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曾颖 《海外英语》2014,(6):201-203
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1830~1886)是美国隐士女诗人。诗风独具匠心,意象突出,蕴含丰富,文字细腻、观察敏锐、激情澎湃。诗歌以死亡、永生和超自然等哥特题材为主,给读者营造一种黑暗、恐惧和伤悲的黑色浪漫主义氛围。该文以寻求艾米莉·狄金森哥特因子创作源为主旨,初探当时社会哥特因子的发展,窥探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特点及简要分析影响艾米莉·狄金森创作来源的个人因素。  相似文献   

2.
哥特小说源自18世纪的英国,但正是爱伦.坡、霍桑、奥康纳等美国作家将其真正发扬光大,并使其逐渐带有美国本土色彩。本文将讨论美国哥特小说的诞生,并以部分美国作家的典型哥特作品为例,分析其中的哥特手法,从而说明哥特小说在美国文学中的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19世纪英国著名诗人济慈和丁尼生的诗歌为研究对象,发掘其中的哥特元素,并将其与传统哥特小说进行比较。这些诗歌虽然没有像哥特小说那样去刻意描述惊悚的画面,但在环境描写、人物刻画、意象选择及情节安排上都有哥特风格体现。诗人成功地将哥特手法移植到了诗歌创作中,目的是创造极端情景,探索神秘体验,表现伦理主题,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作者艾米丽.勃朗特用离奇、浪漫的笔触描写了19世纪的英国乡村庄园生活场景,并以此为背景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讲述了两个家族两代人之间的爱恨情仇。作者受哥特式小说风格影响在作品中揉入了大量的哥特因素,使得故事情节更加神秘、曲折,因而更加吸引读者。本文就《呼啸山庄》中的哥特因素展开探讨,分析哥特式小说在英美文学中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作为几乎同时期出现的文学作品,哥特小说与浪漫主义诗歌虽然一"俗"一"雅",但二者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审美旨趣上多有重合,在布莱克、柯勒律治以及济慈的作品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哥特小说的影子,而其地位上的殊异更多的来自于语言形式上的不同以及浪漫主义意识形态的有意运作;作为一种通俗的非现实主义小说,哥特小说的诸多技巧和情节也在维多利亚时期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中得以重现,勃朗特姐妹的《简爱》和《呼啸山庄》以及狄更斯的《荒凉山庄》等小说中都可以清晰地发现哥特小说的痕迹。可以看出,哥特小说的出现拓宽了当时文人的创作思路和审美趣味,并不断把其身的影响渗透到各种文学形式中去。  相似文献   

6.
以狄金森诗歌与意象诗歌的相同之处为切入点,继而从语言形式和意象使用方面分析其独特之处。最后指出这些特点来自于她大胆的创造,对生活的热爱和丰富的想象。  相似文献   

7.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麦克白》引人之处不在于其主人公麦克白的悲惨结局,而在于他从一个怀有野心的平叛英雄堕落为弑君篡位的暴君的转变过程及其心灵遭受的煎熬。作品充满恐怖的气氛:女巫、凶杀、幻觉、恶梦、鬼魂、反常现象、半夜的敲门声等,具有明显的情节恐怖刺激、气氛阴森恐怖、充满悬念等哥特因素。  相似文献   

8.
哥特,是英语单词"Goth"的音译,它最早是文艺复兴时期用于区别中世纪时期的艺术风格。通过查阅文献,哥特式文学在文学史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换言之哥特式风格始终存在于英美文学中。在欣赏英美文学作品时,必须抓住英美文学作品的哥特因素,才能够与文学作品的创作者进行精神交流,真正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文章分析了英美文学作品中存在的哥特因素,主要从哥特式背景、哥特式人物及哥特式艺术效果三个方面着手分析。  相似文献   

9.
意象是狄金森诗歌中的主要艺术手法之一。狄金森诗歌中的意象主要包括比喻意象、象征意象、具体意象、抽象意象、动觉意象、视觉意象等。狄金森诗歌中的意象丰富了其诗歌的内涵和意蕴,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意象使狄金森的诗歌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效果,有效地表达了诗人的主观情思,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0.
王姝迪 《海外英语》2012,(18):204-205
哥特式小说在英国文学中有着深远影响,艾米丽勃朗特也是受其影响的作家之一,她的著作《呼啸山庄》中充分使用了哥特式的写作手法来烘托气氛,刻画主题,塑造人物形象,使故事情节更加生动,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通过对这部作品的主题,人物,环境,和情节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来赏析文中所融入的哥特元素。  相似文献   

