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加强了课程目标中人文性这一重要维度,也为语文教学确立了航标。因此,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理应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中应着力弘扬人文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在陶冶情操、张扬个性、塑造人格、培养创新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堂上应特别注重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教师应设法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平台。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可从创设情境、挖掘文本、拓展延伸和言传身教四方面入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发掘出课本自身所固有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目的地以教材中感人的事迹、高尚的道德情操为蓝本,教育学生,培养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3.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这就要求语文课堂教学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自主地探究知识。新形势下语文课堂教学应具备唤醒生命意识,构建人文精神内核;学会自主探索,发展生命个性;感悟生命活力,激发创造意识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教育目标的要求。探寻新形式下“语文课”的特征与“人文素养”的内涵,剖析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关键所在。迈向新世纪,我们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必须更新观念,建立“以人为本”的理论导向机制.发挥教师人格感召力,挖掘教学内容中的人文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素养,教学方法上贯彻人文精神,教学评价倾注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堂应充分体现人文精神,吸纳和传承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与探究,培养学生独特的感悟和深刻的体验能力;加强课堂教学的对话和合作,使教学过程人文化。学生作为具有文化个性的人,在语文课程中就应该受到人文关怀,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他们的体验和个性心理特征就应该受到尊重。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明确提出:“现代公民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文教材中加大了人文教育内容的比重,并强调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这就要求教师在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不仅要关注人文教育,同时也要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这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针对课标,我们不免思考:理想中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有活力的,应该是绿色有生机的,那么在这片绿色并富有生机活力的土壤里该怎样挖掘教材中人文精神、用什么方法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呢?这是我们教育者必须所做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明确提出:"现代公民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文教材中加大了人文教育内容的比重,并强调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这就要求教师在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不仅要关注人文教育,同时也要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这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针对课标,我们不免思考:理想中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有活力的,应该是绿色有生机的,那么在这片绿色并富有生机活力的土壤里该怎样挖掘教材中人文精神、用什么方法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呢?这是我们教育者必须所做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过程,也是增长知识、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培养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知识的传授及能力的培养已不再是唯一目的,唤醒学生的人文需要和人文追求,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将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并伴随...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6,(67):21-2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及教育观念的更新换代,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对教育理念的素质培养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高中语文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要求很高。语文本身就具有人文性,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语文课堂中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对人文性内容的渗透和理解,学生在这样的语文教学环境中很容易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会得到提高。本文就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的含义进行说明,并对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分析和说明了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必要性,然后对高中语文进行人文精神渗透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教育应该着眼于培养既具有良好科学知识又具有良好人文素质、道德素质、心理品质的人,着眼于培养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兼美的现代文明人.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语文教师应在语文课堂中努力探究、挖掘语文学科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1.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个性,营造一种自由、平等的人文氛围,倾注教师的人文关怀,点燃学生强烈的人文精神,从而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让学生在和谐中获得发展。就中职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孙泽平 《中学文科》2009,(13):49-49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堂的基本特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充分挖掘课文隐含的人文价值,努力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个性和人文精神,力求使每一位学生心灵纯洁、身心健康和智慧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把人文精神的培养应用于地理教学中,这种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尤其是精神层面的需求。地理学科以丰富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的完美结合,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起到了科学的作用。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重视地理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因此为了科学地学习地理知识,就要改革地理教学模式,以人文性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本文主要就高中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与训练进行分析,进一步阐述了培养人文精神的地理教学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把人文精神的培养应用于地理教学中,这种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尤其是精神层面的需求。地理学科以丰富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的完美结合,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起到了科学的作用。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重视地理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因此为了科学地学习地理知识,就要改革地理教学模式,以人文性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本文主要就高中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与训练进行分析,进一步阐述了培养人文精神的地理教学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便成为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并伴随语文活动的始终,也自然构成语文教育的最基本的任务和终极目标。因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回归到人文教育的轨道上来,积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注重对学生主体成长发展的人文关怀。本文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现人文教育的教学内容和培育学生主体的人文素质三方面入手,探讨了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人文教育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课堂朗读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学生在课堂中朗读时表情淡漠而无法投入情感;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对经典范文中的名人名篇及其中的人文精神嗤之以鼻……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成为语文课堂中的重中之重。如果不对他们加强个性情感的培养,不但素质教育难以成就,就连基本的课堂学习都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我们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文成绩,最终收到"亲其师、信其道"之功效。语文学科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对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作文教学责无旁贷。因此,良好的作文教学应做到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尊重学生的个性特质,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读写结合,陶冶学生情操,升华其思想,积淀其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8.
如今的经济社会,多数人的价值取向是金钱至上,导致社会人文精神缺失。我们应该利用人文精神要素丰富的语文课文,通过语文课堂的教学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和人格。  相似文献   

19.
要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意味着语文课程应体现教师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文化个性的尊重,把人文精神的养成作为课程目标的一种课程价值取向。在教学中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语文学习中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  相似文献   

20.
人文性乃语文教育的根本特性。人文性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在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性教育,就要把师爱带进语文课堂,让学生感怀人文关怀;挖掘文本中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用丰富的情感构筑课堂,使学生得到情感熏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