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国忠 《科教文汇》2010,(12):152-153
文章以山东科技大学2007学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统计数据为依据,比较身体体重指数指标,分析了该校大学生与全国大学生之间的体重指数的差异。通过比较分析和研究,揭示了当前该校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状况,从而为学校体育工作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数据的分析与研究,论证现象发生的内在本质,为今后体育教学与课程设计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课题以黑龙江省大学生BMI指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我省大学生的BMI指数进行测试,对所获得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揭示影响因素,为高校体育工作者提供详尽的资料,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进而更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从而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  相似文献   

3.
徐斌 《今日科苑》2009,(12):202-203
通过对宁夏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建议及对策。为体育教学、体育训练提供基础研究资料,为宁夏高职高专院校加强体育管理及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
根据东北农业大学学生的身高、体重检测结果发现,东北农业大学学生的身高、体重标准好于2000年全国大学生的身高体重标准,但总体呈偏态分布,建议根据地域差异制定评价标准;针对营养不良和肥胖学生所占比例仍然不小,建议体育教学中加强形体练习,引导学生利用运动进行形体的美化;改革高校体育教材体系,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的内容、形式应得到加强;在高校设立健康促进机构和健康必修理论课;同时,本文所提供的数据也为今后再次对东北农业大学学生体质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提供借鉴和对比材料。  相似文献   

5.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是一项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价测试。本文通过南广学院2011年及2012年全校范围内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通过表格统计,对学生体质状况做出简要分析,并从事实依据出发,找出问题、提出建议,为日后体育课教学改革及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促进大学生体质的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对高等院校的体育课程改革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索高等院校体育课程体系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一体化的实现路径,为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理论依据。高等院校的体育课程改革对促进大学生的体质发展和形成正确的体育锻炼习惯至关重要,本研究为未来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孙丽丽 《内江科技》2022,(12):115-116+11
<正>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直接关乎到一个民族的未来,因此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多数学生摆脱了高中繁重的学习压力,进入相对轻松的象牙塔内,自我约束能力减弱,导致体质下降,处于亚健康的生活状态。以吉林体育学院为例,分析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学生的健康体适能水平,为大学生体质健康提供参考,同时促进大学生增强运动意识,形成运动自觉。  相似文献   

8.
吴炼 《内江科技》2011,32(11):69-70
本文分层次随机抽取贵阳市5所高校中的60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依据《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对其进行测试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贵阳市大学生存在体重偏轻、营养不良、腿部力量不强、肺活量体重指数的整体水平不高等问题.针对此种状况,采用文献资料、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找出了影响贵阳市高校学生体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杨静 《内江科技》2009,30(1):143-144
本文通过测试法、数理统计法对苏州市高职类院校2006级、2007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并分析学生体质现状。结果袁明:我市高职类男女大学生总体体质较好,2007级学生体质与2006级学生体质相差不大.建议尽快恢复课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多开设体育选修课,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健身意识,以保证大学生体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倪伟 《内江科技》2014,(1):107-108
<正>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宗旨是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却呈每况愈下的趋势。因此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方式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针对高校学生体育社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通过科学构建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模式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正>本文以2008~2011年苏工院《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对苏工院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了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存在的差异及发生变化的原因,旨在为苏工院体育课程的改革提供理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已把健康问题定为21世纪发展议程的核心,近几年来我国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根据2010年  相似文献   

12.
於爱民 《内江科技》2010,31(12):182-182,203
对高职院校女大学生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进行测试和比较研究,发现正常体重组女大学生的体质健康达标情况好于其他组,但在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状况评定方面却明显不如较低体重组的女大学生,呈现出一种倒置现象,并针对这种倒置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采用体质测量、数理统计、归纳分析等方法对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全院8084名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并分析学生体质现状。结果表明,该院男女大学生总体体质较差,处于及格水平。建议多开展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学院相关部门多关心与引导校内各体育社团与体育俱乐部的建设;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多开设体育公共选修课,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健身意识,以保证大学生体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李东哲 《内江科技》2022,(8):115-116+121
<正>为提高大学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增强大学生体质,增进其身心健康,使学生掌握一项体育锻炼技能的终身体育目标。本研究以融入砂板元素的大学体育乒乓球教学为例,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究影响大学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因素,并提出相应措施,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为更好的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参考。“实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定义为:实际的效果,一般是指事物或活动所产生的一些正向的、积极的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体质健康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通过对广州市民办高校办学规模较大的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2011级和2012级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与广东省、全国测试数据进行系统对比分析,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为今后的体育教学改革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张欣然 《内江科技》2022,(6):42-43+7
<正>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贵州医学专业大学生体能薄弱群体进行了研究,在分析其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大学生体能薄弱群体体质健康促进的路径。研究认为:应加大体育知识与文化宣传,提高家长和学生体育健身意识;深化大学体育课程改革,提高体育课堂效率;加大举办课外体育活动力度,合理分配场地资源;提高相对评价能力,建立体质信息反馈体系。  相似文献   

17.
赵明 《科教文汇》2013,(12):117-118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对现阶段我校学生饮食习惯与体质健康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育测试成绩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级的学生体育成绩不同。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体育成绩也不断提高;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影响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体重较轻、肥胖与营养不良对体育成绩有影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赵明 《科教文汇》2013,(4):117-118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对现阶段我校学生饮食习惯与体质健康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育测试成绩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级的学生体育成绩不同。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体育成绩也不断提高;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影响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体重较轻、肥胖与营养不良对体育成绩有影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城乡大学生体质健康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群  潘宁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11):181-182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访问湖北省内多位知名专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湖北省内五所高校中湖北籍城乡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城乡大学生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方面存在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为城乡大学生体质健康、体育教学改革和推动农村教育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当前高职院校体育工作的核心内容,通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检验可以实现对学生体质和素质的了解,为进一步开展体育教学,发展学生体质有着重要的价值。本研究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的经验,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为基础,展开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的研讨,在发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问题的前提下,提供了高职院校在新时期实施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点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