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国藩传接桐城派“文以载道”传统,主张“卫道”与“立言”相结合,要求“道与文兼至交尽”,发挥文学的社会政治功能,实现“文治”的需要。但桐城文过于被“义法说”所囿,而愈显萎弱乏味的文风。曾氏强调“文”的艺术审美特质,把文学从道学束缚下解放出来,倡导“道与文竞不能不离为二”。道与文分合矛盾的文学理论,是曾国藩作为政治家兼文学家从政与从文侧重点不同的反映,实质上是哲学上对立统一规律在文学领域的再现。  相似文献   

2.
张静 《绥化学院学报》2005,25(6):97-100
曾国藩传接桐城派“文以载道”传统,主张“卫道”与“立言”相结合,要求“道与文兼至交尽”,发挥文学的社会政治功能,实现“文治”的需要。但桐城文过于被“义法说”所囿,而愈显萎弱乏味的文风。曾氏强调“文”的艺术审美特质,把文学从道学束缚下解出来,倡导“道与文竞不能不离为二”。道与文分合矛盾的文学理论,是曾国藩作为政治家兼文学家从政与从文侧重点不同的反映,实质上是哲学上对立统一规律在文学领域的再现。  相似文献   

3.
人們常常談劳动观点,究竟劳动观点是什么?劳动观点的主要內容有重視劳动,向劳动人民学习等等。但还有一个主要的內容是:劳动要成为生活第一需要。一我們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其內容是有发展的。当解放以后大跃进之前,在广大人民特別在知識分手中着重进行的是劳动創造人类世界的教育,反对輕視体力劳动和輕视劳动人民的思想。到了一九五八年大跃进的时候,全国掀起了知識分子和干部参加生产  相似文献   

4.
一、什么是形式?什么是內容? 一切事物既有形式也有內容。形式和內容乃是事物的两个相互关联着的方面。例如,思想內容必須借語言形式表現出来。馬克思說,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在《資本論》中馬克思論及商品的价值及其形式时說道:“交換价值一般只能是某物的表現方式,是一个能够和它区别的內容的現象形态。”①这便是說,商品价值是物化在商品內的社会劳动,必須通过交換价值的形式才能实現和表現出来。当然,形式本身,例如当作一般价值形式的货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二十年来,语文课程“文道”关系失衡,重视文本思想内容、忽视文本语言形式的现象普遍存在.古代课程文史哲不分,在“文”与“道”的关系中,重“道”是必然的.现代课程文史哲三分,“道”的功能由相应的学科承担,语文理应重“文”.语文教学该由“文”入“道”,披文入情,重在“道”的表达,而不在“道”本身,否则会偏离语...  相似文献   

6.
我在实际工作中确实感到語文教学存在許多問题。这篇文章只就分科教学后的初、高中文学課本的內容和编排上,提出自己的一些粗淺的看法。为了便于说明问题,这里先把“苏联中学文学教学大綱”中规定的各年級的講授內容和授課时数以及我們現行的初中文学課本第一第三兩册、高中文学課本第一册的主要內容,分别列表如下(见次页)。从这兩个表中我們可以看到:“苏联中学文学教学大綱”中規定的教材,重点比較突出。在相当我国初中阶段的五、六、七这三个学年中,文学科教学时数共計330节,其中俄罗斯文学188节,占全数的57%弱;在相当我国高中阶段的八,九,十这三个学年中,文学科教学时数为456节,其中十八世紀以前的古代俄罗斯文学教学时数为44节,占全数的10%弱;而十九世紀文学教学时数为233节,占全数的53%弱。就作家来說,普希金、高尔基等杰出作家的作品,都  相似文献   

