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球     
泰国:把职教作为“战略发展产业”泰国的资源有限。泰国政府从历年来经济改革的实践中认识到,最宝贵的资源是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是工业、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为此,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以来,泰国政府把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泰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与泰国政府把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一种“战略发展产业”,把它作为国家生存与发展的“秘密武器”密切相关,并且泰国政府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从总体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结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实用型职业技术人才。在察国,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占了3/4,针对这一具体的情况,在泰国  相似文献   

3.
在泰国卓有成效的经济改革中,教育所占的地位也日益重要。教育经费直线上升,多年来同国防经费平起平坐。到1983年,公共卫生与教育经费已占泰国政府总经费的31%。最近几年,泰国教育的重点在普及,已在全国范围普及了初等教育。在泰国由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向一个半工业化国家过渡的关键阶段,对国内人力资源提出了新的要求。起初,泰国认为,只要普及教育,提高全体泰国人民的文化水准,就能适应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泰国的经济以高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速度持续稳定地增长,已成为继亚洲“四小龙”之后的又一小龙。泰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长期以来泰国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当今,泰国重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以职业技术教育促进经济高速发展的经验,业已引起国际教育界与企业界的高度关注。泰国职业技术教育是颇具特色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政府大力投资,优先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早在本世纪60年代泰国经济发展初期,泰国政府在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计划中就明确提出:“为了配合  相似文献   

5.
泰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奉佛教为国教的国家,素有“黄袍之国”的称誉。同时,泰国又以其高速发展的经济,被归入“新兴工业化国家”之列。在传统文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弥合、冲突中,泰国佛教不仅具有稳定社会的政治功能、承担着教化民众的任务,同时成为泰国工业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6.
农产品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已经渗透到农业全产业链,在降低农村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率等方面成效显著。“八八战略”实施20年来,温州市已成为国家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但发展中仍面临网络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物流体系建设落后、特色农产品规模化及品牌化程度低、电商专业人才短缺等瓶颈问题。因此,农村电商应注重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提升特色农产品规模化、品牌化能力及加强农产品电商专业人才培养,将创新思维注入农村地区特色农产品电商运营模式,从而使电子商务的发展更好地为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新动能。  相似文献   

7.
一、亚洲新兴工业化地区经济发展概观(一)经济增长率居世界领先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经济发展迅速,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处于领先地位。五、六十年代,日本经济以10%速度的增长.震惊了世界。六、七十年代,亚洲新兴工业化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又超过了日本,相当长时期里保持了两位数字的增长率,再一次震憾了世界。所谓亚洲新兴工业化地区,是指二战后,在亚洲出现的以工业化为先导的,全面地推进现代化历史进程的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经济迅速发展地区而言。由于这个地区的工业化建设突飞猛进,创立了世界现代化发展史上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最高的记录,因而被世人称誉为亚洲“四小龙”。正如学术界所评论那  相似文献   

8.
拉美结构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劳尔·普雷维什于1950年系统提出了内向工业化理论,并将进口替代工业化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使之成为二战后拉美国家工业化的主导模式.本文针对结构主义理论对拉美国家工业化的影响、以及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的发展与终结过程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泰国的经济持续稳定地以高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速度增长,已成为继亚洲“四小龙”之后的又一“小龙”。泰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长期以来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泰国职业技术教育颇具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大力投资,优先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早在60年代,泰国政府在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计划中就明确提出:“为了配合和服务于市场经挤的发展计划,职业技术教育作为见效快的培养建设人才的渠道,必须培养大量的职业技术人才,以奠定经济高速发展的智力及技术基础”。为此,泰国政府职业技术教育  相似文献   

10.
“两型”引领即以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方向,引领屈原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四化”协同即以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同步发展以及与信息化的融合,协同推进屈原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创新驱动,即以农业发展方式和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的创新,驱动屈原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上海信息港 当今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类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对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此,世界各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纷纷提出了实现信息化的行动计划。1994年,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上海信息港”的计划,即在2010年初步建成地区性“信息高速公路”,使上海成为经济社会高度信息化的国际大都市。  相似文献   

