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志礼 《天中学刊》2002,17(6):102-104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在教育内容上重视德育,在教学方法上重视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同时注重“身教”和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对今天的素质教育仍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孔子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其中不少闪烁着素质教育的火花。本文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举一反三”、师生关系和音乐教育几个方面总结孔子的教育思想,阐述其对我们正在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孔子教育思想的民本性因素,主要表征为其“有教无类”的平等教育方针、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平等互爱的师生关系和学无常师与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等。这不仅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精华,而且对现代学校的教育也无不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名教育家,他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创立儒家学派,整理、编写“六经”,强调对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启发诱导、言行一致、改过迁善的教育。孔子教人首重做人、做事的教育,重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温故知新、教学相长是孔子一生教学活动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教育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5.
愈(768-824)是古代除孔子之外,对中国教育影响最大的教育家之一。既要充分肯定其人才观和教师职责论的积极影响,更要认真清理其教育思想的根本缺陷——道统现的消极影响,这就是“教以载道”使教育本质和功能发生异化的历史教训,和“师道尊严”使教师职责、师生关系有悖“以人为本”。这些探讨为思考当代中国教育的某些问题提供了一个参照系。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难上的问题,教育者要适应新形势。用新的眼光看待年轻的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采用新的教育手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提出了很多至今仍闪烁光辉的教育思想,比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而优则仕”、“温故知新”等.而“有教无类”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终其一生,孔子都在践行着“有教无类”这一先进的教育思想,为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和优秀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韩愈(768-824)是古代除孔子之外,对中国教育影响最大的教育家之一,既要充分肯定其才观和教师职责论的积极影响,更要认真清理其教育思想的根本缺陷-道德观的消极影响,这就是“教以载道”使教育本质和功能发生异化的历史教训,和“师道尊严”使教师职责,师生关系有悖”以人为本”,这些探讨为思考当代另教育的某些问题提供了一个参照系。  相似文献   

9.
孔子的人本教育思想,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在教育对象上主张"有教无类",注重公平;在教育内容上,培养才能与完善人格相结合;在教学方法上,因材施教、重视启发、学思结合;在师生关系上,关爱学生、平等和谐。孔子的人本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孔子的仁学主张,具有人本哲学的性质。这对解决当今素质教育中出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仁”为本是孔子教育价值观的核心,他主张把学生的“仁”德教育和培养放在首要地位。孔子的教育价值目标是“内圣外王”,“内圣”在孔子教育中集中表现为培养学生“君子”理想人格,“外王”即“弘道”,就是要实现个体向社会的超越,结束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下无道”的混乱局面,实现“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的理想社会。社会本位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价值取向。孔子思想及其教育活动表现出对人的生命的关注,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发现,而个人道德养成的最高境界和终极目标必须以国家、民族和社会为归趋。  相似文献   

11.
君子教育是孔子开创并经后世不断丰富发展的一种主流的人才培养思想。孔子吸取商周时期的“礼乐教育”精髓,结合当时“学在民间”的文化发展现状,以“仁”“知”“勇”“礼”为主要教育内容,在私学教学中开创了“君子教育”。君子是孔子追求的人格理想,也是孔子在教育中对自身及弟子的要求。在教育内容上,他主张君子应当具备“仁”“知”“勇”“礼”等品质;在教育方法上,他主张君子应当求学、养德、修己、笃行,在自我完善的基础上以身作则,教育他人;在教育特点上,君子教育主要表现为内容上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并重,形式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功能上情感培育与政治教化并重。在大力推崇时代新人培育的当前,君子教育依旧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与现时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孔子是我国古代一位影响深远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 一、“生知”与“学知”的矛盾 孔子认为“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其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论语*季氏》,以下引证只注篇名.)孔子的“生而知之”是唯心主义的,但其“学而知之”包含唯物主义内容,由此形成了孔子思想的矛盾性.他还认为“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上等人与下等人之间的差别是不可改变的,“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语上也”.这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他虽然承认“生而知之”,但认为自己不是“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此说明孔子崇尚古人勤奋学习求得知识.勤奋学习,对适应社会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要想走在时代的前列,必须不断学习.否则,他将被社会所淘汰.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高校的发展中,孔子的教育理念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思想为基础,论述了高校领导者在自身素质和能力上应有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浅论孔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他的许多具有独创的见解,在中国教育史乃至世界教育史上有着重大影响。我们今天研究、学习他的教育思想,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树立辩证的教育思想:教育活动要注意循循善诱,启发开导;引发学生的内趋力孔子的教育思想从总的方面来看是辩证的,唯物的。他不但认识到环境对人的影响,教育对人的发展的意义,同时也主张学生自身“内驱力”的重要作用。一、循循善诱,启发开导孔子对待学生的态度非常和蔼,与学生的关系十分融洽。他喜欢跟学生谈心,学生也乐于跟他…  相似文献   

15.
第三次全教会指出 ,教育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而要实施创新教育 ,就必须把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提到首要位置。一、对于师生关系的探究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其实质是强调教育者对学生心灵的尊重 ,反对以任何借口对学生的心灵施暴 ,特别强调师生人格平等 ,强调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去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 ,反对压抑和窒息学生的个性发展。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是民主教学的典范。他对学生的要求是“学而不厌” ,…  相似文献   

16.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我们提出的要求。“素质教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千百年来人类教育发展和改革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对自孔子、墨子到宋儒以及近代先进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象山教育思想产生于中国传统教育发展的第二个高峰一书院教育时代,研究象山教育思想,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并且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7.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作为教育家,孔子育人无数,实现了桃李满天下的梦想。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孔子积累了十分宝贵的教育经验,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举一反三”等传统教育思想,对后世的社会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循着孔子的教育思想足迹,在教育的路上圆梦。  相似文献   

18.
陈持 《时代教育》2010,(3):44-45
本文重点分析了孔子“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的教学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发展和当今社会人的自身提高和人际关系交往产生的深远影响,并结合作者自身的教学和教育工作实践论述了该思想对当今大学生教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人文思想包括七个方面:师生平等的思想,“有教无类”的思想,崇尚“实干”的思想、学以致用的思想、因材施教的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开放式教学思想。孔子的这些人文教育思想、是我们实现教育现代化所必须继承和发扬的。  相似文献   

20.
张金兰 《教育探索》2003,1(7):25-27
孔子的教育模式是一种重视人的素质的教育模式。孔子实行“有教无类”的思想,含有朴素的提高全民素质的思想;“六艺”与“六书”教育,反映了孔子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因材施教”的原则,是为了塑造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君子人格;启发式教学与注重知行统一,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