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贵有疑     
无论从积极方面还是从消极方面看,怀疑都是一种极其宝贵的心理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是否具备这种心理素质,往往决定这个人能不能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推陈而出新。因为怀疑始终让人占据思维的制高点,把握认识的主动权。“水开了壶盖为什么跳起来?”这种积极的怀疑精神,使瓦特发现了蒸汽的力量,成为划时代的发明家。“《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宋代人怎么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这种自觉的怀疑精神,使我国清代学者戴震在经学、语言学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卓然而为一代考据大师。  相似文献   

2.
教贵有疑     
学贵有疑,这是众所周知的古训,教贵有疑,虽属套用之语.但别有“疑”义。  相似文献   

3.
4.
设疑既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能力。教师可通过预习设疑,使学生掌握目标;通过导语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过程设疑,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小结设疑,拓展延伸课堂内容。教师还要转变教育理念,放开讲读课堂,开放自读讲堂,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相似文献   

5.
徐红英 《教育艺术》2008,(12):35-36
小学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修订后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了语文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语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在习得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梁文科 《甘肃教育》2011,(18):82-82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作为英语课程的首要任务之一。因为兴趣是学习的驱动力。凡是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感兴趣,才会乐于参与、乐于探究、乐于合作、乐于交流。所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英语教学中的首要任务。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在改革语文教学的探索过程中,我觉得培养学生的质疑解难能力至为重要。一个教师,如果把学生当作“承受知识的容器”,那么学生获得字、词、句知识的同时也会接受“按葫芦画瓢”的坏习惯。因此,中学阶段,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于无疑处有疑”的能力,培养自“解其惑”的能力,达到“自能读书,不待教  相似文献   

8.
一、设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动机,往往能达到“欲罢不能”的地步。因此,上课刚开始,我就想方设法,创设情境,使学生一开始就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入对新知识的探求中。如在讲“圆的认识”这节课时,一开始我就向学生提出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见过的车轮是什么形状?有正方形的吗?有三角形的吗?为什么?”“那么椭圆是没棱没角的,椭圆形的行不行?”学生们进入了深思中。接着,我因势利导地提出:“圆有什么特征吗?”当学生面对着这个司空见惯的现象而感到困惑时,我…  相似文献   

9.
10.
如果把学生的学习过程比作登山,那么教师不仅要引路、搀扶,还要善于激情激趣,使他们兴致勃勃、充满信心地朝着目的地攀登。一、激趣——倡导趣味性数学教学大纲指出:“通过阐明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因此,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除了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还要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今后的继续学习开个好头。小学数学不同于数学研究,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小学数学具有趣味性、生活性。1.巧妙导入,以趣引路。数学课要避免模式化的导入,如一开始便是口算…  相似文献   

11.
12.
只有教师善于提问,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那么怎样才能掌握提问艺术,而避免“满堂问”呢?教师就要在课堂教学中,扣住一个“疑”字做文章。  相似文献   

13.
激疑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是引导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形成认知需要、产生渴求学习的心理倾向。常见的激疑方法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4.
以疑激趣     
所谓素质教育,即指在老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实践,强化训练,实现迁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自学研究,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学会认知,学会应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现在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  相似文献   

15.
教贵得法     
在教学中常有这种情况: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教,会给学生留下不同的印象。有的老师使学生觉得如乘轻舟,一路顺风;有的老师使学生感到如入深山,举足艰难。原因何在?关键在于教学方法。善教者,得法,省时省力,“事半功倍”;不善教者,不得法,费时费力,“事倍功半”。有些学生往往把“染”中的“九”写成“丸”,多写一点。如何教好这个染字呢?有这样三位老师,他们的教法确实是称得上独具匠心,耐人寻味。有一位老师教“染”字时,把“染”拆成三部分:水(氵)、木、九。“为什么‘染’字里面有‘水’呢?因为染色要用水;为什么‘染’字里面有‘木’呢?因为染料是植物;为什么‘染’字里面还有一个‘九’呢?因为在古代‘九’表示数量很多,这  相似文献   

16.
哲学是使人聪明之学。其实,教育何尝不是开启智慧的社会活动。教育的“全人”功能首先在于教人学习模仿,完成“类”生存方式的传承、“类”文化的习得。这是教育之于人的发展的第一功能。但是,倘若止于此,那么人类及人类社会只能在发展的原点作周而复始的循环。  相似文献   

17.
一、教贵启发不少语文教师为了备好一节课,往往要查阅大量资料,集中精力钻研课文,写出详尽的教案,着眼于怎样字字词词句句篇篇讲深讲透。但这样并不能吸引学生学好语文课。为什么激发不起学生学语文课的兴趣呢?很显然,是老一套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在作怪,教师在备课中只是见物不见人,只考虑自己如何处理好教材,讲好教材,而很少或根本不考虑学生知识水平如何,兴趣如何,怎样学才有益,这种教学思路不可避免地形成了教师为主体的满堂灌。不少学生则认为语文课本上选了许多白话文,除了少数生字,难词老师不讲,自己查查字典也可以解决。这是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不善于动脑筋,不习惯发掘问题(也不会发掘问题)。由于出发  相似文献   

18.
哲学是使人聪明之学。其实,教育何尝不是开启智慧的社会活动。教育的“全人”功能首先在于教人学习模仿,完成“类”生存方式的传承、“类”文化的习得。这是教育之于人的发展的第一功能。但是,倘若止于此,那么人类及人类社会只能在发展的原点作周而复始的循环。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的主题,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为了使素质教育得到有效的实施,就要优化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培养目标及任务的变化,必然导致教学模式的改革.这就需要从单纯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