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羿克 《报刊之友》2010,(9):22-29
收藏杂志社在出版刊物时与作者签订了专有出版合同,该合同约定“作者将除与作者人身不可分的权利保留外,其余著作权均委托收藏杂志社行使”。四川文艺出版社和作者吴某在出版《中外收藏轶闻》一书时,大量抄袭收藏杂志社刊登的文章,收藏杂志社依法诉请“停止侵权、赔偿损失”。该案将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支持了原告的请求。二审经四川省高院审理后予以维持,但两被告仍不服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诉,经最高法院审理依法维持了二审判决。该案关键在于作者将相关著作权委托给收藏杂志社,该社才有权主张权利。该案开创了杂志社维护本社和作者著作权的先河!  相似文献   

2.
羿克 《今传媒》2010,18(9):23-29
收藏杂志社在出版刊物时与作者签订了专有出版合同,该合同约定"作者将除与作者人身不可分的权利保留外,其余著作权均委托收藏杂志社行使"。四川文艺出版社和作者吴某在出版《中外收藏轶闻》一书时,大量抄袭收藏杂志社刊登的文章,收藏杂志社依法诉请"停止侵权、赔偿损失"。该案将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支持了原告的请求。二审经四川省高院审理后予以维持,但两被告仍不服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诉,经最高法院审理依法维持了二审判决。该案关键在于作者将相关著作权委托给收藏杂志社,该社才有权主张权利。该案开创了杂志社维护本社和作者著作权的先河!  相似文献   

3.
羿克 《今传媒》2010,(10):16-16
主持人语:本期传媒与法栏目选取了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高山行教授及从事商事法律实务的几位学者的文章,范围主要涉及知识产权、金融证券和法哲学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张园 《报刊之友》2014,(3):27-27
主持人语:新媒体时代,传媒与法的关系突出地表现在网络与法的互动和冲突上。网络法律法规的完善,对构建和谐网络环境意义重大,信息网络法、计算机网络法等都在制约着网络传播活动。然而当今社会一些网络侵权案件,如网络播放设备的侵权、文学影视作品网络侵权、网络广告侵权,以及网络犯罪等时有发生,在虚拟与现实的对话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网络侵权案想找被告都很难”的现象,网络侵权作案成本低、发案率高,已经扰乱了正常的网络传播秩序。如今,众多网络侵权案进入司法程序,公平、公正的裁定将为网络传播活动的有序进行提供可靠保障。本期“传媒与法”栏目刊登的文章,重在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提出了诸多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观点及措施,如在媒体报道犯罪新闻时,要恪守客观公正的原则,正确引导受众对案件的认识,以使事件对受众产生启示作用。同时从法律、媒介素养、普世伦理三方面入手来分析论证如何改善传播环境。另外要加强媒介批评和媒介监督,重塑媒体社会责任,以完善我国电视舆论监督体系。三篇文章论述深刻,观点独特,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羿克 《今传媒》2013,(10):27
主持人语: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多媒介融合成为一种趋势。传媒业的发展与壮大,集聚了各界人士的目光,网络媒体影响力逐渐增强。然而,问题也随之显露端倪,版权问题、人肉搜索、网络语言暴力等现象屡见不鲜,网络法制建设势在必行。鉴于网络的相对虚拟性,网络言论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在其还没有触及相关法律法规时,就需要网络道德建设及时发挥作用,规范网民行为。传媒与法律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关系,媒体既不能超越司法程序,制造媒介审判,又不能将热点舆情问题置之不理,因此,必须建立传媒与司法的良性关系,使媒介发挥正确、积极的舆论监督作用,激发舆论的引导功能,才能使媒体与司法在完善中相互促进、共谋发展。
  本期“传媒与法”栏目探讨了在新媒体发展过程中舆论引导和网络舆情等方面的问题。首先刊发李俊潮和刘翼教授撰写的文章,作者从新媒体语境中的舆论视角探讨新媒体语境中舆论对重大公共事件产生的作用,分析公共事件中舆论如何发挥其正确的引导作用。《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难点分析》一文,是2012-2014年湖北省“十二五”规划课题:“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构建--以湖北高校网络舆情热点事件为例”(2012B2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文章以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和生活产生的积极意义为缘由,阐明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难点,并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管理方式。《出版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一文,则分析了出版合同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从法定情形、法律效力等方面探析出版合同中的抗辩权,有利于出版者和作者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本期栏目文章观点明确、论述慎密,相信为我国进一步构建传媒与司法的良性关系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羿克 《今传媒》2010,(9):22
主持人语:承蒙《今传媒》杂志社之邀,自本期开始"传媒与法"栏目由我主持,至此开篇之际,特向社会各界发出邀请:我们热忱欢迎各界贤哲参与《今传媒》及"传媒与法"栏目,不吝赐稿。以传承  相似文献   