11.
高峰 《海外英语》2011,(2):162-163,173
张爱玲作为上世纪四十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女作家之一,其作品曾一度受到评论界的重视。该文通过文本分析结合西方哥特小说理论试将张爱玲笔下的人物分为四类:施暴者、柔弱女子、心灵扭曲者、鬼影。他们有着传统哥特人物的特点,或者阴险狡诈,蛮横专制;或者美丽柔弱,命运坎坷;或者内心扭曲,荒诞不经;又或者麻木不仁,心如死灰。这四类哥特人物共同支撑起张爱玲笔下的鬼声啾啾,鬼影幢幢的哥特世界。该文通过对他们的分析,定位了张爱玲小说中哥特人物的特质、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混沌与愚昧、人们内心的封锁与幽闭,从而揭示了小说中挥之不去的悲凉主题。  相似文献   

12.
1969年,美国著名作家马里奥·普佐的小说《教父》出版发行并与读者见面。本文运用哥特的文学理论分析了小说《教父》中的哥特式的故事情节、哥特式的主题以及哥特式的人物。小说《教父》中连环凶杀的哥特式故事情节、复仇的哥特式主题以及卢卡·布拉齐这样的哥特式人物形象给中外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题材和体式上完成了哥特小说和罗曼司小说的融汇,用他的神来之笔,将英美文学的“黑色“传统调和成亮灰色罗曼司,使人们能够透过黑色寻求亮光,从而获得精神的自由和自我的认同.  相似文献   

14.
《呼啸山庄》是19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主要描写了弃儿希斯克利夫对呼啸山庄进行报复的故事。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运用娴熟的写作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将超自然现象与现实相结合,塑造出独特的哥特式恐怖、阴暗的氛围。本文从哥特文学特点的角度分析《呼啸山庄》中的哥特书写,剖析其典型的哥特特征,深入探讨该小说在背景、人物、情节和主题四方面展现出的哥特文学独有的阴森、恐怖和黑暗的特点,以此让读者深入了解《呼啸山庄》独特的文学魅力以及艾米莉·勃朗特独具一格的写作风格与创作技巧。  相似文献   

15.
哥特小说源自于18世纪的英国,美国著名的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等人将这一写作风格发扬光大,使哥特风格带有本土色彩。霍桑的短篇小说《红字》与《七个尖角阁的房子》是典型的哥特小说,故事中的背景描写充分体现了哥特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吴静 《海外英语》2013,(21):232-233
哥特传统广泛地存在于英美文学中。该文首先探讨了英美文学中哥特小说的起源,进而分析其在美国文学中发展壮大的原因,而后梳理出美国文学中哥特式小说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最后指出,哥特小说致力于揭露人类如何去面对善恶以及深刻的道德探索。  相似文献   

17.
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是诗歌意义的灵魂.我们根据诗歌意象的具象内容,把意象分为比喻意象,写实意象及象征意象.美国著名诗人狄金森在诗歌创作中就大量地采用了意象这一手法.该文通过分析其诗歌作品揭示出其中的象征性意象的内涵,从而展现出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8.
许佳 《海外英语》2012,(15):193-194
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是诗歌意义的灵魂。我们根据诗歌意象的具象内容,把意象分为比喻意象,写实意象及象征意象。美国著名诗人狄金森在诗歌创作中就大量地采用了意象这一手法。该文通过分析其诗歌作品揭示出其中的象征性意象的内涵,从而展现出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9.
自18世纪中叶哥特小说在英国出现以来,这种以古堡、废墟等为背景揭露黑暗、恐怖、神秘社会的文学创作模式逐渐形成富有特色的哥特传统,对近代英美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阐述了英美文学中哥特传统的起源,概括了哥特小说的特征与发展历程,剖析了哥特小说的"黑色浪漫主义"美学色彩。  相似文献   

20.
哥特小说包含了恐怖、邪恶、超自然等元素。指出詹姆斯·乔伊斯的《阿拉比》也体现了某些哥特元素,如死亡的意象和压抑的现实。从哥特的角度分析该作品可以进一步探讨那个年代都柏林惨淡的现实和作者对自己家乡的关注和担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