你的孩子由小学进了初中,当你的孩子已经变成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或小伙子的时候,你发现孩子已经不再如你所想得那么单纯;你所做得不能被孩子理解,而你也不能理解你孩子所做的;孩子不再是那么地需要你、依靠你了;更让你不能接受的是,孩子似乎想否定你说的一切。是的,你的孩子已经进入了叛逆期,可此时,家长们又应该如何做呢?就让我们来看看以下国外几位专家的意见,或许他们的意见能给我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想法改变了     
当你的孩子由小学进了初中,当你的孩子已经变成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或小伙子的时候,你发现孩子已经不再如你所想得那么单纯;你所做得不能被孩子理解,而你也不能理解你孩子所做的;孩子不再是那么地需要你、依靠你了;更让你不能接受的是,孩子似乎想否定你说的一切。是的,你的孩子已经进入了叛逆期,可此时,家长们又应该如何做呢?就让我们来看看以下国外几位专家的意见,或许他们的意见能给我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当你为孩子的学习付出了那么多心血,孩子的成绩仍然一塌糊涂时;当心智成熟的你却被孩子的谎话蒙得团团转时;当你斥责了孩子后,孩子却以离家出走甚至以死相威胁时;当你爱心满满,孩子却把你视作“阶级敌人”时……你可能困惑、焦虑、无奈,甚至愤怒。该怎么办?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你和孩子的共同成长才能做得到。看看下面两个小故事吧,它或许会给我们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上帝创造父亲时,他先做了一个很高的骨架,旁边一个女天使说:"这算什么父亲啊?如果你把孩子们做得那么矮,为什么还要把父亲做得那么高呢?他不跪下的话就没法射弹珠,不弯腰就不能把孩子放到床上,不俯身就不能亲吻孩子."上帝笑着说:"不错,他需要屈膝,保持谦逊的态度;而且如果我把他的身材做得像孩子一样,谁还能让孩子仰视呢?"  相似文献   

5.
每回儿子拿来成绩单给我看时,我的心情都十分复杂。成绩不错时,我就打心眼里高兴,表扬他,而且总要找机会奖励他一下,可又担心他会骄傲自满;成绩不好时,我就特别生气,训斥他、骂他,甚至想打他,又怕伤他自尊心。大部分时间,我都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我很想知道,当家长看到孩子的成绩单时,究竟怎样做是错,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呢?湖南长沙孙刚当你看到了孩子的成绩单,你会说什么?做什么?如果成绩不理想,说孩子笨,那么,你是一个笨家长;如果成绩优秀,表扬孩子聪明,那么,你不是一个聪明的家长;如果成绩差而打孩子,那么你就不配做家长;如果因为成…  相似文献   

6.
当孩子牙牙学语时,我们是多么开心;当孩子迈出第一步时,我们是多么欣喜……然而有一天,当你发现孩子有了自己的主张,开始跟你“争执”,开始跟你“反抗”;一会儿“大闹天宫”,一会儿粘着你像“小跟屁虫”;一会儿要向东,一会儿要向西;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你是否会束手无策呢?是否会抱怨:“这孩子怎么越来越不听话了。”“他总是要做不让他做的事,真拿他没办法。”“一点儿小事就哭个不停,真烦人。”其实这时的孩子已有了各种各样的感受:困惑、痛苦、愤怒、忧伤、快乐……那么如何读懂孩子的感受呢?我们不妨试一试以下的方法。仔细倾听孩子的…  相似文献   

7.
如果你在一个平凡的家庭长大;如果你的父母还健在,不管你有没有和他们同住;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妈妈的厨房不再像以前那么干净;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母亲煮的菜太咸太难吃;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老父老母的一些习惯不再是习惯;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他们过马路行动反应都慢了;如果有一天,你发觉他们不再爱出门……如果有这么一天,我要告诉你,你要警觉父母真的已经老了,器官已经退化到需要别人照料了。每个人都会老,父母比我们先老,我们要用角色互换的心情去照料他们,才会有耐心,才不会有怨言。当父母不能照顾自己的时候,为人子女要警觉,他们可能会大小便…  相似文献   

8.
上帝创造父亲时,他先做了一个很高的骨架,旁边一个天使说:“这算什么父亲啊?如果你把孩子们做得那么矮,为什么还要把父亲做得那样高呢?他不跪下的话就没法射弹珠,不弯腰就不能把孩子放到床上,不俯身就不能亲吻孩子。”上帝笑着说:“不错,他需要屈膝,保持谦逊的态度;而且如果我把他的身材做得像孩子一样,谁还能让孩子仰视呢?”上帝做父亲的手时,把它做得大而有力,天使难过地摇摇头:“你知道你在干什么吗?大手会很笨拙的,它们没办法摆弄和固定尿布的别针,不能解开小纽扣或是取下绑在马尾巴上的橡皮筋。”上帝微笑着说:“我知道,但是它们大得足…  相似文献   

9.
想想我们班平时的娃娃家游戏,翻来覆去总是那么几个角色,小朋友都抢着去当,而小勇的想法多么独特、新颖,很值得别的小朋友学习。一天中午,我将小勇的做法讲给班上的孩子听,并与孩子们一起讨论:你喜欢小勇吗?为什么?小勇哪些做得非常好?哪些做得不太好?假如你是小勇,你会怎样做?孩子们非常热  相似文献   

