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埃德加·爱伦·坡是公认的世界侦探小说鼻祖。本文探讨了坡创作侦探小说的历程,所设计的侦探小说的套路,所塑造的侦探英雄杜邦形象以及它们对后世侦探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伊始,网络文学异军突起。依托专业推理网站以及相关门户网站,网络侦探小说进入阅读受众视野。相较于20世纪,我国网络侦探小说的创作主体构成趋向多元,文本内容鲜明体现时代特点,阅读接受实现互动交流。网络侦探小说创作不仅促进了我国侦探文学的发展,而且对当今社会的思想、文化以及社会法制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程小青(1893——1977),苏州人。幼年家庭很清苦,但特别爱读小说,尤其是侦探小说。早年,他主要从事外国侦探小说的翻译,同时,对他不满意的已出版的蹩脚的侦探小说译文,都重新作了翻译。后来,他开始模仿柯南道尔的方法进行侦探小说创作。他塑造了一个中国的“福尔摩斯”霍桑,通过霍桑的朋友包朗(模仿福尔摩斯的朋友华生)来述说案  相似文献   

4.
作为外国小说与古代小说在外在而不是内在结合的产物,近代侦探小说无疑带上了浓厚的过渡性特征.在翻译上,近代侦探小说多使用章回体的形式和文白夹杂的语言,并反映出浓厚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思想观念;而在创作上,或者把传统公案小说修改成侦探小说,或者径直把公案小说称作侦探小说,或者在侦探小说中掺杂公案小说的成分,都可见出传统公案小说的影子.我们讨论公案小说如何促进侦探小说向民族化和现代化的过渡,对于研究近现代中国文学转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血字的研究》作为柯南.道尔以福尔摩斯为主人公写出的第一部侦探小说,具有十分丰富的文本魅力,如复杂的叙事艺术以及对侦探小说鼻祖爱伦.坡写作手法的借鉴和发展。《血字的研究》为柯南.道尔之后的侦探小说创作定下基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爱伦坡是悬疑小说、侦探小说的先驱。他在侦探小说的创作中使用了全新的方式进行"侦探"形象的塑造,突破哥特式小说的传统,突破叙事角度的束缚,将心理分析、逻辑推理加入到侦探形象的塑造上,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7.
被称为"鸳鸯蝴蝶派主力"、"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上的名编辑"的赵苕狂,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直在上海从事通俗文学期刊的编辑活动,同时也创作了大量的通俗文学作品,其中以侦探小说为多,影响也最大。他的侦探小说代表作品《胡闲探案》系列,从人物形象、叙事方式、前后期的变化等方面,体现出中国早期现代侦探小说的类型特征。  相似文献   

8.
侦探小说与武侠小说一样,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却不上各类大大小小之文学史,是一种有趣的现象。   侦探小说的鼻祖,当推美国人爱伦·坡 (1809~ 1849)。他创作的五篇侦探小说 (《莫格街谋杀案》《玛丽·罗杰特神秘案件》《金甲虫》《你就是杀人凶手》与《被盗窃的信》 ),已具备了侦探小说的基本特征。而英国作家威尔基·柯林斯 (1824~ 1889),更将侦探小说由短篇引向长篇,其代表作品为《月亮宝石》。 侦探小说之父 ──柯南道尔   柯南道尔 (1859~ 1930),生于英格兰,父为公务员。柯南道尔少时在教会学校学习,后考入爱丁堡大…  相似文献   

9.
程小青的侦探小说创作虽然模仿的痕迹很重,但是他对《福尔摩斯探案》的借鉴却是经过选择、改造和变形的。他的《霍桑探案》在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思想内涵方面不同于《福尔摩斯探案》,故事的开场方式与案件发生的背景也有所不同,而且他强调的侦探小说所具有的"启智"和"移情"两个方面教育意义上与前者有很大的不同。他为侦探小说的本土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作为现代中国唯一的反侦探小说家,孙了红以其独特的个性创作出了“侠盗”鲁平探案系列反侦探小说。孙了红笔下的主人公鲁平神出鬼没,亦盗亦侠,更是显现出真实的人性色彩。孙了红为使侦探小说这一地道舶来品能够深深地吸引中国读者,不仅将中国本土的社会文化思想融入到小说之中,借小说提出令国人深省的问题,还把电影及其表现技巧等现代元素纳入到小说的创作之中,为小说增添不少现代味道。  相似文献   

