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就像一位严肃认真的语文老师一样,及时纠正、指出社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语文错误。与往年一样,该刊在2014年元旦前夕评出的“2013年十大语文差错”再次引发关注与热议,给各行各业上了一堂生动的语文课,提醒大家在使用汉语的过程中要谨慎认真,尤其是被指出错误后要虚心改正,避免再次出错,杜绝以讹传讹,共同营造健康的语言环境。正如《咬文嚼字》执行主编黄安靖指出的那样:“我们每年指出十个错误,就像蚂蚁搬家一样,希望大家能够对生活里的语文错误引起关注,这样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相似文献   

2.
高考语文常在"常"上打主意。比如,"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的考查,侧重于"常识"和"常见";安徽卷考纲2007年版,"常用"二字又在两处"安家落户":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现代"常用"汉字的字形。  相似文献   

3.
<正>1.鸡菌误为鸡枞菌。鸡菌,食用菌的一种,由于生长在泥土中,所以字从土,味美如鸡,俗称鸡菌。后来为表示生物类别写成了鸡枞菌。枞有两读,读cōng,木名,冷杉;读zōng,地名用字,安徽省有枞阳县。二者都与食用菌无关。2.英国作家戈尔丁误为美国作家菲尔丁。浙江省2013年高考作文题给出的材料里有一句名言,试题把这句名言的作者英国作家戈尔丁错写成了  相似文献   

4.
一、经常用错的称谓词是:家父。如在问候别人时说:“家父最近身体好吗?”在汉语词汇系统中,“家父”属于谦辞,只能用来称呼自己的父亲;称呼别人的父亲,习惯上用敬辞“令尊”。  相似文献   

5.
1 一、 "新冠"的"冠"误读为gu(a)n "新冠"几乎每天都在各类媒体中出现,常有人将"冠"误读成gu(a)n."冠"是个多音字:读guān,名词,指帽子或形似帽子的东西;读gu(a)n,动词,指戴帽子."新冠"是"新型冠状病毒"的简称;"冠状病毒"是一种球形病毒,因其外膜上有形似中世纪欧洲王冠上的棒状突起而得名....  相似文献   

6.
一、经常混淆的概念是:祖国和新中国。2009年是新中国建立60周年,在相关纪念活动和媒体报道中,祖国60岁生日频频出现,正确的说法应是新中国60岁生日。新中国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指祖  相似文献   

7.
一、电视字幕的常见别字是:象。如:"他就象树一样挺立着。""象"应为"像"。"象"曾是"像"的简化字,1986年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像"字恢复使用。在形象上相同或有某些共同点时用"像"。  相似文献   

8.
木木 《课外阅读》2011,(12):56-57
一、世博报道中经常写错的成语是:美轮美奂。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园区中各国展馆千姿百态,"美轮美奂"便成了媒体描写这些展馆的常用词语,但  相似文献   

9.
一、 "六安"的"六"误读为li&.2021年,国内疫情出现多点散发态势.5月16日,安徽省六安市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在相关新闻报道中,有媒体将"六安"的"六"读作li&."六"是多音字,读li&指数字,即比五大一的正整数,读l&用于地名,如江苏六合.安徽"六安"的"六"读l&,权威辞书是这样注音的;民政部发布的《中...  相似文献   

10.
《甘肃教育》2012,(4):73
一、社会影响重大的语文差错是:捍误为撼。二、简繁体转换中容易混淆的繁体字是:後/桓。三、建党九十周年时,媒体上经常出现的知识差错是:把中国共产党党徽上的镰刀与锤头,误说成镰刀与斧头。四、在报道工程建设时常见的词语错误是:合龙误为合拢。  相似文献   

11.
2007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语文差错,分别是:经常用错的称谓词:"家父"。"家父"只能用来称呼自己的父亲,属于谦辞。称呼别人的父亲,习惯上用敬辞"令尊"。  相似文献   

12.
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编辑部,今天公布2009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语文差错。  相似文献   

13.
一、世博报道中经常写错的成语是:美轮美奂。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园区中各国展馆千姿百态,"美轮美奂"便成了媒体描写这些展馆的常用词语,但常常被错写成"美仑美奂"或"美伦美奂"。这一成语形容的是建筑物的高大美  相似文献   

14.
李传鹏 《教学随笔》2008,(Z2):121-123
一、经常用错的称谓词是:家父。如在问候别人时说:"家父最近身体好吗?"在汉语词汇系统中,"家父"属于谦辞,只能用来称呼自己的父亲;称呼别人的父亲,习惯上用敬辞"令尊"。二、经常用错的佛教词语是:无间道。如:"陷入了留学无间道","面对股市,学会避开无间道"。  相似文献   

15.
16.
一、"两会"报道中的常见用词错误:"议案""提案"混淆。"议案"是具有法定提案权的国家机关、会议常设或临时设立的机构和组织,以及一定数量的个人,向权力机构提出审议并做出决定的议事原案。"提案"是政协委员和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各人民团体以及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向政协全体会议或者常务委员会提出的书面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在谈论新闻事件时,经常用到"发酵"一词,比如"钓鱼岛争端再次发酵""韩日岛争连续发酵"。"发酵"的"酵"往往误读成xiao。"发酵"本指复杂的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比喻事物受外力影响发生某种变化。"酵"字历史上有两读:jiao和xiao。根据《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酵"字统读为jiao,不再读xiao。二、在报道黄岩岛事件时,媒体上多次把"潟湖"误为"泻湖"。误"潟"为"泻"是媒体的一个习惯性错误。去年日本大地震时,曾把日本地名"新潟"误为  相似文献   

18.
“议案”“提案”混淆“两会”期间,部分媒体上常见政协委员提交议案、人大代表提交提案的说法.这混淆了“议案”和“提案”两个概念.“议案”是具有法定提案权的国家机关、会议常设或临时设立的机构和组织以及一定数量的个人,向权力机构提出审议并做出决定的议事原案.所以,人大代表提出的是“议案”.而“提案”是政协委员和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各人民团体以及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向政协全体会议或常务委员会提出的书面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1.“踔厉奋发”的“踔”误读为zhuō2022年,“踔厉奋发”频频出现于文件报告、新闻媒体、宣传横幅中。“踔厉奋发”的“踔”常被误读为zhuō,正确的读法是chuō。“踔”有跳跃、疾行等义,引申指超越、远胜的样子。“厉”指振奋。“踔厉”形容精神振奋。2.“天和核心舱”误为“天河核心舱”2022年7月和11月,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先后完成与天和核心舱的交会对接,形成“T”字基本构型,天宫空间站建设迈出了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20.
一、经常混淆的概念是:“祖国”和“新中国”。2009年是新中国建立60周年,在相关纪念活动和媒体报道中,“祖国60岁生日”频频出现,正确的说法应是“新中国60岁生日”。“新中国”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指祖先世代居住的国家,我们的祖国是中国,有5000年的文明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