7.
陈伟 《报刊之友》2011,(4):22-27
类似"铜须门"事件的侵犯个人网络隐私权事件,在过去的几年中在我国可以说是层出不穷。如果任由网络隐私侵权继续泛滥,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本文首先提出了网络隐私权的概念,同时,概括了网络隐私权不同于传统隐私权的四个特点。文章还归纳总结互联网上侵害隐私权的主要形式:对他人数据的收集、散布、利用和交易;并分析网络隐私权的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提出侵权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本文对网络隐私权侵权责任问题的研究和网络隐私权的保护都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报刊之友》2013,(9):27-27
主持人语:2013年8月21日,各大网络媒体平台的话题热点被一位网名为“秦火火”的网络红人引爆,与此同时还有一位网名为“立二拆四”的网络红人。令人诧异的是两位网络红人的“出名”却是因为涉嫌寻衅滋事罪和非法经营罪被北京警方刑事拘留,网络舆论一片哗然。在我国网络法律制度日益健全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网上蓄意造谣传谣、扰乱网络秩序、非法获取经济利益等行为已经成为法律严厉打击的对象,在公安部门的重拳出击之下,网络犯罪将无所遁形。在新媒体时代,网络言论较自由,则网络舆论监督就愈显重要,如何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社会不得不关注的问题。开展正确的网络舆论监督,具体来说,作为网民,  相似文献   

9.
羿克 《报刊之友》2012,(7):26-28
在这个信息积聚的时代,互联网的力量势不可挡,已经几乎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就连当今政府也已经通过互联网发布重要信息。但是互联网在我们的实际应用过程中避免不了也会遇到一些问题,亟需解决。在互联网被大量应用的影响下,平面媒体相应受到巨大的冲击。面对新媒体的挑战,如何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利愈显迫切。同时,媒体在大力开展舆论监督的时候,虽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自身权利受损的现象也屡现不止,新闻舆论监督维权的研究成为我们当前迫切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语:网络传媒以其极强的网络效应及互动性、时效性等特点占据了当今媒体传播领域的绝大部分市场舞台。随着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作为继广播、电视、报纸之后的第四媒体的优势已经逐步凸显出来。媒体已经进入公民记者时代,广大网民享有了新闻自由的权利,网民群体的不断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网络媒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园 《报刊之友》2014,(2):27-27
主持人语: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类矛盾不断凸显,传媒与司法关系微妙,如果新闻工作者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在新闻报道中没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就有在传媒活动中可能产生侵权行为,从而干扰司法公正。司法的公平正义固然需仰仗系统成员的法治信仰和专业精神,但也需要新闻工作者坚持新闻操守与专业尊严,对新闻报道“度”的把握要恰当、适度,既能规范地行使采访权、报道权和评论权,又要保护他人的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著作权等权利,还能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语: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致使网民数量持续增长,网络舆论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网民组织化程度高,虚拟社区逐渐丰富化、多样化,微群、各类论坛、贴吧成为网民发表意见的舆论场。网络舆论焦点很可能就是当今民众热点的话题,网络意见气候终会形成新一轮的舆论。互联网的普及使网络舆论影响到了现实生活并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网络舆论呈现出虚拟性、从众性、组织性与扩散性的特点,鉴于互联网的匿名性,网民有些言论缺乏理性,这就需要媒介本身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承担舆论监督的职责,另外需要政府部门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约束网民行为,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安全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3.
羿克 《今传媒》2011,(4):22
<正>主持人语:本期传媒与法栏目选了三篇文章,第一篇文章《网络隐私权的侵权责任分析》是由陕西省公安厅纪委办公室副主任陈伟撰文,文章首先提出了网络隐私权的概念,同时概括了网络  相似文献   

