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活动型学科课程是课内议题活动的延伸、拓展和深化,“研学+”活动型课程是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载体。在“研学+”民族团结活动型课程教育中,通过“走新”突出新亮点、“走心”做到更贴心,实现“研学+”活动型课程评价方式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2.
建构主义“学习观”与“档案袋评价”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知识是学习者基于个体体验活动的产物,是在不断变化的社会情境之中形成的。因此,学习者是“活动式探究者”“意义和知识的建构者”。而“档案袋评价”正是把握“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轨迹”和推动“学习网络”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支持的学与教变革是教育信息化系统改革中的关键。我国信息技术支持的学与教,在理论层面已开始由“要素观”逐步转向“生态观”,但实践层面的变革思路上存在着“技术导向”的倾向,这导致研究者热衷技术应用而忽视学与教本身。通过对比中外教育信息化政策以及分析新加坡的典型案例,发现国际上学与教变革的新措施均体现出“学习导向”的特征,并有四个主要动向:关注信息时代学习者的能力结构、挖掘教育“大数据”以分析学习者行为、构建个性化网络学习空间以培育新型学习方式、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我国应将信息技术支持的学与教变革思路逐渐由“技术导向”转到“学习导向”。  相似文献   

4.
美国学校教育经历了从"教学范式"到"学习范式"的变革,给世界教育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凭借活动形式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评价"已成为美国学校教学改革的成功实践。美国的研究成果揭示了美国学校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评价"实施中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应对策略,为我国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以往教育评价的研究中.有关教育评价活动的基本范式并没有完全取得一致认识.但在教育评价实践中.范式表现相对比较清晰.因此可就现实教育评价活动的一些特点作一概括:(1)教育评价最主要是一种价值判断.是对教育活动这样的客体满足价值主体需要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跨学科教学作为一种新的育人方式,对推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发展、培养面向智能时代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人工智能跨学科、多领域的特征决定了人工智能教育必须依靠跨学科的交叉融合。为探究人工智能教育与学科融合的内在机制,设计中小学跨学科融合教学活动,文章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X”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内涵,以情境学习和活动理论为依据,明确了“人工智能+X”跨学科融合教学活动系统的关键构成要素及其特征,构建了以人工智能和学科的深度融合为支撑,以选定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法、创设教学资源、设计教学评价为过程,以适应未来智能社会为目标的“人工智能+X”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理论框架。基于此,从目标定位、内容设计、活动组织、资源创设与评价方法五个方面提出了“人工智能+X”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策略,以期为中小学跨学科融合教学提供参考,助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7.
简要分析了传统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范式的局限性,提出了“过程本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范式。同时,设计了“过程本位”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模型和指标框架,并对将来的实施评价行动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要求党员教育培训模式实现迭代升级、与时俱进,这既是巨大的挑战又孕育着难得的创新党员教育培训模式的机遇。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杭州市直机关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乘势转变理念、手段和方式,在改进传统的线下集中教育培训模式的同时,引入在线直播技术,实现了机关党员教育培训线下集中教育培训模式与“线上直播+党员教育培训”模式的有机衔接、优势互补、立体推进,有效地提高了机关党员教育培训效率与效果。打造以“互联网+”为内涵的“线上直播+党员教育培训”模式金名牌,需要以5G通信、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为支撑,不断开拓线上直播教学新形态,精准配套采取对策举措。  相似文献   

9.
实践视角下教育管办评分离之“评”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教育领域,管办评视野下的“评”实际上是指教育评价。教育管办评分离实践视野下的教育评价是一项专业活动,呈现出价值引领、科学规范、独立运行三大特征;教育监测、教育评估、教育督导是现阶段我国教育评价的关键要素。宜立足实践,加强教育监测、评估、督导的整合,形成“一体多维,多力同向”的第三方教育评价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10.
“数字化+在地化”是乡村教育发展的新范式。该范式作用乡村教育发展的出场语境来源于乡村教育数字转型的时代境遇与乡村教育生态重构的迫切诉求。为此,需要明确“数字化+在地化”参与乡村教育发展的运行机理,即:理念整合,平衡现代与传统的激烈冲突;思维转换,构筑脱域与有根的双向耦合;价值逻辑,勾连知识与伦理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实现“数字化+在地化”赋能乡村教育发展的路径创新,即:强调一体两翼,确保数字化理念服务乡村教育的在地改革;诉诸课程体系,构建数字化机制实现乡村教育的在地认同;依托本土要素,使用数字化工具探索乡村教育的在地评价。  相似文献   

