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热爱   我痛恨   我离开 应该说,进入媒体行业是我这一生最大的幸事之一。 我是1996年6月被招聘到陕西一家报纸 Q 报的。这张报纸,给我留下的是刻骨铭心的记忆,使我感受到了迄今为止最为真切的酸甜苦辣种种滋味。 初到 Q报时,我在文艺部当了一年多的副刊编辑。尽管编辑  相似文献   

2.
“扳道岔”的人我没有想到会当编辑,更没有想到当文艺编辑。 1958年,我从部队转业,来到江西黄岗山垦殖场。开始,我被分配在蔬菜队。这期间,我曾陆陆续续写过一些通讯稿。在公社化高潮中,我被借调到总场编辑室。开始了编辑生涯。走上了决定我一生命运的道路。我经常怀念一个人。他像是铁路的扳道员,在我前进的道路上扳动了道岔。他叫王曙光。是当时总场副场长。他很了解宣传工  相似文献   

3.
我这八年     
1987~1994年这八年,是我人生最宝贵的八年,也是我实现自己人生价值重要的八年。回顾过去,几多甘苦在其中,展望未来,又使我感到肩上担子更重。 1982年我从事教学工作时,对编辑这一行的认识几乎是零,我以为我的一生是与中国的铁道电气化事业联系在一起的。从事了五年的教学工作后,大学出版社在祖国大地上相继兴起。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成立一年之际,我就因需要计算机方面的编辑干起了这一行。从课堂讲课到书桌上加工稿件,一  相似文献   

4.
冯岗同志离开我们忽忽3个年头了。他一生干了大半辈子报纸编辑工作,要数在上海《解放日报》的时间最长。从1950年初夏到1958年秋天离开,前后共约8年多。报社有的老编辑说:老冯在担任《解放日报》副总编辑时期,特别是在难忘的1956年至1957年上半年,他为自己一生谱写了“华采乐章”。也许这个说法是符合实际的。我想补充一句,人生有如登山,尽管每个人天赋不同,能力有大小,也不论境遇如何,但在事业上,都有自己的高峰。如果说老冯在五十年代  相似文献   

5.
理想·事业·追求─—我的编辑生涯三部曲林辰假如把人的一生比作一部交响乐,那么它应有明快的序曲、宏伟的主调和余音缭绕的尾声。而我的编辑生涯三部曲,竟然扭曲得不入时调了─—漫长的序曲,匆促的主调,奋进的尾声。序曲从1946年到1978年,这漫长的32年,...  相似文献   

6.
孙犁是一位风格独异的作家,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编辑.他从事编辑工作的时间,长达40余年.正如他自己所说,"在我一生从事的三种工作(编辑、教员、写作)里,编辑这一生涯,确实持续得也最长."可以说,创作与编辑伴随了孙犁的大半生.他是以创作为专业,以编辑为职业的.  相似文献   

7.
我自1977年初大学毕业分配到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至今已经三十余年。三十年,古人谓之“一世”。唐人有诗曰:“人生大限虽百岁,就中三十称一世。”一世,也就是一生、一辈子。可以说,我的一生一世的事业就是编辑工作。一个人毕生所从事的一种工作,其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如何,这对每一个过来之人都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8.
50年代我从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转瞬度过了39个春秋。既当过初审,又曾负责复审和终审,编辑的每个环节几乎都经历过。回首往事,感慨良多,有苦恼,也有欢乐。如今已从领导岗位卸职,但我并不为一生从事编辑工作懊悔.正如宋代柳永《凤栖  相似文献   

9.
孙犁怎样当编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犁是一位著名作家,同时又是一位资深编辑。 孙犁说,在他一生从事的三种工作(编辑、教员、写作)中,编辑这一生涯,持续的时间最长。 作为作家的孙犁,研究者众,研灾成果累累;作为编辑的孙犁,似乎未能引起充分的注意和足够的重视,也许世俗认为他没有编辑过什么赫赫有名的大刊物,并且未曾有过金光闪闪的“主编”头衔吧。 我是孙犁著作的一名热心读者,在研习他文学创作,文学理论的同时,比较留心他的关于编辑工作的文件、论述、回忆、书信。因为,我也是一名编辑,想从中学习一些有益的东西,以应用于编辑实践。 我想,对于我和我的同行们来说,孙犁堪称当今文学编辑的楷模。  相似文献   