7.
杜甫是我国古代最偉大的現实主义詩人。他的作品,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和爱国主义精神;而且这种思想內容是通过富有创造性的卓越的艺术形式来表現的,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統一,成为我国文学遺产中的重要宝庫之一。現在試簡略地分述其概况于后。一、杜詩的思想內容 (一)反映了詩人的强烈的政治热情和他对于国事的关心,表現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8.
在古代文论中,文与道的关系表现为二种形态:一是“文原于道”,即道是文的本原或本体,文是道的流布或表现。这种“本与末”、“体与用”的关系,正是哲学中“道与器”关系的投影。二是“文以载道”,即道是文的主宰,也是文所表达的内容;文是传达、阐释道的载体或工具。这种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实用主义文学观的突出表现。“文原于道”论主张“文道合一”,在本质上体现着对艺术美的深刻把握,体现着文学与哲学的高度统一;“文以载道”论要求文学成为社会政治的教育和传播工具,在本质上则与文学的规律相背离。  相似文献   

9.
《新作文》2006,(Z2)
“丰富”即“內容丰富”,这是高考作文在基础等级“內容充实”基础上的更高一层要求,它的重点是表达,具体包括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三个方面。材料丰富主要侧重议论性、说明性文章而言;形象丰满侧重对记述性文章而说;而意境深远主要针对散文、诗歌等文学体裁。一、材料  相似文献   

10.
以亞里士多德邏輯为中心的古典形式邏輯和以弗·培根邏輯为中心的归納邏輯,在現行邏輯轂科書中是混編在一起的。因而人們習慣把这种書和書的內容的兩种不同性质的邏輯都籠統称为“邏輯”。但在討論形式邏輯和辯证邏辑的关系的论著中,又把这兩种邏輯都称为“形式邏辑”。在这种混乱現象的背后,存在着深刻的比較难于解决的問題。究竟形式邏輯的对象、客观基础、性質、內容和体系都是什么?究竟归納邏輯的对象、客观基础,性質、內容和体系都是什么?只有分別弄清楚这兩个問題,然后  相似文献   

11.
历史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的內容跟教科书上所写的內容是个什么关系,是有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很好地解决的问题。教学过程的规律决定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教师讲述的基本內容,必须以教科书为依据,但也应该容许有些差别。应该说,在观点、史实上两者必须完全一致,只是在教材的组织上,材料的多寡上可以允许有些差别。教师讲授的內容之可以跟教科书有些不同,正是为了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教科书的內容.  相似文献   

12.
从文学的终极本原、文学作品的本原和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三个方面对刘勰的文学本原理论进行了阐述。刘勰文学本原理论的突出特征是把文的起源与宇宙的起源联系在一起,认为文本原于道,圣人借文显现道。作为道之文的“经”是文存在的语言家园。  相似文献   

13.
在朱熹之前的先秦诸子著作里关于“文”和“道”的论述,有着各说其是的不同解释和认识,对后代的文学理论造成了很深的影响;魏晋南北朝刘勰把“文”与“道”看作为“道”是文之根源,宇宙间一切有文采的事物都根源于“道”;唐代韩柳认为“文者,贯道之器也”;宋代的欧阳修及苏轼继承了韩柳文以贯道的思想,周敦颐倡导“文以载道”之说,逐渐打破了文与道的平衡,体现出理学家重道轻文、轻文而不废文的思想。至朱熹,他在前人学说的基础上从自己主张的理气观入手,提出了他的文学思想核心——文道观,认为“道”是根本,“文”是枝叶,“文”与“道”是统一不可分割的思想,本文就朱熹及之前关于“文”和“道”的论述进行了浅显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四川人民出版社为了帮助广大农民弟兄学習总路綫和脱盲学員巩固提高的要求,在7月份編印了“农業社社員总路綫課本”一書,用通俗的文字把总路綫的基本內容作了较系統的講解。課文形式有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文言文教学問題,我們曾到蚌埠市第一、二、三、六等中学了解文言文教学情况。从我們所接触到的情况来看,这几所学校的語文教师同志們教学文言文比較突出的經驗是把字詞句餅清讲透,让学生多讀多练,并且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加强輔导,因材施教,严格要求。把字詞句讲清讲透教学文言文,要把字詞句讲清讲透。如果不讲清讲透,学生就无法学习。况且內容和形式是不可分割的,脫离語言文字是无法理解內容的。过去有的人光讲大意,架空分析,結果把文章誹过了,学生还有些字不认識,詞不理解,句子讀不出来。因此,一中等  相似文献   

