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芙琳下定决心迷离苦难,却终在出逃前精神瘫痪的荒谬结局印证了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观.从存在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伊芙琳由于长期处于都柏林人的"注视"之下,终被异化为不自由的"物",交出了属于自己的自由与未来.  相似文献   

2.
存在主义哲学的根本出发点就是对人的存在(即“个人存在”)的关心。雅斯贝尔斯说:“一切事物在其中和通过它完全成为真实的那种东西,……排除了人的存在,这对我们就意味着陷入虚无。”(《回忆与展望》)存在主义伦理学社会学说的中心论题是个人自由。“人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这里所说的“自由”,绝对不是天马行空式、漫无目的的、无任何约束的所谓绝对自由,而是人对“外在场”(周围世界)的觉悟.是“我在”的强化与追寻。说“存在主义是一种人主义”(W·考夫曼《存在主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政治存在主义是作为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阶段的国家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而存在的。它的真实面目是纳粹暴政的帮凶。它“超越”了存在主义,从而导致了政治存在主义与存在主义的根本对立。在自由观问题上,马尔库塞的个人的自由实战论批判了政治存在主义的他治自由观。  相似文献   

4.
乔伊斯是现代主义小说的开拓者,不但其经典之作《尤利西斯》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焦点,而且其早期作品《都柏林人》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伊芙琳》是乔伊斯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的第四篇。小说直接,生动地表现了都柏林青年人瘫痪的精神状态。试图从存在主义角度分析这篇小说的结尾,并探讨伊芙琳放弃追求自己幸福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西方的存在主义哲学与中国的道家哲学有着深层而多方面的相通之处。首先,存在主义在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的过程中始开西方从存在论上追问“无”之意义的先河,而老子则更早地从“无”的方面来思考世界。其次,在人的本质和自由问题上,存在主义和道家都抛开本质主义的思考方式,从一种开放的可能性来展示人的本质和自由。最后,存在主义和道家都认为,人的生存结构,应该是从“死”的方面来思考“生”。  相似文献   

6.
“存在先于本质”这一命题,按照萨特自己的说法,是无神论的存在主义者(海德格尔和法国存在主义者)的共同命题,是存在主义哲学的“第一原理”和“出发点” 。实际上,萨特也正是从“存在先于本质”这个“第一原理”出发,演绎出他的“自由哲学”和“行动哲学”,并形象化为存在主义文学的。同时,这个“第一原理”基本上是贯彻于萨特  相似文献   

7.
“存在先于本质”这一命题,按照萨特自己的说法,是无神论的存在主义者(海德格尔和法国存在主义者)的共同命题,是存在主义哲学的“第一原理”和“出发点”。实际上,萨特也正是从“存在先于本质”这个“第一原理”出发,演绎出他的“自由哲学”和“行动哲学”,并进而形象化为存在主义文学的。因此,正确地分析这一命题并作出客观的评价,对于了解和评价萨特的“自由哲学”和“行动哲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正确分析和评价“存在先于本质”这命题,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和方法:一是要以马  相似文献   

8.
雅斯贝尔斯是德国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他的哲学被称作“自由哲学”,“自由、存在”是其哲学的核心内容。他在探讨大学理念时形成了独特的学术自由观,包括科研自由、教学自由、学习自由及学术自由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私奔”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为表达女性对于自由和爱情的追求以及对家庭礼教的冲破所偏爱的素材.然而这一做法是否真的能够使女性摆脱社会传统的束缚从而获得幸福生活呢?私奔究竟是不是解除女性不幸命运的“万灵丹”呢?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早期作品《伊芙琳》深刻地揭示了这些问题.倘若从女性意识产生与发展的角度分析《伊芙琳》中女主人公的行为,即会得出“私奔”仅是外在的形式,真正的幸福还要靠女子自身不懈的追求和努力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入手,评述萨特“行动的和自我承担责任的伦理学。”论述先从他的自由观引出他的“存在先于本质”的论点,然后评述他关于自我承担责任理论,指出这种理论与其自由本体论是格格不入的,无力掩盖其伦理观的个人主义实质,说明萨特的人道主义是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相互交织的、无法实现的。文章着力剖析、批判萨特的存在主义,纠正青年人“自我设计”的思想偏差,消除存在主义对我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存在主义到底是什么性质的世界观?这是一个很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存在主义是典型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世界观,而且集中地表现在强调突出个人,鼓吹绝对自由、宣扬悲观主义等三个方面、认清存在主义的个人主义性质,对于肃清存在主义的影响,发扬集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存在主义区别于其他西方现代哲学流派的一个突出之点,就是十分强出调突个人。存在主义强调突出个人,是从它的本体论出发的。存在主义者认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存在”问题,而“存在”又是“人的存在”,主要是“自我的存在”或“个人的存  相似文献   

