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文化西来说"的刺激下,近代考古学因特殊的实证作用被推到了中国文明探源的最前沿,成为重建中国古史体系的唯一承载工具。然而,由于新的考古学观念与中国本土文化观念相凿枘,社会对新的考古方法认可度普遍较低。加上民国时期社会动荡,考古工作环境恶劣等,又严重掣肘了近代考古学的进一步发展。重托下的掣肘构成了民国时期考古学学科生成的特殊环境。  相似文献   

2.
四川旅行社是近代中国继上海中国旅行社之后又一大型的以赢利为目的、为旅客提供旅行服务的企业,原属官办性质,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之后成为官商合办企业。四川旅行社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管理制度,促进了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武汉饮食文化与餐饮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对这一时期武汉饮食发展历史的梳理,分析其民国时期武汉饮食市场与饮食特色,进而探讨民国时期,西式饮食开始流行并发展迅速,对武汉饮食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使得此时期逐渐作别传统生活样式,接受新的生活方式,这些变化的原因就在于民国时期武汉的开放。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的电化教育作为教育民众的“利器”,在内蒙古地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增强边疆民众国家认同感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针对内蒙古地区教育落后、民众居住分散、人员流动大、集中接受教育可能性小的情况,通过电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设立电教机构、颁布相关法令等方式,开展了大量社会教育活动,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提供了有效的本土经验。  相似文献   

5.
在1912--1949年的整个民国时期,意识形态领域面临全面危机。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各政治派别,掌控了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意识形态呈现出保守主义、激进主义与自由主义的三分格局。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武汉饮食文化与餐饮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对这一时期武汉饮食发展历史的梳理,分析其民国时期武汉饮食市场与饮食特色,进而探讨民国时期,西式饮食开始流行并发展迅速,对武汉饮食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使得此时期逐渐作别传统生活样式,接受新的生活方式,这些变化的原因就在于民国时期武汉的开放。  相似文献   

7.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出发,全面客观地审视了民国时期的职业教育,分析了其学制系统和发展概况(包括办学规模、课程设置、生产实习)。这一时期职业教育教育宗旨的悄然嬗变、教育目标的艰难转折、教育理论的日臻完善以及教育规模的跌宕起伏,对当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出发,全面客观地审视了民国时期的职业教育,分析了其学制系统和发展概况(包括办学规模、课程设置、生产实习)。这一时期职业教育教育宗旨的悄然嬗变、教育目标的艰难转折、教育理论的日臻完善以及教育规模的跌宕起伏,对当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民国时期西康建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康建省始于1906年清政府筹划川滇边区。1925年北京政府又设立西康特别行政区。1939年1月,经重庆国民政府批准,西康省政府正式成立,省府设在康定,下辖金沙江以东33县2设治局及金沙江以西13县。西康省的建立,不仅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汉、藏、彝各民族的团结,而且有利于于巩固大西南的国防地位和抗战大后方的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北京旅馆主要有西式旅馆、中西式旅馆、旧式旅馆、招待所和公寓。当时北京旅馆特别是西式旅馆和中西式旅馆普遍采用现代的管理体制和经营策略,并注重员工的选拔、培训与管理。总体来看,民国时期北京旅馆业呈现出类型层次多样化、服务理念现代化、管理体制现代化、经营业务多元化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1.
土地价格的涨落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安定与动荡、经济繁荣与衰落的睛雨表。民国前期,东北地价处于不断上涨的态势,1930年后,东北地价开始暴跌。影响东北地价变动的因素很多,地质、粮价、币值、地租、政治状况、人口和土地需求等因素对地价的变动都有显著的影响。民国时期东北地价变动产生了复杂的影响,如土地向不在地主手中集中、地力普遍下降、农民生活日益贫困化和匪患严重等。  相似文献   

12.
运用报刊等档案史料对民国时期华北运动会进行研究,看出其二十余年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自身的个质属性,即:民族危机日深,体育与救国并举;比赛内容日渐丰富,科技运用成为亮点;力量之美彰显,成绩斐然纷呈。因此,就影响力、持续时间而言,华北运动会在中国近代体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贵州水灾发生频繁,水灾发生之后伴随的后果往往是人员的大量伤亡,财产遭受巨大损失,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其成因,自然方面包括气候因素以及山地和喀斯特地貌的特殊地形;人文方面包括水利建设不足、毁林开荒、战祸影响以及科技落后等。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中国文物屡遭西方掠夺,大量外流。民国时期随着国家主权观念强化,国人文物主权意识开始萌生,后在中西文物权属争执过程中逐渐确立文物主权观念。专业文物保护团体、机构依次建立,文物保护法规颁布,对其后的文物学、博物馆学及考古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乡村教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战乱不断的情况下,陶行知、晏阳初等教育家仍积极投身到了乡村教育的实验中,并提出了发展乡村教育、建设农村的方案,推动了乡村教育发展走向高潮。在国家疲敝的状态下,乡村教育的发展给农村带来深刻影响,对农村青年起到了很好的启蒙作用,也为我们今后的乡村教育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安徽的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国时期安徽的自然灾害具有灾害频仍、以水旱灾为主、数灾并发、灾情惨重、有灾必荒、灾害有积累性等特点。灾害所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为人口的减少和流移、物价高涨和严重的高利贷、田地抛荒、土地集中和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等。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贵阳教育在曲折中发展。在民国的最初十四年(1911——1934),由于军阀连年混战,贵州教育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状态。1935年,国民党开始控制贵州,贵州政局趋于平稳,贵阳教育开始恢复发展;特别是抗战时期,贵阳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和西南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更为突显,加之内迁大学的示范作用,贵阳教育进入较快发展时期,促成了现代教育体制的形成,引领贵州现代化教育潮流,对促进贵州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新疆南北疆地区农业发展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耕地、农作物产量、农业技术及水利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民国时期新疆南北疆地区在农业发展上的异同,分析了形成差异的原因,以展现民国时期新疆农业发展的大体态势。  相似文献   

19.
广播是20世纪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它出现不久便被引进到中国来,并在传播观念和传播实践上产生了种种影响.从广播是什么、做什么、怎样做出发,具体对应着本体方面的科学技术和有声语言传播;节目方面的宣传、教育、新闻、娱乐;管理方面等问题,分析了民国时期(1920-1949)国人的对广播认知,认为其表现特点有应用性强、专业化程度高、领域广泛等,对今天的广播电视学术探讨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教育部先后颁布《师范教育令》、《师范学校规程》,幼儿教师教育的制度化得到了发展;正式幼儿教师教育机构的出现、新教育思潮的不断深入、壬戌学制的推行,保证并推动了幼儿教师教育的发展;爱国教育家的大量涌现,乡村幼儿师范教育的发展,幼儿教师教育开始了中国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