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物质产品的生产需要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这似乎已经不成问题。对于精神产品的生产同样需要贯彻这一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有些同志却很不注意,总觉得著书立说稿酬来之太易,于是,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稿酬扣除办法。特别对那些集体编译的书稿,例如大专教材,更是层层扣除,甚至干脆不给作者。这种扣除稿酬的办法,很不妥当。去年十一月三十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劳动总局在《关于高等学校教师编译教材稿酬的暂行规定的补充通知》中指出,“教材稿酬分配是一个政策性很强的问题。为了正确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高等教材出版后,出版社付给的稿酬,原则上应该发给编译者本人”。本刊去年第十二期曾经发表过“应该尊重作者权益”的文章,刊载了四川省地质局物探处王秉晋同志对扣除他的稿酬提出的意见,这里再转载《文汇报》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发表的一封信和该报的调查附记,以期引起有关同志的注意。  相似文献   

2.
1984年10月19日文化部颁发的《书籍稿酬试行规定》第六条规定:“出版社已接受出版的著译,属于非作者原因未能出书者,出版社应按该书稿基本稿酬的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五十付给作者著译费(书  相似文献   

3.
去年夏天,一位刚到出版社工作的朋友对我说:有一位作者写了一本社会科学方面的专著,在他们出版社出版了。作者拿到样书后,一看印数只有几万册,便要求出版社马上重印。出版社的同志认为印数已经不少了,不同意马上重印。作者便说:“你们不同意,我可以请××出版社另出一版。这本书是我个人写的,我享有版权。”出版社的同志说:“不行,这本书的版权是我们的,著作权才是你的。”作者说:  相似文献   

4.
稿酬问题是关系到著译者权益、繁荣学术文化的重要问题,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50年的稿酬变化情况,可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稿酬变迁史实。迄今有关研究稿酬历史的文章均认为文化部最早的稿酬办法制定于1958年;本文据史料查证后提出,早在1955年,文化部就制定了经陈毅副总理同意、周恩来总理审阅、中央宣传部肯定的稿酬办法。而对于“文革”期间有关稿酬问题的动态更鲜为人知;对历年稿酬办法实施前后的有关动态,亦有助于读者进一步了解其发生的背景和史实。综观半个  相似文献   

5.
有一位同志,见到他爷爷民国初年出版的书被重印了,便到出版社去领取稿酬。出版社的同志告诉他,重印已故作者的书不付报酬。这位同志拿出前国家出版局1980年5月颁发的《关于书籍稿酬的暂行规定》,指着其中第六条第二段的文字说:“这上面明明写着‘解放前出过的著译重印或校订重印,仍付基本稿酬的部分或全部’,你们为什么不执行上级的规定?”出版社的同志耐心地向他解释,书籍稿酬暂行规定是针对作译者讲的,该文件第一条就指出制订这个文件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我——一个初学写作的青年工人,想借贵刊一角,说说工人日报张天若同志是怎样关心我这个“无名小卒”的。去年七月,工人日报发了我一篇读书札记。厂里有人说我文章里所用的典故是从某报、某文里抄来的,“无非是靠偷人家的东西来骗取稿费”。说来也巧,这篇札记的稿酬不知何故又  相似文献   

7.
近日,读了《出版科学》1993年第4期发表的张正明同志的文章《“衣食父母”引起的联想》,使我也产生了联想。 张正明同志是研究史学的,自认为所写的书“不在畅销书”之列,记得31年前中华书局一位编辑室主任颇有眼力,不仅主动向他约稿,而且预支了稿费,解除了他的燃眉之急。作者因此称赞出版社是“衣食父母”,并说:“衣食父母”这个比喻,“事实上虽略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某单位有个在新闻写作上颇有成绩的专职通讯员,向领导提出了改行的要求。原因是单位把他的稿费没收了。其理由是:他是专职通讯员,用的是工作时间写稿,办公用品也是公家的。请问,没收专职通讯员的稿费对吗?河南安阳市连玉川连玉川同志:某单位没收专职通讯员稿费的做法是错误的。为了促进科学理论研究,繁荣文学艺术创作,活跃新闻报道工作,国家出版局拟出了《新闻出版稿酬及补贴试行办法》,其中明确规定:“专业作者和业余作者按同样标准付酬。”  相似文献   

9.
科技期刊稿约应包含的著作权条款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金铁成 《编辑学报》2003,15(2):134-135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著作权纠纷,科技期刊稿约应明确规定科技期刊与作者的权利和义务。它主要包括文责自负、作品署名、稿件修改、录用答复期限、参考或引用、抄袭或剽窃、转载或摘编、稿酬、审稿费和发表费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笔者喜爱写新闻报道,也被一些报刊不时采用。然而,令人忧虑的是,有些文章发表以后,经常有报社“漏发”稿酬的情况。试举一例。去年6月2日,笔者在本市某报发表了一篇专栏文章,几个月后一直未收到稿费。写信询问,仍无音讯。区区一笔稿费,也许不足挂齿,然而某些报社对待作者劳动成果所抱的不甚负责的态度,却令人不快。收不到稿费原因也许有多种多样,即使因疏忽而漏寄,至少也是报社工作人员不应有的一种工作作风。作为通讯员或作者,失去几元钱稿费是小事,而失去了对报社的信任却是非同小可的,这也许是那些“漏发”稿费的同志所不曾想到的。几年前,上海解放日报曾刊登“查漏启示”:凡被该报采用发表的稿件,如超过一定时限未收到稿费,通讯员或作者均可写信询问,报社总编办公室将给予认真负责地核查,并及时补寄稿费。“查漏”活动的开展,不仅查出了报社在寄发稿费上存在的漏洞,增强了有关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也大大提高了解放日报在通讯员和读者中的信誉。这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1.
最近从有关方面获悉,目前实行的稿酬标准要作修改,稿费还要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而且专业、业余“一视同仁”云云。据说是有不少作家艺术家提出了这种要求,而有关部门的某些领导同志的讲话,也实际上已经对此作出了许诺。行情看涨似乎已成定局。但是,笔者却想来唱一点反调,供有关部门和领导参考。三十年来,我国的稿费标准随着政治气候的变化几起几落。现行标准是粉碎“四人帮”之后,总结了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并  相似文献   

