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末路狂花》一直被视为经典女性主义电影,但文章通过“男性的凝视”、“被看的快感”、“变性和毁灭”三个方面的探讨,发现在这部影片中的女主人公女性意识一片模糊,她们依然处在男性的凝视之下无法逃离,甚至以这种“被凝视”为乐。而影片事实上也描绘了一个女性愚钝而弱小、男性丑陋而强大的荒诞世界,远不能被看作是一个描写女性觉醒和成长的范本。  相似文献   

2.
走马观花于当下令人眼花缭乱的古装历史剧,清代帝王戏无疑是最为惹眼的一类。那些已经作古几百年的帝王“寡人”,借着电视荧屏的亮光,着实红火了一把、不朽了一回。先前动辄几十集的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雍正王朝》,还有正在热播的40集电视剧《乾隆王朝》,把大清基业值得留恋的“康乾盛世”拍了个滴水不漏。再加上“老皇帝”焦晃此前早已萌生退意,宣布《乾隆王  相似文献   

3.
包晓曼  肖南 《视听》2021,(2):95-97
本文以女性主义电影理论为方法论,从叙事、人物形象、符号的颠覆三个角度,对影片《末路狂花》和《卡萨布兰卡》进行别样的解读.在叙事方面,两部影片分别以男性和女性作为叙事的主导者,且各自以解除对方带来的危险为目标;在人物形象方面,两部影片分别塑造了几乎完全相反的男女形象;在符号的颠覆方面,枪、香烟和警察在两部影片中的所指也各...  相似文献   

4.
杨潇 《青年记者》2012,(6):68-69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在后现代主义的宏大背景中展开,至今方兴未艾.它深入到了政治、文化的各个领域,探讨着女性的本质与文化构成.女权主义电影理论是女权主义的一个分支,其目的在于瓦解电影工业中对于女性创造力的压制与银幕上对于女性形象的剥夺.  相似文献   

5.
董莉 《今传媒》2020,29(3):108-109
本文以电影《找到你》为例,结合女性主义理论对电影的选题、情节设置等方面进行分析,反思当下中国女性所面临的生活困境和迷茫,剖析该作品在女性题材上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荣 《东南传播》2023,(1):104-107
在消费主义文化背景下,“大女主剧”在电视屏幕上迅速崛起。文章梳理了凝视理论的发展流程,采用个案分析法,以凝视理论分析古偶剧《梦华录》中的女性主义。从三个维度——被窥视的女性群像塑造,男性凝视下的女性自我规训,他者的女性主义走向,可知古偶剧《梦华录》中男性凝视甚至是女性凝视的存在。身体的欲望,生命的欲望是真切的,但是身为女性如何才能逃脱他者身份的桎梏,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解读20世纪著名的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著名的短篇小说<菊花>,主要分析了小说的女主人公伊莉莎,揭示了她的心路历程,渴望以及梦想的破灭,以此采探索女性的命运以及斯坦贝克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8.
负重难进的女性——电影《红颜》的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春园 《青年记者》2007,(18):60-61
2005年威尼斯电影节,女性题材电影《红颜》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评委会奖,这是中国女性导演在国际上首次获此殊荣。但是,时至今日,这部电影已经被观众渐渐淡忘。本文从女性主义的立场出发对它进行解读分析,导出女性电影整体存在的隐忧。  相似文献   

9.
“我是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同性恋、一夜情、虐恋、换偶,我们都不喜欢,但是我要强调,他们有权利做我们不喜欢的事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伟大的盖茨比》作为二十世纪经典文学作品的地位早已毫无争议,也深为评论界喜爱,然而大多数评论却集中于社会政治批评和文化批评,虽然颇富洞见,但小说文本本身却鲜有被关注。本文试图结合解构主义理论和女性主义理论,聚焦于主要男性人物的话语,发掘作为符号的戴茜是如何建构起来的以及这个符号本身的不确定性和断裂性,并找出其背后的原因,揭示其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12年6月,被誉为女性情感史诗的电视剧《风和日丽》在浙江卫视、东方卫视黄金档热播。该剧改编自艾伟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个成长在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女子杨小翼为了寻找生父而饱经磨难的一生。杨小翼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在成长过程中父亲的缺席导致她屡受质疑。一次偶然去电影院,母亲在抗美援朝的纪录片中发现了父亲,父亲此时是志愿军高级将领。母亲北上寻夫,独自归来后失意自杀未遂,自此对北京之旅避而不谈。而刘云石的出现,以及他对杨小翼母女的悉心照顾让杨小翼误信他就是自己的生父。一系列矛盾冲突之后,杨小翼终于获知自己的身世之谜。一场新的寻父之旅就此拉开序幕。剧情跌宕起伏,慷慨悲凉。作为一部关注女性的影视作品,该剧从爱情、婚姻、事业等方面展现了杨小翼不同寻常的人生际遇和情感体验,看似刻画了一位丰满的女性形象,实则影射出父权制意识形态对女性的挤压与重塑。  相似文献   