16.
<正> 在今日的电影理论界,有人以为“电影是用特殊手段完成的文学”,有人以为“电影决不是文学,而是独立的艺术样式”。实际上,歧义所在并不是观点的对立,而是在对概念的理解上。因此仔细研究一下概念的实际内涵是很有必要的。对于文学和艺术这两个概念,历来就存在着使用的差别。因而,在对电影文学与电影艺术两个概念內涵的理解上,也出现了差异。一曰:电影文学是指电影剧本的创作,一曰;电影文学=电影艺术=银幕形式。显然,存在差异性的原因在于对“文学”和“艺术”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上。现在使用的文学和艺术这两个概念之间大致有三种关系。一是相等的关系——人  相似文献   

17.
<正> 文学、音乐、舞蹈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而且一开始就是三位一体的。“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共同表现作品的思想内容。文学和舞蹈这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长期以来就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形象以语言文字为中介,调动读者的想象。由于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很强,几乎能将世界上的一切情景、事件、色彩、声音甚至气味、感觉、心理状态都能描绘出来使人感知,而且言辞表达的内容明晰确切,所以在文学作品中,有时只需要简明的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表达得清清楚楚。同时,文学语言能使人由感受体验迅速、直接地趋向认知思考,便于人们对现实进行理性的深入把握,因而文学就成为所有艺术形式中思想认识作用最强的一种,所以又说“文学是思想的艺术”。然而,正因为“文学是思想的艺术”,它所描绘的形象又必须借助  相似文献   

18.
汉語、文学分科教学是提高語文教学質量的一項重大措施。半年来,在各方面的支持与广大語文教学工作者的积極努力下,分科教学的任务可以说是担当下来了。但是,由于学科的設置、教材的內容領头先变,而准备工作不够充分,教师水平、教学方法、学生的学習習慣都还跟不上去,要跟上去得有个过程,因此,师生在教学实踐中都感到很吃力、很苦惱。新編的文学教材內容深、分量多、要求高,而規定的教时又少,有的教师为了赶进度,对課文的講解、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原道文学思想的发展 ,可溯源于先秦儒家学派,刘勰则第一个以此标上。其后,韩愈、章学诚各有《原道》一篇,形成了“原道”文学理论的基本体系。与原道文学理论之发展相应,原道文学是中国古代一个突出的文学现象。三篇有《原道》是原道文学理论的三块基石,它们揭示着原道文学的实质,故又是原道文学的理性表现。原道文学理论和原道文学的发展,以对“道”的阐释和表现为核心,并与当时文学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在文学史意义上,三篇《原道》皆有的放矢之作,以矫一代文风为务,表现了原道文学的现“道”宗旨,但各具针对性;在哲学基础上,三篇《原道》之“道”或归儒道,或依儒道而出儒道,故对原道文学的现“道”宗旨有不可忽视的导向性,但对“道”的阐释因时因用而导,各有圭臬;在对“文”之作用的认识上,三篇“原道”皆以“文”为“明道”之“文”,突出了原道文学中“道”的地位,但在具体看法上见解不同;在“道”的表现上,三篇《原道》皆认为“道”是“文”之“道”,强调了原道文学中文辞和文采的意义,但对“文”的审美追求大异其趣。对原道文学理论和原道文学现象,本文旨在明其源流,发其精微。  相似文献   

20.
苏轼将诗书画引向深度结合,“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皆诗之余”是苏轼“诗书一体”观的核心表达,其内涵是以“德”为灵魂,以诗意为统领的综合艺术论。破体为文、体兼众妙、形式相连、书卷气息构成了苏轼不同文体、书体之间以及文学与书法两种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内在机理,“书卷气”是苏轼书法人文化、文学化的典型表现。苏轼的“吾所谓文,必与道俱”“慧之生定,速于定之生慧”以及“笔墨之迹,托于有形,有形则有弊”等文艺思想和哲学观念,乃是形成其“诗书一体”观以及文学与书法在求道之途上存在统一性、多样性、层次性和差异性的主要缘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