12.
国防工业出版社党委七月上旬召开了一次由各编辑室领导和编辑人员代表参加的座谈会,收集各方面的意见,为全国出版工作会议的召开作准备。会上,大家就科技出版社的隶属关系,选题规划制定,稿酬制度,编辑人员技术职称,编辑人员培养,选题查重,各出版社专业范围划分等问题充分发表了意见。特别是科技出版社的隶属关系问题,要求得到必要的重视。很多同志认为,目前各科技出  相似文献   

13.
《今传媒》1997,(11)
让稿酬单多一份温馨文/贺煜稿费是新闻出版等单位在发表著作、译稿、图画、照片等的时候付给作者的报酬。稿费通知单是联系新闻出版单位与作者的一个纽带,一座“桥梁”。当今一些报刊社已没有给作者寄送样报样刊的习惯了。一日,稿费通知单忽从天飘然而降,让作者惊喜之...  相似文献   

14.
前些天,我收到了一笔稿费,几十元钱,是一本25万字书的第三次印数稿酬。书又印了几万册,出版社大概要盈利万元,几万读者拿到书,更不知要产生多大的作用,可我这个作者仅拿到几十元的印数稿费。我望着这钱,不禁淡然一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相似文献   

15.
出版社的两难境地解放后,我国的稿酬制度虽然几经变化,但基本上都没有脱离按字数计算基本稿酬这个模式,变来变去,无非是基本稿酬与印数稿酬的有无和高低而已。这个办法的缺点除了计算的繁琐之外,最主要的是作者的报酬与作品所创造的价值脱节,严重的甚至达到相背离的程度。也就是说,作品为出版社赚了钱的,作者不一定多得。而作品使出版社亏本的,作者往往收获颇丰。在计划经济下,出版社受到各种约束,不管愿意不愿意,只能如此或必须如此。并且用“以丰补歉”的理论来宽慰自己。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出版社在稿酬问题上已经陷入了严重的两  相似文献   

16.
署名要严格     
写文章署名的问题,作为文坛上的一件事情,也颇有些讲究,它有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文风方面的问题。旧社会的情况不谈。新中国成立后,写文章署名,都由作者自便,真名也行,笔名亦可,作者们都郑重其事,风气是好的。谁知到了“文化大革命”,文章署名上也来了一场靠大革命”。“四人帮”反对报刊文章由个人署名。他们有个奇特的逻辑:“工人造机器不署名,农民打粮食不署名,你们知识分子写文章还署个什么名?”连稿费也取消了。但见各  相似文献   

17.
由陕西版权代理公司全权代理的陕西首起全国统编教材使用作者作品的版权纠纷近日获得解决,教材出版单位向作者致歉、支付稿酬并赔偿名誉和经济损失1万余元。过去我国教学用的教材,特别是语文课本中长期使用作者的作品,许多未征得作者同意,既不署名,又不付酬。我国著作权法颁布后,一些作者有了版权意识,才感到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损。但因为未署名,有的作者无法知道自己的作品被使用,有的知道了却找不到解决办法。1995年4月,在西安召开的作品版权登记新闻发布会上,作家李天芳谈及她80年代初发表的《赶花》和《打碗碗花》两篇散文被选用在人民教  相似文献   

18.
两年前,某出版社有一位编辑,利用在出版社工作所积累的资料和出版社给的创作假,创作了一部作品,并在本社出版了。该出版社根据国家规定的稿酬办法,将应得稿酬全部支付给了他。当时在社内引起了一些同志的非议,这些同志认为:这位编辑身为领取工资的国家干部,利用工作之便积累的资料,在暂停编辑工作、工资照拿的假期中创作的作品,应当属于职务作品,跟社外投稿者不同,不应当付给稿酬,至少不应当付给全部稿酬。  相似文献   

19.
一稿多投好     
究竟新闻报道“一稿一投”好呢?还是“一稿多投”好呢?找们认为一稿多投好。一稿多投有利于新闻传播,有利于新闻作用的发挥。这一点,周志卓同志的文章已经讲得很清楚。我们想补充一点:一稿多投还有利于条条块块之间的新闻传播和交流。例如,我们新疆煤田地质公司是属于煤炭部地质局直接领导的煤田地质勘探单位,负责新疆煤炭资源的地质及勘探工作。我们本系统办有《煤田地质报》和《中国煤炭报》,而我们公司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发生的重要事件,新疆  相似文献   

20.
一位同事在《湖北社会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不久便收到该刊一式两份的“稿费签收单”,上面嘱咐作者收到稿费后及时将签收单寄回一份。此举令人叫好! 时下,发表了文章收不到稿酬已是相当普遍的事,究竟是报刊资金短缺无力支付还是因为内部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