12.
《蜗居》中的海藻坚持走自己的路,却成为男人的牺牲品,同时也被城市物质生活腐蚀着。自我不能成为爱情向婚姻妥协的承载体,物质更不应当变成异化女性主体意识的"刽子手"。坚守一种在世界面前和在世界之内的批判性和反省性是女性成长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电影《地久天长》在柏林电影节上好评颇丰,但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却处于被规训的他者地位。该影片以符号化的视觉形象,男性凝视下的创作视角展示的是男权话语下作为附属品存在的女性人物。这些女性人物没有独立的人格意识,恪守传统伦理道德,她们对于丈夫、孩子、家庭以及整个社会都持有一种温柔、平和、贤良的态度。本文试图通过对电影中塑造两性关系的在线模式和行为模式进行女性主义批评,表现电影业对女性创造力的压制和银幕对女性形象的剥夺。  相似文献   

14.
崔涛 《出版广角》2013,(4):80-81
中国女性主义并不是意味着与男性的对立,它最终追求的目标不仅仅是解放女性,而是通过解放女性达到全人类的解放,两性如何和谐共处才是《中国女性主义》第12卷一书真正探究的问题。《中国女性主义》创刊于2004年春,截至目前已经有12卷了。该刊由综合实力均居中国大学出版社前列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套丛书展示了全球女性主义思潮前卫动态,介绍全球女性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并深  相似文献   

15.
2016年热播电视剧《欢乐颂》以五个女性为主角,讲述了她们在上海打拼成长、蜕变的故事.电视剧将叙事视角对准女性,塑造了五个形象各异的女性形象,通过展现她们不同的爱情历程、家庭生活、职场风貌,从故事主题、情节视角、人物形象等三个方面来全方位地进行女性主义话语权建构,展现了现代女性的命运、情感、行为方式、思维习惯在21世纪中国大发展的大气候中的成长轨迹,可以称得上是一部极具女性主义气质的电视剧.  相似文献   

16.
何越洋 《东南传播》2020,(10):66-67
电影《白日焰火》中的女性形象是被物化、罪化了的"维纳斯女神",作为欲望客体承受着男主人公与观众的双重欲望透射;而电影中的男性角色更显现出是一种被"阉割"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受到"阉割"的男性们通过吴志贞这一女性的伤害来疏解、重建自己的男性尊严。电影通过将女性"罪化",女性所携带的威胁引发焦虑,获得放逐,从而消解女性的双重角色功能的内在矛盾,内在地强化了男权结构。  相似文献   

17.
《欲望都市》是一部描述逃避现实者的完美幻想和女性主义者欲望的热门剧集。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种种争议进行评析,旨在表明《欲望都市》不仅论述了女性主义,还通过置同性友谊于浪漫关系之上的手法来体现该剧对传统异性恋规范的挑战;并且帮助我们在对女性存在的追问与诠释中,从生命本体的角度来更好地理解女性自我与他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李宝丽 《大观周刊》2012,(27):147-148
毛泽东在《反对自由主义》当中写了主要的十一种自由主义的表现,当今高校也同样存在自由主义表现。在高校中从领导干部到后勤工作人员,从学生干部到学生大众,自由主义倾向明显的大有人在,有些现象表明问题还很严重。高校应该改造其学习方法、学习制度和工作方法、工作理念,存在着的自由主义现象要靠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克服。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相助》一片中身为双重他者的美国黑人女性在种族、性别双重压迫下的生存图景,进而探讨美国黑人女性无身份、无发声、无自主权的边缘化状态。此外,借助艾丽丝·沃克提出的“完整生存”的概念,分析《相助》所体现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所具备的崇高使命感和人文关怀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