14.
本文致力于探讨网络舆情监督与机制的方法,运用充分详实真实的数据统计和资料分析,清晰地看到目前网络舆情的发展态势和特点,研究探讨如何正确解决网络舆情锁引发的公共关系危机,对网络舆情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根源以探究,以期寻找较好的解决方法,缩小社会舆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具有现实的操作意义。  相似文献   

15.
羿克 《今传媒》2013,(11):29-29
主持人语: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致使网民数量持续增长,网络舆论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网民组织化程度高,虚拟社区逐渐丰富化、多样化,微群、各类论坛、贴吧成为网民发表意见的舆论场。网络舆论焦点很可能就是当今民众热点的话题,网络意见气候终会形成新一轮的舆论。互联网的普及使网络舆论影响到了现实生活并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网络舆论呈现出虚拟性、从众性、组织性与扩散性的特点,鉴于互联网的匿名性,网民有些言论缺乏理性,  相似文献   

16.
朱百平 《报刊之友》2012,(11):23-25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各级党报要不要进行舆论监督?进行舆论监督能不能有所作为?这是摆在报社全体采编人员,尤其是报社领导阶层面前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本文针对当前一些人片面的认知,党报就是党报,服从命令听指挥就可以了,根本用不着进行舆论监督。就是进行舆论监督,也先天性短腿,难以有所作为等,论述了进行新闻舆论监督既是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的需要,也是党报自身发展的需要。论述了当前舆论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对症下药,提出了新闻监督要立法、新闻监督要有“度”和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建立舆论监督督办制度等对策。这些对策,对各级党报开展和改善舆论监督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蔡斐 《今传媒》2016,(6):27-27
主持人语:“变与不变”,是新闻传播学科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本期研究对象的一个显著特征。比如说舆情,自古有之。网络出现后,网络舆情呈现了新的特征,但在社交媒体时代,作者赵前卫注意到这种网络舆情又发展出崭新的变化,如网络舆论从边缘步入中心、传播主体多员化、意见领袖影响力下降、舆情反转现象频现等,这种来自于实践过程中的发展性是新闻传播学发展的不竭动力。再比如说,著名的照片“饥饿的苏丹”曾引起社会关于记者新闻道德的大讨论,当自媒体发展后出现了“全民记者”的群体后,这种新闻专业领域的矛盾如何在大众领域进行调试,李松晓认为这依然是很难回答的问题。本期的另外两篇文章,刘涵关注了网络侵权,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从常见网络侵权的类型出发,分门别类地提出了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互联网企业、服务商、技术研究者、媒体机构、普通网民的责任划分;另一篇来自于新闻实践,作者毛江凡,也是非常有价值。长期以来,我们只关注新闻文本,但新闻文本背后的生产逻辑,特别是来自生产者的反思总结,需要得到我们的重视。在这个意义上,这是来源于一线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8.
安平 《报刊之友》2011,(9):22-23
本文认为英国的互联网管理是以自律为明显特征的多元管理,重点监管涉及儿童色情作品的内容。其自律机制主要通过互联网观察基金会(IWF)的运作实现。本文介绍了IWF成立和运行的一般情况,重点介绍了其通过热线举报和黑名单对互联网不良内容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力的不断增强,对外投资的规模和范围也随之扩大。但由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投资风险愈来愈大。建立中国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正势在必行。参考欧美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德国模式是中国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20.
陈力丹 《今传媒》2010,(9):9-10
主持人语:从本期开始,本刊将对些许栏目进行调整,力图以更专业的眼光、更独特的视角,站在传媒行业的最前沿,为广大传媒人士提供一个更为专业的交流平台。广纳名家名文,擢拔学术新秀,坚持本刊传统品牌栏目,创新传媒特色专栏,主要针对传媒中的主流现象、大媒体的成败事实,做深度的全面的主题研究,打造成为具有普及性、公益性、大众性、标志性的文化品牌栏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