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形成一个区域的社会系统。在这个社会系统中,又包含一些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甚至互为因果的子系统。当这些子系统彼此之间处于协调发展状态时,会形成一股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的正能量。相反,当这些子系统处于混沌状态时,就会限制甚至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通过协调度的混沌性判断,是了解这些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复合关系,并采取恰当掌控,使高等教育持续有规律地促进经济稳步向前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内部结构逐渐丰富。多溪流理论认为,问题溪流、政策溪流和政治溪流是促进政策调整的重要因素,当这些原本分离的因素在关键时间节点汇聚到一起,就会促进“政策之窗”的打开。依据这一分析框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院系调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高职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独立学院转设、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新建等重大政策的调整,都是高等教育外部和内部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而形成了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同体分化、纵向延伸、异质同构等基本范式。在奋进新征程中,要着力解决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持续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明确各层次应用型高校的使命任务,规范应用型高校名称,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从而形成中国特色应用型高等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在谈到高等教育教学方法时,我们可能马上就会把系统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法等如数家珍般罗列出来,这些方法都是前人在大量实践基础上总结而出的,对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具有巨大的指导和帮助作用,就像在管理学中经常会提到科学管理、过程管理等管理方法一样,但这些管理方法要想取得好的效果,还必须注重人的因素和作用,即管理"以人为本"。其实,在教学过程中也是一样,所有的教学方法要想达到理想效果,同样必须注重人的内在因素,而欣赏教学法正是基于这点应运而生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等教育已逐步过渡到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管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高等教育产品总体上属于准公共产品性质,并且具有公平性与效率性、内部效益与外部效益、生产与消费同步、超前性与滞后性等特性,这些特点都决定了政府因素和市场因素应该且必须介入到高等教育管理领域,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与发展的分析研究提供一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科学研究:高等院校的重要功能高校的功能是什么?我们常见的是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来概括说明的。其实,当我们仔细分析这三种职能的时候,就会发现,现代高校在这三方面功能的发挥都有赖于科学研究。所以,国内外在发展高等教育时都非常强调科学研究。从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初期高等教育就确立了保存、传授和  相似文献   

6.
高校内部资源配置在新的时代呈现出多种特征,在配置方式上也有多种价值取向.它是高校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高校内部资源分配和高校的类型、层次和办学定位有很大关系.高等教育系统内外各种因素对高等教育结构产生影响,高校内部资源分配也出现了诸多问题.深入思考和研究这些问题,认真审视和制衡高校内部资源配置,对引导高校科学发展将会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发展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全面的发展,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多层次、多方位的,有的是直接作用,有的是间接作用,而实际上就是一个合力作用的结果,各种因素组合方式和强弱程度决定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从高等教育的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对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正确、深刻地认识这些因素,树立完整、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雾、露、霜、雪、雹、云、雨都是水的家族成员,当温度及其他因素达到一定条件时,物质的状态就会发生改变.这些现象可以用所学的固、液、气三态的六种变化来解释.但你是否知道物质就是处于同一种状态,由于温度的不同,物质的属性也会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21世纪高等教育——香港大学的发展趋向□郑耀宗21世纪将是一个以经济发展为主导的时代;经济发展的竞争会非常激烈,人力资源必将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配合社会的需求作用。不过,当大学都着眼于经济成就时,很容易把办教育当作仅为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0.
所谓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组织形式、结合方式或排列顺序,它具有整体性、层次性、有序性和相对稳定性。任何事物都具有特定的结构,并通过结构来表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高楼大厦有框架结构和楼层,企业有金字塔结构和管理层,文章有大纲结构和段落层次……当我们在观察这些结构和层次时,自然也就在脑海里形成了结构和层次的印象。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质量既存在认识上的问题,也存在保障体系建设和完善上的不足。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发挥作用是一项系统工程,无法毕其功于一役。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受高校内外部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高等学校应是高等教育质量的主要责任者,而教师则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中“数学差生”的形成因素有内、外之分,内部因素有:生理、人格、学习迁移、动机、学习策略等,外部因素有:校长教育观、教师教学观、学校机制、教材等.徐向洋“择差教育”的成功给高师数学教育很多启示:要正确认识数学差生和转差工作、转差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转差工作要采取正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我国传统文化、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政策定位以及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强调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提供合理的政策定位的同时,更应注重高职院校自治的合理性,做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  相似文献   

14.
教学型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学型高校量大面广、层次多、类型多,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目前我国教学型高校外部面临巨大挑战,而自身又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在教学型高校建立一个完善的、适合校情的、有利于自我监控与自我发展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势在必行。本文首先说明构建教学型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必要性,然后针对现存的一些问题,就如何规范、完善提出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5.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于全面提高国民人口素质、促进经济发展、解决目前存在的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主要有落后的观念、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法陈旧、课程设置不合理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一套系统的解决措施,统筹兼顾,方能迎来职业教育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内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必须重新认识和正确定位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内涵分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及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把握学生工作的内涵,才能做好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开展产教融合具有现实意义,但高职院校推进产教融合受到各种制约,既有学校因素,也有企业因素。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实效、提升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程度。只有这些问题得到切实解决,产教融合才能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18.
影响创新的因素是复杂而随机的、创新教育就不能固守某种模式,本文认为,真正实施创新教育,必须深刻领悟创新教育的意义,真谛,教育者必须领悟创新教育与教育本质,教育环境等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体制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经历了国家财政负担和国家负担为主,个人、社会分担为辅的两个发展阶段。文章通过对两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分析,寻找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体制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轨迹,找出影响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主要因素,根据我国国情和主要因素的变化,对未来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20.
Under the apartheid state, higher education was structured to maintain and reproduce the subordinate social and economic position of non-Whites. The post-apartheid higher education sector suffered from fragmentation along racial lines, a lack of sustainability, and a structural incapacity to meet the challenges of restructuring and development. After more than a decade of reform,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nounced the plan to restructure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consolidating 36 institutions into 21. Institutional mergers were perhaps the most significant structural change to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since post-apartheid desegregation of universities.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role of these new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promoting social cohesion within the university and by extension, the society at large. The institutional functions of the new universities are evaluated on the basis of the following indicators: (a) curriculum, (b) institutional climate, (c) perception of fair treatment of all students and (d) mechanisms to adjudicate community differences. Although all these aspects of institutional functions are important, it is the perception of fair treatment across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that informs desirable behavior that can promote social cohesion in society as a who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