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5年10月7日至27日,我率中国新闻代表团一行四人,应美国陶森大学和帕塔森新闻出版公司的邀请,先后访问了美国巴尔的摩、圣保罗、华盛顿、纽约、旧金山五个城市,访问了美联社、《今日美国》报社、《巴尔的摩太阳报》、巴尔的摩电台、电视台,还专程去美国中部的圣保罗参加了全美记者协会的年会。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5月25日,陕西省委宣传部、省记协召开“揭露美国新闻自由伪善面目”座谈会。来自全省主要新闻媒体暨大学新闻系的领导在发言中从不同的角度,以理论与事实的结合痛斥美国“新闻自由”的虚伪性和欺骗性。座谈会开始,大家起立向邵云环等三位烈士默哀。与会同志争相发言,大家从美国新闻事业演变的历史剖析了美国所谓“新闻自由”的双重标准,抨击了美国媒体标榜的所谓的“新闻自由”与“公正”只不过是欺世盗名的一个谎言。5月8日夜间北约对我驻南使馆有预谋的精确轰炸,美国暨西方主流媒体则一口咬定是“误炸”;对3名中国记者在中国…  相似文献   

3.
《今传媒》1999,(4)
自美国为首的北约疯狂轰炸南联盟,野蛮袭击我驻南使馆以来,克林顿每天都在给我们上课,教我们学到了很多平时难以学到的东西。其中很“宝贵”的一点,就是帮助我们更加认清了美国所谓的“新闻自由”的虚伪本质。长期以来,美国利用各种机会,高唱“言论自由、新闻自由”...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媒介被认为是立法、司法、行政之外的"第四权力",媒介在美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将从新闻史的角度出发,探讨美国新闻自由的起起伏伏。以各个历史时期特殊的时间作为背景,探索美国新闻自由的发展之路,从而揭示出美国新闻自由的本质以及对于我们的启发。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一向标榜“新闻自由”,“大众有了解真相的权利”……然而,北约在公然袭击我驻南使馆,造成我人员重大伤亡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竟然不给我国记者提问的机会,便匆匆散场。尽管我记者一直追到场外发问,他们仍含糊其辞。 而美国的媒体上却大肆报道,北约飞机之所以袭击了我驻  相似文献   

6.
僵持了一年多的美国记者访华问题,如今又成为目前国际新闻中一个引人注意的事件。自从去年8月中国政府陆续批准许多美国记者要求来中国的申请以来,美国国务院一直采用种种无赖手段,拒绝发给美国记者以来华的护照;只是在遭受到国内外公众舆论强烈谴责的压力下,美国国务院最近才宣布允许一  相似文献   

7.
《纽约时报》掀开冰山一角美国第一大报《纽约时报》3月中旬连续发表两篇重头文章,披露了布什政府千方百计操纵、制造和干预新闻的种种做法。布什不得不站出来辩解,声称这些举措是“合法的”。《纽约时报》3月13日的文章题为《布什当政:一个预制新闻的新时代》。文中列举了布什  相似文献   

8.
<正>美国人自诩美国民主是世界各国效法的典范:美国主流媒体亦自诩为是在行政、立法、司法三大权力之外的“第四大权力”, 是代表公众监督政府的“看门人”,是制约、抗衡政府的“影子政府”,是超脱任何政党控制的“无冕之王”。表面看来,美国新闻媒体似乎的确具有高度的新闻自由: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就明确规定,国会不得通过立法限制新闻自由,在和平时期美国政府也没有实施新闻检查的权力。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政府总是运用多种手段,对新闻自由施加影响和“引导”,用以调节和控制新闻报道的数量、质量和导向,这就使得新闻自由在无形之中受到种种隐性的限制。而当战争爆发时,所谓“新闻自由”则  相似文献   

9.
透视美国新闻自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自由,是言论和出版自由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延伸,或者说是通过新闻传播媒介实现的言论和出版自由。新闻自由属于民主与人权范畴,从法理上看,主要由新闻媒体、公民和政府三方构成,表现为人类认识自然界、人生和社会的报道权。新闻自由应具有七种基本权利:创办新闻媒介权、发表权或报道权、答辩权和更正权、知晓权和采访权、保护新闻来源权、使用传媒权、对新闻侵权的诉讼权。①在美国社会,大众传播能够成为民主工具,在民主体制中发挥作用,是以对新闻自由的法律保障为基础的。美国新闻界认为,新闻媒介免受政府控制的独立性、新闻自…  相似文献   

10.
据四川日报载:今年2月24日,电影演员刘晓庆等观看自贡灯会。她事先声明:不见当地党政领导,不见新闻记者,不准拍照,不准录相。结果,还是有记者为她拍照,受到斥责(后来知道是个香港记者),还有记者为她录音。她挡镜头,要记者销磁。记者说有“新闻自由”,刘晓庆说有“拒绝采访权”,大家大吵一场。对这件事,许多人批评“刘晓庆的架子”。在我看来,值得记者思索的并不是“刘晓庆的架子”,而是“新闻自由”的价值。刘晓庆的架子,是刘晓庆的,换个人恐怕对“见当地党政领导”、“拍照”、“录相”之类,求之不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自拉萨"3·14"事件以来,海内外的中国人经历了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西方媒体对拉萨暴力事件和奥运火炬传递的歪曲报道,让一向标榜自己"客观公正"和"新闻自由"的西方媒体新闻观的虚伪性和欺骗性再一次暴露于世人面前。西方媒体极力鼓吹的"新闻自  相似文献   