10.
赵树理是人民艺术家,一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贴近农村生活的文学作品。同时,赵树理又有丰富的编辑工作经历,从1939年到1955年,他先后主编过三报两刊,堪称编辑界的行家里手。赵树理具有深厚的农民情怀,通俗不媚俗是他编辑工作的特色,挖掘培养精通通俗写作的作者群、细心关照农村读者群是他编辑工作的两个着力点。  相似文献   

11.
一个夜班编辑的业务报告沈兴耕我和夜班编辑工作似乎有一种难解的缘分,其过程可以概括如下:由开始不愿意干到后来觉得可以试试;由陌生到熟悉,到喜爱,到执著,到入迷……十几年来,我在这个岗位上的体会是:头脑要清醒,选稿要公道,业务要过硬,精力要集中。全力做好...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一生有60多年致力于编辑出版工作,他对编辑职业的认知经历了由不知到"知之"的阶段,他对编辑职业的热爱由"好之"升级到了"乐之"的境界。叶圣陶的编辑思想和实践证明:对编辑职业的"知之",需要具备自信心、责任感和认真的态度;对编辑职业的"好之",需要从浓厚的兴趣和全身心的投入中培养;对编辑职业的"乐之",需要从作者的感激、读者的好评和同事的敬业乐群中体味。追忆叶圣陶对编辑职业"知之、好之、乐之"的心路历程,旨在承继和弘扬其敬业、乐业精神。  相似文献   

13.
我原是一个播音员,自从1985年1月主持我台的《青年之友》节目后,从采访、编辑到录音,都由我一人承担,我的感受与当一个播音员的感受是大不一样了,工作有了更大的灵活性和较多的创造性,也有了更自由的天地。在节目总方针指导下,如何下去采访,采些什么,怎样编辑,怎样录音等等都由我自己安排。我主持的《青年之友》节目主要是针对  相似文献   

14.
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生之计在于勤 一家之计在于和 一国之计在于富 ——作者题记 从1978年到1998年,这是我国大变革、大变化的二十年。也是我从四十岁到六十岁大写作、大丰收的二十年。回首一晃而过的黄金时间,在这千载难逢的大环境里,人还是我这个人,笔还是我这支笔,由  相似文献   

15.
1997-1998年,我有幸参加了由中共中央批准的、由内蒙古自治区党政主要领导人主持的《乌兰夫文选》(上、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以下简称《文选》)编辑委员会的编辑工作。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读了全文,核校了所有的(从马克思到邓小平)引文,成为《文选》的第一批读者。  相似文献   

16.
编之初     
我是1984年7月大学毕业分配到出版社工作的。第一年没有发稿权,由老编辑带着“学徒”,跟着老编辑看稿,但没有署名权。我做编辑从事的第一项工作是给我的“师傅”编辑的一本名为《通俗(资本论)》的书稿核对原文。这是一本字数约30多万字的学术专著,既然是解读无产阶级“圣经”《资本论》的图书,引文和注释自然是少不了的,几乎每一页都有引文和注  相似文献   

17.
我白幼爱好文学。一生主要干了两件事;一是编辑,二是写作。编辑是本职工作,写作是业馀爱好。离开工作岗位以后,写作成了生活的主要内容。我先后出过十二本书,其中九本是六十岁后出版的。这部文集中大部分作品写于六十岁以后。  相似文献   

18.
正想来想去,我把书定名为《关于出版的思考与再思考》。"思考"指我参加出版工作以来写的一些有关出版工作的文章。"再思考"则是这两年对过去文章,即当年"思考"的认识。"再思考"都放在一篇文章的前面,几百字,一两千字,谈谈当下的认识,以"按语"的形式出现。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当编辑,搞出版。倏忽间四五十年过去,整天想的是出版,干的是出版,高兴的是出版,焦急的是出版,希望能多编几本好书,或许会得到将来人的敬意。从1967年到中华书局做编辑(1966年大学毕业,因"文化大革命"缘故,1967年才  相似文献   

19.
60年前的仲秋,我诞生于杭州城南一所老宅。家祖喜爱字画,中堂挂的是一幅《麒麟吐玉书》国画,便以此给我取名曰“麟书”。没想到,从此我的一生便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更想不到以后编辑成了我的终生职业。大学毕业后,我教了一年书。先调报社,编了26年报;后调出版社,编了14年书。在编辑岗位上度过了40个春秋,说不清为他人作了多少“嫁衣”。  相似文献   

20.
编辑工作的楷模──读《鲁迅与编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工作的楷模──读《鲁迅与编辑》宋应离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也是杰出的编辑家。他一生著译近700万字。他的编辑工作与文学活动是同时开始的。在30多年的编辑生涯中,由他主编或参与编辑的各种文艺期刊近20种。新近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