12.
泰国高等教育在过去10年中规模急剧地扩张,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跨入到了大众化阶段.为了解决规模扩张过程中的财政紧张问题,政府在高等教育投资模式上选择了多元化投资战略,充分发挥市场和计划两种融资渠道,为高等教育提供充足的资源.为了增强教育的公平性,减缓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压力,泰国政府实施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提高了家庭贫困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缓解了学生学习负担、提供了交叉补贴和较为合理的收入预期,发挥了SLF学生贷款的持续作用.但泰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在制度设计上还存在贷款回收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贷款制度必须不断地完善创新以发挥更大潜力,使其变得更加富有效率、公平和鼓励竞争.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个小国,泰国长期以来一直将维护国家安全和独立放在外交政策的首位,尽可能使外交政策服务于国家发展,并最大限度保证国家形式上的独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泰国不仅没有遭到日军铁蹄的践踏,而且在战后又能全身而退,取得反法西斯盟国的谅解,迅速摆脱战败国的地位走上发展道路,这主要得益于战前和战后泰国政府灵活、实用的外交政策,泰国的外交政策也因此被称之为“风中之竹”。  相似文献   

14.
一、“四小龙”和泰国经济起飞简况及其原因 “四小龙”和泰国的工业化和经济起飞,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是资源贫乏或没有资源,除泰国农业比较发达,南朝鲜有一些煤、可耕地占全国土地的11%,台湾有一些农业基础之外,其余均极少自然资源。其次是它们的经济基础差,除泰国之外,又长期受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和战争破坏,“二战”结束后均面临恢复和重建经济的繁重任务,而且经济起点大致相同。第三是它们的经济发展都经历了“进口替代型”、“出口导向型”、“重点发展  相似文献   

15.
泰国是个重视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国家,早在五十年代,泰国政府在教育发展计划里就明确提出:“为了配合经济发展计划,我们必须造就大量的中等技术人才。”由于政府的重视,泰国的职业技术人才不断增加。1965年,泰国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为87612人,占接受中等教育学生总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韩国、新加坡、香港和台湾这四个国家(地区)经济基础并不好,资源又贫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很低。1966年,韩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125美元,台湾也只有236美元。可是到199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却大大提高:韩国为5044美元,台湾为7997美元,新加坡为12384美元,香港为12492美元。而且,它们人均国民收入还高于欧共体中如西班牙和爱尔兰等成员国,由此步入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的行列,被称为亚洲“四小龙”。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农业职业教育发展遇到了困难,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滑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这个问题也应从多个方面来努力。目前我国现代化进程已推进到了工业化中期阶段,而对于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却仍然沿用工业化初期阶段的观念和做法,这是造成当前农业职教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为寻求改变这一状况的对策,有必要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国家或地区,研究其工业化中期阶段农业职业教育的变迁过程、特点及相应的发展对策。一、比较的时空选择空间的选择。本文选择了三类国家和地区,第一类是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18.
中部地区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近年,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出现了“中部塌陷“现象.为此根据国内外有关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运用大量统计数据,对中部工业化所处阶段进行了客观判断和定位,分析研究了中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所具有的基础和环境,提出了中部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思路:积极发挥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维系四方的区位和资源、市场优势,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强化改革开放意识、市场竞争意识、联合协作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努力实现由注重地区比较优势到积极创造竞争优势的突破,实现由跟进式发展战略到跨越式发展战略的突破,实现由传统工业化道路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突破,在推进中部崛起的过程中促进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信息正在成为将起主要作用的关键资源,甚至比物资和能源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探索未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9)根据1984、1988、1990年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中低收入国家和地区第一产业(农业)比重下降8.23%,第二产业(工业)比重上升7.16%,第三产业(服务业)比重上升2~7%。市场经济工业国家把第一产业高度浓缩为3%,并把第二产业比重削减到35%,使第三产业比重加大到60%。第三产业比重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  相似文献   

20.
利用旅游产业优势带动县域经济发展——以凤凰旅游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凤凰利用处在“张家界一凤凰一梵净山”西部旅游黄金走廊的有利位置,充分发挥县域资源的特色优势,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并带动了县域经济发展已初步形成了旅游产业带动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三大建设”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地方经济是个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