12.
“西方国家的新闻报道客观、公正。”“西方国家的新闻记者有绝对的新闻自由。”真是这样吗? 不久前,我和一位曾多次到国外访问的新闻界同行相遇,他向我讲起他到西方国家访问遇到的一件事: 当时,正逢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那里访问。当女王驾临一座大城市时,官方组织了热烈而隆重的欢迎。就在机场举行欢迎仪式的时候,两名女青年从欢迎人群中冲了出来,朝着女王  相似文献   

13.
美国《纽约时报》分别于3月13日和16日发表了《布什当政:一个预制新闻的新时代》和《现在播出假新闻》两篇文章。文章披露,布什政府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以及在众多领域内“制作新闻”,从而达到为自己的政策包装、开道的目的。一系列内幕显示,美国政府在制作新闻方面投入之巨、渗透之广以及它的影响之深,已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进程中,新闻自由一直被崇尚为最高的信条。以致于新闻出版自由被称为同行政、立法、司法起到制衡作用的三权一样的“第四权”。美国早期总统杰佛逊说:“如果让我有政府而无报纸和有报纸而无政府两者之间作一选择的话,我毫不犹豫地要选择后者。”确实,新闻言论的自由对于美国社会的进程和思想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不容忽视的作用。然而与这自由相伴的却是美国统治者在给予人民这一权利时,又加之其上的种种限制。美国人民为争得新闻出版的自由一直也未间断过和专治的英国皇家总督的斗争。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其中以《纽约周报》创办人曾格案为最突出的一例。1734年《纽约周报》出版人约翰·彼德·曾格因抨击殖民地总督威廉·科斯比政府而以文字诽谤罪被捕入狱。在随后举行的著名审讯中,曾格于1735年无罪释放。他的辩护律师汉弥尔顿确立  相似文献   

15.
三、政府的控制“美国政府很重视新闻控制,从第一任总统华盛顿起就是如此。200年来,这个控制舆论的政策从未改变过,只是随着白宫主人的变迁因人而异罢了”。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既然以电视为主要宣传工具的消息来源的时候已经到来,因此,现代总统就必须比他们的前任具备更为复杂也更为表面化的专业才能。”他们必须学好驾驭舆论的艺术,不仅为获得竞选的胜利而且也为了进一步宣传他们所信仰的计划与事业。与此同时,他们还得费尽心机避免被人指责为操纵舆  相似文献   

16.
2010年的全球网络媒体中,"维基解密"是最受关注的一个。从2010年4月到现在,这个网站一直持续地吸引着全球各大媒体的注意力。在4月份,"维基解密"由于播放美军2007年在巴格达滥杀平民的片段而名声大噪,  相似文献   

17.
西方媒体,尤其是美国新闻是自由的吗?震惊全球的美国“9·11”事件,以及围绕这起事件发生在美国的一系列新闻事件就足够引起我们的反思。美国之音电台台长为新闻自由被撤职“9·11”事件之后,正当美国人愤怒不已的时候,塔利班最高领导人奥马尔说,塔利班不会交出本·拉登,还说“9·11”恐怖袭击事件是美国自己种下的苦果,美国应该停止不断扩张其帝国的行为。奥马尔的讲话录音到了美国,美国之音决定播出,这时,美国官方立即出面制止。美国国务院9月24日表示:政府禁止“美国之音”播放塔利班最高领导人奥马尔讲话的决定…  相似文献   

18.
1791年12月,美国国会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人权法案》——由几个州制宪会议批准而生效,其中第一条款规定:“国会不得制定下列法律:建立宗教或禁止宗教自由,削减人民言论或出版自由;削减人民和平集会及向政府请愿伸冤之权力。”这也就是美国两百年来由宪法确认的新闻自由的精神。另一方面,由于美国是一个联邦国家,按宪法规定,一部分民、刑立法权由联邦行使,一部分由各州行使,实行联邦立法  相似文献   

19.
英国的新闻出版业比较发达,那里发行的一些报刊不仅左右英国的舆论,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著名的《泰晤士报》已有205年的历史,在西方报刊中堪称“老大哥”:《金融时报》《卫报》《经济学家》等也行销许多国家。由于这种情况,加上英国又是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发祥地,英国新闻界不少人对其办报传统有一种优越感,把“新闻自由”叫的很响,  相似文献   

20.
奥庭艳政权下的"新闻自由"近年来南越的新闻自由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迫害新闻工作者和捣毁报馆的事件与日俱增.一九五七年九月"前进报"编辑部被捣毁之后,"舆论报"和"新公民"二报馆也相继被捣毁,原因是这二家报纸揭露了南越政府的腐败.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十八日,"舆论报"主编无辜地被法庭传讯,并罚款十三万南越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