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乃猛 《教学随笔》2007,(5):27-27,26
“写真性作文”就是还学生真实的作文,就像美术中“写真画”一样,用真实的文字,描绘真实的生活。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创设条件,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习作,形成在实际生活中有用的技能,并在习作中学会思考、透视生活,形成改造生活、提炼生活的意识。它倡导轻松、和谐、自由、宽松、没有距离的氛围,让学生带着一颗平常心来习作,使学生能说真话、吐真情、做真人,  相似文献   

2.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老师和学生感到头疼的就是习作,无话可说,空话、假话、大话在学生的习作中屡见不鲜。我觉得出现这种状况可能是由于学生没有将习作和生活联系起来.没有意识到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正好班里要调位,我借机把习作训练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从习作实践中感受到习作不是为了“应付差事”,而是生活的需要。原本打算只进行一次习作训练——《关于选择同桌的申请》,但随着活动的深入,出现了我未曾预料的情况。于是.我又安排了一次习作训练。  相似文献   

3.
贝燕飞 《广西教育》2012,(17):30-31
新课标要求习作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原则,开放式习作教学就是将习作教学面向学生生活,开放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4.
陆荣美 《考试周刊》2012,(62):67-68
小学生在写作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难有新意。他们有的是因为忽视观察生活的细节,而人云亦云;有的是对常见的事物熟视无睹,不能形成作文与实际生活的有效联系,而不深不透。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开发习作资源,帮助学生牵起习作与生活的手,强化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与体验,以帮助学生积累习作素材,促进学生快乐表达。  相似文献   

5.
王文芳 《江西教育》2003,(13):22-22
“生活化”的习作,就是让习作走进生活,通过创设条件,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习作,形成在实际生活中有用的技能,并在习作中学会思考、透视生活,并形成改造生活、提炼生活的意识,提高生活的质量。一、“生活化”的习作内容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习作是为生活而作的,  相似文献   

6.
1.打破时空界限,走进学生生活。“一篇习作教学就是两课时的习作教学”这是我们传统的作文法,这种作法显然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我们习作教学首先打破这种模式,让我们的习作时空飞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因此我们习作指导首先要做“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比如我们可以在作文课前一天,一周,甚至几周让学生明确习作的要求,放手让其到生活中去搜集信息,精心构思,充分拟稿。因此,一篇习作的练习的周期不是两课时,而应根据具体习作的要求,可以是一周,也可是两周,甚至一个月。学生所写之作当然不是“空话”与“套话”,而是他们眼中的世界与生活。  相似文献   

7.
高淑昌 《考试周刊》2013,(50):48-48
让学生习作反映学生的生活,表达学生对生活的真实情感,体现学生的童心、童趣,就是要让学生的习作生活化。作文教学要"以学定教",让习作更贴近生活,更有利于学生形成生活的技能。  相似文献   

8.
所谓生活化习作,就是以生活为学生习作素材,以学生需求为习作目的,并把习作过程演化为实现某种生活需要过程的习作形式。这里,演化是生活化习作研究的关键。它应包括两个环节的"转化":一是要把学生的习作演化为"生活"即真正的日常生活;二是要把习作演化为学生的"需要"。因为学生在整个习作实践活动中都是为了实现"生活中某种需要"。  相似文献   

9.
所谓作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将作文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习作,在习作过程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睛操得到真正的陶冶。生活化习作教学必须植根于丰富的生活,放飞童真,返璞归真,让学生写原汁原味的、纯粹的、具有生命活力的作文。  相似文献   

10.
<正>一篇好习作应该是学生的一种独特的体验,习作是以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为题材的。但是学生总觉得生活单调,无习作素材,在有限的环境里,我们应该如何诱发学生的体验,让他们可以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呢?本文紧紧围绕如何诱发学生的体验展开了讨论。现如今,大多数的学生很怕习作,他们认为每天的生活都十分单调,就是学校与家庭之间两点一线的生活,根本没有什么新鲜事情发生,写文章时,常常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经常就是编造故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  相似文献   

11.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生活就是习作的源泉,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著名作家巴金曾说:写作,就是无技巧地再现生活.教师就是要无技巧地教给学生生活,告诉他们生活就是作文.新课程标准也倡导基础教育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让教育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把生活与习作紧密地联系起来,让生活成为习作的活源头,即充分开放生活,让学生自由习作.  相似文献   

13.
作文,是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重要途径。叶圣陶曾说过:“通常作文,胸中先有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自然得很。”《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这样,学生在习作时自然会下笔千言,有感而发,从而“乐于书面表达”愉快地习作。  相似文献   

14.
“生活化”习作,就是以“生活”为学生习作素材,以“学生需要”为习作目的,并把习作过程“演化”为实现某种生活需要过程的习作形式。这里,“演化”是“生活化”习作研究的中介和关键,我以为应包括两个环节的“转化”:  相似文献   

15.
“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习作是最具个性的创造活动,是人的个性的尽情张扬。生活是铸就学生习作个性的熔炉,生活化的习作是彰显学生个性的窗口。因此,习作就是让学生反映生活本色,要让学生亲近生活,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情感见证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从而使习作个性激扬。  相似文献   

16.
让学生回到学生生活中去,使学生从习作实践中真实地感到,习作是生活的需要,不仅将来要用,而且现在就有用,教师必须通过这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习作情感,使他们乐于习作。那么,如何让小学生习作回到生活中去,真正变成学生生活的需要呢?  相似文献   

17.
真实是学生最好的习作导师,习作技巧也是从事实归纳出来的。要引导学生用心观察事实,细致表现事实,每个学生都能写出很好的作文。让小学生感受到习作就是我手写我心,生活很多样,习作素材由你选,就是写出最熟悉的为好。  相似文献   

18.
王向东 《云南教育》2005,(10):10-12
作为学生习作的第一读者,我们历来感触最深的恐怕就是“人”“文”分离。翻阅学生习作,你会感到,学生作文中描述的生活形态与亲身经历的原生态之间相去甚远,作文中表达的情感价值取向与内心深处的真实积淀之间不尽一致,学生从生活积累的贫乏滑向了精神的贫乏,从习作的虚伪滑向做人的虚伪。不难理解,当作文功能异化为“应试工具”的时候,学生人文精神与素养的缺失便会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这与“习作”教学的基本宗旨显然是背道而驰的。  相似文献   

19.
真实是学生最好的习作导师,习作技巧也是从事实归纳出来的。要引导学生用心观察事实,细致表现事实,每个学生都能写出很好的作文。让小学生感受到习作就是我手写我心,生活很多样,习作素材由你选,就是写出最熟悉的为好。  相似文献   

20.
真实是学生最好的习作导师,习作技巧也是从事实归纳出来的.要引导学生用心观察事实,细致表现事实,每个学生都能写出很好的作文.让小学生感受到习作就是我手写我心,生活很多样,习作素材由你选,就是写出最熟悉的为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