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晚明山人为主的文人是小品创作的主体。小品将传统的笔记杂俎发挥到了极致,表现了一种流行于晚明之际的人生观——行己在出入之际,一切都归于清空一气。小品从边缘走向流行,引导了文化产品的制作与消费,从而发生了文学权力的下降。晚明文学权力的下降呈现为一种复杂的态势,一方面是读者群体的扩大,一方面是内容与形式上向传统的复归。  相似文献   

2.
“晚明”作为一个时间概念 ,尽管还有不同的体认 ,但这并不影响学者将其视为一个整体的学术概念。在学术分工日益细密的今天 ,再提或关注“晚明” ,这本身就说明学术界已经认识到了单学科在晚明研究中的局限性 ,而希望多学科共同构建“晚明图景”。本次会议以“晚明社会与文化变迁”为题 ,邀请文学、历史、哲学界的同仁与会 ,用意即在促进各学科的协作 ,共同努力 ,构建未来学术意义上的“晚明”。就学术研究而言 ,晚明研究是各学科研究的综合 ,实有赖于各学科的基础研究 ,同时 ,在整体目标下 ,各学科的交叉、融合 ,也是对各学科研究的促进。…  相似文献   

3.
[因缘述略 ]冬寒之日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明史研究室与《中国文化研究》编辑部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召开了一场名为“晚明社会与文化变迁”的研讨会 ,聚集了京津地区从事明代研究的文史哲各路专家。筹措这样一次会议 ,其一般性的意义应当是很明确的 ,即借此际会 ,对这几年来晚明研究的进展与得失做一学理的反顾 ,及让原来分割在不同专业区域的学者能有机会聚在同一围场上 ,交流自己的研究心得 ,进行不同侧面间的对话。多年以来 ,晚明研究一直牵动着学术界的视线 ,对之的探讨多与“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人性解…  相似文献   

4.
晚明研究正全方位展开 ,但将有关研究自觉整合成全方位的晚明社会图景 ,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最近的历史研究、尤其是文学史研究中 ,“晚明”越来越清晰地被描述成一个转型的历史时期。提到晚明 ,人们想到的关键词是商品经济的繁荣 ,是好货好色、逾礼越制、以情反理、个性解放 ,以及《金瓶梅》、小品文 ,等等。毫无疑问 ,这些景象在晚明社会确实很突出 ,也可以说是晚明与其他时期不同的鲜明特征 ,有充分的理由予以重视。但当晚明的上述面貌突出到了几乎遮蔽其他并非不重要的现象时 ,我们是否也不知不觉地离开了历史的本真呢 ?在我看来 ,依照…  相似文献   

5.
对泰州学派的研究亟待加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 ,明代特别是晚明思想的研究十分活跃 ,出现了一批涵盖各个学科的研究成果 ,我们对明代社会的广阔画面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但目前的研究仍多是各个学科分门别类地进行 ,学科间的壁垒没有打破 ,联合不同学科攻克大题目的机制尚未形成 ,存在一些研究上的薄弱环节。比如 ,我们对泰州学派的认识和研究就很不够。泰州学派 (姑且称为“学派”)是明代思想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自王艮创立以来 ,以“百姓日用即道”为标揭 ,中经王襞、徐樾、颜山农、何心隐、罗汝芳、焦、周汝登、陶望龄等的播扬 ,在明代思想史上发出前所未有之声光 ,…  相似文献   

6.
关于自己所研究的时段 ,我通常使用的说法是“明清之际”、“明末清初”而非“晚明”。在我看来 ,“晚明”与“明清之际” ,不仅所指时段不尽重叠 ,且论说者的“问题意识”往往也有不同。“一个朝代的终结”与“易代”、“鼎革” ,确也是不同的“历史画卷”。易代、鼎革过程中的故事 ,往往并非就是此前故事的简单延伸。易代引发的社会、政治动荡 ,足以造出平世梦想未及的故事 ,造出特殊、特定的人物类型 (如遗民、贰臣 )。我的兴趣确也在此种“危机时刻”世相、士相的特殊性。台湾中研院文哲所有过一个研究“世变中的文学世界”的主题计划 ,…  相似文献   

7.
陈潇潇 《文化学刊》2009,(1):140-143
“三言”和《十日谈》中的“商家女子”是当时时代背景之下出现的特殊群体,它形象地反映了商业和手工业家庭中女性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意识。通过对黄善聪和齐纳芙拉的形象分析,从特征共性中理解工商业对妇女解放的促进作用和商家女子既开放,又有一定依附性的价值观念。从而对男权社会下女性的集体失语所导致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背后隐藏的作者审美理想和内心深处的矛盾产生了新的认识,也从一个侧面对当时特殊的社会风貌有了更深层次的把握和感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8.
隐逸与济世--陈眉公与晚明的士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眉公是晚明最为复杂也最有代表性的文人之一,他在晚明时代地位很高,对晚明文人的创作和生活风尚有明显的影响,清代以后却颇受批评.眉公喜欢自由自主的生活,追求自然之趣.他寄迹山林而活跃朝市,不为官却交际广泛,关心世事,是"享高名、食清福"的"通隐"式山人.陈眉公选择的人生道路有相当的独特性,他不再视科举为唯一正途,凭借自己的知识与才艺以谋生,获得经济的独立与宽裕,保持一种相对自由和独立的文人生活方式,但又与主流社会关系密切,保持着对于社会的关心与介入.尽管他的思想相当传统,但他的人生道路却反映出明文人生活风尚的某些新的特质和新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明朝人生活在一个社会转型时期 ,尤其是明代中期以后的社会 ,是以极具变化为其特征的。若将其置诸“社会流动”与“都市化”等范畴下进行考察 ,其时代的特殊性就更容易显现出来。换言之 ,晚明社会是一个转变过程 ,举凡人口的持续增长 ,经济的货币化和多样化 (诸如农村的商业化 ,定期集市和小镇的激增 ,作物的专门化 ,手工业的发展 ,以及国内地区性贸易市场的形成 ) ,社会流动的增长 ,租佃制与经济竞争的展开 ,以及政治秩序的集权化与系统化的互相联系 ,无不显示出它与前一时代本质上的不同。通过学术界多年的研究努力 ,无疑已经显示 ,16世纪…  相似文献   

10.
关于"士风"     
"晚明士风",是被谈论较多的话题.本文试图清理以往有关晚明士风、明末清初士风的论述,并讨论士风论被赋予的功能士类以此自我审视,并借以展开当代政治、文化批评.本文既分析了明代士人的当代士风论,也将清代士人的明代士风论作为分析材料,认为后者更是清代士人从事当代批评的形式.本文尝试探究通常士风论述的方法论前提,其盲点与误区,但对已有的论述,不取简单的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