11.
教育评价对教育活动的现实影响越来越大,但教育评价中的争议与矛盾也越来越突出,究其根源在于教育评价的价值基础,原来基于强势主体价值的教育评价难以适应多元价值的教育现实.以往的教育评价范式主要建立在教育价值唯一或确定的基础上,现代教育价值趋于多元,教育评价范式面临全面转换的现实需要.本文分析了教育评价的矛盾根源,总结了教育评价的已有范式,提出了我国教育评价范式转换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在系统分析教育技术常用的两种研究范式的基础上,结合哲学史的梳理,从方法论、研究方式和具体研究方法三个层面对现象学进行了分析,指出现象学是教育技术研究的第三种范式。在方法论层面,现象学范式的创新性突破在于穿透了“一般”和“个别”的割裂;在研究方式层面,现象学范式遵循质性研究的模式,擅长对微观体验的揭示;在具体研究方法层面,现象学范式综合运用访谈、体验报告等手段,使研究结论具有建构性。在此基础上,根据对教育技术研究特征的分析,明确了现象学之于教育技术研究的方法论价值在于贯通融合,即有利于教育技术研究的定位融合、视域融合和研究取向融合。  相似文献   

13.
李金芬 《云南教育》2004,(23):27-28
教育评价是以一定的价值准则对系统收集起来的关于某教育和学习主体的各方面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做出价值判断的活动过程。教育者与学习者是教育评价的主体,而主体的发展状况才是教育评价的主体对象。发端于20世纪初的现代教育评价,由于受“单一主体性”哲学观念和科学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4.
事关教育发展方向和办学导向的教育评价坚持什么样的原则至关重要。从理论层次看,教育评价原则是连接价值哲学元理论和教育评价实践之间的桥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用“五个坚持”表述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5条主要原则,这些原则以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的基本原理作为理论依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明确了新时代教育评价活动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目的,立足马克思主义关于价值本质的观点,从主客体及其关系层面体现了教育评价活动的客观性,彰显了教育评价活动多层多维的主体性,突出了教育评价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社会历史性。5条主要原则相辅相成,是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在新时代教育评价活动中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教育”引发了教育范式的结构性变革,传统学习空间已难以承载和支撑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学习空间的变革势在必行。文章首先对学习空间术语的由来及其内涵进行梳理,并回顾了教育发展史中学习空间以及相应教学范式的演变过程。之后,文章分析了新学习空间观产生的动因,提出“互联网+教育”的新学习空间观,指出新学习空间建立在物质、社会和精神三元辩证的空间认识论基础上,学习空间与教学活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并分析和讨论了新学习空间在物质、社会和精神三层空间中都呈现出联通与融合的特征。文章最后基于新学习空间观的三层空间维度对当下具有新学习空间特征的教学创新进行梳理与归纳。期望文章为认识和推进“互联网+教育”学习空间变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肖菊 《贵州教育》2022,(14):29-32
三年来,线上教学全面铺开让高校师生亲身体验了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浪潮,教与学方式的巨大变化,让依托“互联网+”重构外语教学新范式成为高校英语教师的新使命。利用“互联网+”“智能+”的技术便利,充分运用线上教学实践中掌握的技能、积累的经验,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渐进式促进教育教学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持续深化,以“学习革命”推动“质量革命”向纵深发展。贵州财经大学在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上进行探索,从“第一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活动、网络自主学习、多元课程评价、师生发展共同体”五个维度,构建大学英语教学新范式,促进线上教学与复课后线下课堂的平稳过渡、无缝对接,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建设为“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发展动能,在对“中文+职业技能”教育的内涵和特征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中文+职业技能”的教育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从理论研究、评价体系、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建设方面考察“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最后从聚焦中外经贸合作关键领域、加强“中文+职业技能”研究、制定教育规划和标准体系、培养“双师”队伍、推进数字化转型角度提出“中文+职业技能”教育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8.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卷化”微观层面表现为师生个体非理性竞争下的低效努力,宏观层面表现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总体上的无内生之活力,中观层面表现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范式上的无跃迁之维持。其“内卷”是价值取向偏离下的本真目标错置与异化、资源稀缺与需求激增下的非理性与内耗型竞争、价值转换困局下的路径依赖与积重难返、数量繁荣背后的本体功能及社会功能弱化与自我锁定等内外部驱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破卷”应从评价体制重构、教育功能重塑、动力机制革新、优化发展环境四方面入手,以最大程度释放创新潜力和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以各类有形、无形的记忆之场为载体建构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中国文化之旅”是主要面向港澳台侨大学生的、以参观访问中华民族记忆之场为主要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该活动不仅有助于学习者在“我”的层面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知识体系、传承中华民族价值信念、生成为中国梦共同奋斗的行为意愿,而且以互动交流方式促进学习者在“我们”的层面对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共建共享,增强“我们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中的一员”的身份认同。为了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效能,我们需要借助国家文化工程推进记忆之场的建设,高校亦需用好国家文化工程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20.
“双一流”建设是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评价“双一流”建设成效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举措,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动态监测是信息化时代教育评价的新范式。首轮“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在理念、机制和结果使用等方面体现了动态监测的适切性和有效性。为了构建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应以克服“五唯”顽瘴为目标,进一步强化建设过程监测理念;以加强评价诊断功能为原则,进一步优化动态监测体系;以落实“双一流”建设高校主体地位为重点,探索“监测—改进—评价”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