12.
一个时期以来,存在主义对喜欢探索“人生奥秘”的我国青年中的一部分,特别是一些大学生产生了极不好的影响。有些人把存在主义宣扬的那一套“他人就是地狱”、“人生是一场悲剧”等等荒唐言论当成“至理名言”,甚至崇拜自我、追求自我价值、自己设计自己,主张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以及绝对自由和极端个人主义。因此,认识存在主义哲学的本质,肃清其流毒和影响,也  相似文献   

13.
乔伊斯的《伊芙琳》通过对伊芙琳努力挣脱父权制度控制、经历内心挣扎却失败的故事描写,表现出他对20世纪初爱尔兰女性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希望女性能够不断争取独立和自由,勇敢追求幸福。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通过社会背景、家庭生活、感情世界方面对《伊芙琳》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4.
萨特小说有的近乎没有结构,也几乎没有连贯的情节;但有的则有清晰的情节和精巧的结构-其结构通常是对五花八门的自由想象来个“痛快的一刀”。学的萨特与哲学的萨特并不一样,学萨特以一个存在主义的身份,用毁灭自我的方式铸造存在主义的尊严,这就是萨特的小说。  相似文献   

15.
《永别了,武器》是一部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为主题的带有自传体色彩的小说。海明威在作品中通过描写战争的几个侧面来揭示这样一个主题:战争给人类带来死亡,带来厄运,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灾难。同时,它也体现了海明威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本文具体地从“他人即地狱”,“世界的荒谬”和“自由和选择”这几个方面论证书中具有的存在主义思想因素,以反映海明威和其他存在主义者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萨特存在主义文学文本中“物”的普遍存在入手,并分析其存在主义中的特定内涵,进一步说明“物”在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与文学、“物”与人、现实主义传统与现代主义情感中的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卢梭是西方近代自由思想的集大成者。他那带有辩证色彩的自由观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及后来的人们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萨特是存在主义在法国及至整个现代西方影响最大的代表人物之一。由于他十分关注人的自由问题,不少人把萨特的存在主义称为“自由哲学”。他的自由思想是现代西方人精神面貌的一面镜子。对卢梭和萨特的自由观进行比较,不仅可以更清晰地理解他们自由观的异同,而且可以更好地把握西方人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8.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主人公盖茨比至始至终坚持在追寻财富梦与爱情梦的道路上,然而他自由的抉择最终换来的却是虚无的悲剧。本文基于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从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和虚无化三方面重新解读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19.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从“自由、生成、超越”的存在主义哲学基础出发,运用哲学思辨的方式,从本体论、价值观的层面来反思教育,对“什么是教育”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教育活动的本质是文化的传承与精神的自由交往,教育的目的是达成人的自我生成,教育的使命在于成为“全人”.雅氏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推动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全人”的教育目标和多元的评价体系亟待建立;转变教育方式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存在主义对教育个性化的影响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存在主义成为人本主义哲学思潮的主要代表,反映了一定的时代特征,它不仅提出了当代社会物质明和精神发展的不平衡性,也揭示了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所导致的人的发展的异现象,教育个性化的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观肯定人的自觉能动作用,弘扬人的主体作用,提倡人的个性自由,解放,要求人们对自由的行为负责,分析并吸收存在主义教育个性化的合理部分对当前正在开展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