10.
对于父母而言,生养孩子真的是那么高尚的事情吗?做父母真的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吗?教育孩子的真谛到底是什么?如何理解父亲这个角色?通过这封"信",作者会给我们很好的启示。亲爱的小人:之所以叫你"小人",有两个原因。一是我第一次看见你的时候,你的确很小啊,胳膊腿细得像我的手指;二是"小人"这个词稍带贬义,就算是对你有时候调皮而我又对你没什么办法的一种"报复"吧。首先我想对你说抱歉,因为我们没有征得你的同意,就让你来到了这个世界上。也许你觉得好笑,你都没有出生,怎么可能  相似文献   

11.
候雪静 《教师博览》2022,(29):48-50
<正>我们常说,对小学生来说,小学三、四年级是个坎。这么重要的阶段,家长们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作为一名小学一线教师,我只想对焦虑的家长们说一句话:“不慌不忙,把握坐标,引领远航。”可能你会心生疑惑:把握什么坐标?往哪个方向远航?那么,本文将从四个部分来帮助家长理解。一小学中段孩子的特点是什么?教育的原则应该是什么?三、四年级的孩子已经到了稍明事理的年龄,心理特征较低年级孩子有很大变化。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主见。虽然思想、行为表现得不太成熟,但他们又不愿意完全听从成人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温柔的力量     
理解是相互沟通的桥梁,能拉近我们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事情的发生过程,再做出处理的决定。要让他觉得老师是在帮助他对事情有所理解,这样一来他会对你更坦诚,对解决问题更有帮助。理解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让我们走进孩子的心灵,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相信有了我们的细心呵护后,他们会更茁壮地成长。  相似文献   

13.
你就是你     
小时候,经常会有人问同样的问题:长大了你想做什么?是啊,以后要做些什么呢?作家或者艺术家?每个孩子的理想看起来都是那么远大。可是,当孩子真的长大了,当生存的目标变得坦白而直接,你、我、他,我们心中的  相似文献   

14.
据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课题组的最新研究发现,在现今10—18周岁孩子的家长中约有3/4的父母仍有翻看自己孩子日记或信件等侵犯孩子权利的行为。父母声称是出于关心、爱护孩子,想从中了解孩子存在的问题才这么做的,而39.9%的初中生对家长的这一行为表示气愤和反感。如果我们把日记比作心中一个圣洁的自由空间,那偷看日记的人就是贸然闯入者。当这闯入者是你应该尊敬的人,而这个人又是为了爱你,保护你,才宁愿担着冒犯你的风险而闯入,你该怎么办?首先,要讲究策略,有理有节有礼。因为偏激的方式不仅会激化亲情间的矛盾,而且从另一面证明自己的“孩子气”,让父母无法尊重理解和信任你;其次,要加强与父母的主动沟通,让父母了解自己,父母也就不再贸然探秘,同时他们会为你心灵的成熟而欣慰。要知道,父母的爱,虽然有时我们不能理解,但它仍然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倾心姐姐  相似文献   

15.
春天的宣言     
亲爱的妈妈老师:提笔写下这个称呼的时候,觉得很有趣,也很自豪,能同时兼做自己孩子的妈妈和老师的人应该是不多的吧?更何况你两者都做得那么好。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坐在全国数学竞赛辅导班的教室里了。我走的时候,你正熟睡,我不忍心叫醒你,就带着自己的决定悄悄离开了  相似文献   

16.
当孩子进入中学,你会发现孩子不再是以前的乖宝宝了。他们不再愿意做父母的“小尾巴”,不再把父母的话奉为圣旨。他们更喜欢与同龄人呆在一起,更喜欢参考同龄人的意见。因为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会与同龄人在一起,他们不得不考虑同龄人对自己的评价,不得不面对同龄人施加的种种诱惑。此时孩子也就进入了我们常说的“少年叛逆期”。可是,少年毕竟还是孩子,思想很单纯,所以,家长一不留神,孩子就会与一些“问题少年”混在一起。这个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办呢?以下是一些国外的家庭教育专家和心理学家给出的建议,来看看吧!家长教孩子如何面对来自同龄…  相似文献   

17.
当你看到了孩子的成绩,你会说什么?做什么?如果成绩不理想,说孩子笨,那么你是一个笨家长:如果成绩优秀,表扬孩子聪明,那么你不是一个聪明的家长;如果由于成绩差而责骂孩子,那么你就不配做家长;如果因为成绩出色而给钱和物,那就更加不明智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儿子上初中后自己选择了住读。一天,他打电话回家,兴奋地说他要自荐当室长。我们问孩子:"你考虑清楚没有?室长是最难当的哦,和生活相关的事情都是很复杂的,你确信指挥得动大家?"儿子处于兴奋状态,不假思索表示他能胜任,并且已经写了自荐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叮嘱孩子,后面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把这个事情做下去,一定不能退缩,必要时可以和父母商量解决办法。儿子答应了。前两个周末,儿子回家,在全家  相似文献   

19.
我们做教师的大多有这样的经历,当你耐心地教育孩子们的时候,你的好心往往并没有得到孩子们的理解,有的孩子还会产生逆反心理,甚至有的孩子还当面顶撞你,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20.
丹丹的烦恼:我马上就要升入中学,可是父母还把我当小孩子看,对我什么都不放心,总是唠唠叨叨没完没了,简直烦死了。我该怎么办呢?专家分析:丹丹同学,你已经长成大孩子,开始向青年过渡了。你想把一切事情做得妥当,希望家长信任你,不要过分地监督和管束你。这种心态是非常正常的,这符合你这个年龄孩子的特点。所以你对父母的唠叨产生厌烦心理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父母为什么对你什么都不放心,总要唠叨呢?我们首先应该肯定,父母对你十分疼爱,他们对你各方面都非常关心,所以才对你什么都不放心,才要经常提醒你。比如,天气冷了,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