11.
于敏 《河南电大》2010,(1):44-45
作为现代中国唯一的反侦探小说家,孙了红以其独特的个性创作出了“侠盗”鲁平探案系列反侦探小说。孙了红笔下的主人公鲁平神出鬼没,亦盗亦侠,更是显现出真实的人性色彩。孙了红为使侦探小说这一地道舶来品能够深深地吸引中国读者,不仅将中国本土的社会文化思想融入到小说之中,借小说提出令国人深省的问题,还把电影及其表现技巧等现代元素纳入到小说的创作之中,为小说增添不少现代味道。  相似文献   

12.
1906年,吴趼人搜集了中国古今奇案数十种,结集为《中国侦探案》,被时人称作中国侦探案有记事专书的滥觞。尽管其书多写断案而非探案,但它在思想观念与文体模式等诸多方面已融入了刚刚输入的西方侦探小说,因而与传统的公案小说有着本质的区别。尤为重要的是,吴趼人借此揭橥了一条立足于本民族的中西文学融合途径。在当时一边倒的崇拜外国侦探小说的声浪中,他转而力图从传统清官文化中恢复旧道德,从旧公案小说中追寻侦探小说之根,在理论和创作两方面均开启了侦探小说民族化之路。  相似文献   

13.
吴赵萍 《海外英语》2014,(22):209-210
约翰·福尔斯的最后一部小说《幻想》自从问世以来一直被评论界和读者所忽略。事实上,这部小说是一部奇特的玄学侦探小说。它具有玄学侦探小说的基本特征,既是悬而未决的迷案小说又是自反小说,从内容和形式上均反映出作者的"失踪"创作理论。  相似文献   

14.
福尔摩斯系列小说大多创作于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是英国侦探小说家阿瑟·柯南·道尔的代表作。翻译是作者与读者间的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译者翻译时必然会受到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的制约和影响,从语境顺应的视角剖析福尔摩斯小说的译本能为侦探小说翻译带来新的启示与指导。本文以维索尔伦的语境顺应理论为指导,从语言语境顺应和交际语境顺应两个维度选取实例,分析陈羽纶《波西米亚丑闻》中译本的优点及问题,并探究如何运用语境顺应理论指导侦探小说翻译,为侦探小说翻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约翰·福尔斯的最后一部小说《幻想》自从问世以来一直被评论界和读者所忽略。事实上,这部小说是一部奇特的玄学侦探小说。它具有玄学侦探小说的基本特征,既是悬而未决的迷案小说又是自反小说,从内容和形式上均反映出作者的“失踪”创作理论。  相似文献   

16.
佐哈尔的多元系统论致力于对翻译文学与整个文学体系之间的互动关系的研究,引起人们对翻译文学在译入语文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新关注,解释了一些以往的翻译理论无法解释的问题。侦探小说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被译介到中国以后对中国文学乃至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运用多元系统理论,分析了侦探小说在中国的译介与创作情况,并以侦探小说这一特定文学样式在中国的发展证明翻译文学在本国文学多元体系中地位的动态变化与当时的文学创作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深化的过程。指出了侦探小说在翻译文学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及其原因,实现了多元系统论在文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7.
《玻璃城》是一篇典型的后现代侦探小说,其作者保罗·奥斯特在创作这部作品时运用了大量的元叙事技巧,将作者现身、矛盾开放、任意时空等方法结合起来,使其不同于传统的侦探小说模式。其中互文和多重构架的运用,使侦探罪案小说具有了更深刻的哲学内涵。通过这两种元叙事技巧的运用,作者充分描绘了现代人迷茫的生活状态,以及由于迷失自我而产生的困惑。从元叙事出发可以更好地探讨奥斯特的创作意图及这两种技巧在文本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中国侦探小说始于晚清,水平幼稚,类型意识却很浓,加上中国现实社会科学与法制不够昌明,缺乏侦探活动的“公共空间”,侦探故事多来自外国作品的启发,这种借鉴又有“启智”大于“移情”及忽视人物塑造的偏误,故始终处于低潮阶段。抗战时期的侦探小说开始展现新的面貌。社会视野有了较大拓展,社会内容的充实使侦探小说重新赢得读者;与拓展社会视野互为表里,战前逻辑实证的封闭式格局被打破,推理模式和情节设计都获得解放,重视心理分析,情节不守成法,人生重要内容之一的爱情也开始进入侦探小说;武侠因素被引入侦探小说,侦探侠义化,硬汉派侦探小说等新模式相继涌现。抗战时期的滑稽小说也自成类型,与早期滑稽小说相比,社会意义有所深化,滑稽趣味有所提高,并与其它类型互相综合。抗战时期的历史小说表现出明显的要求历史为现实服务的意图,新的历史观决定历史小说创作新面貌的到来。  相似文献   

19.
荷兰汉学家高罗佩以中国公案小说为母本,融合西方侦探小说的创作手法,于20世纪40年代创作出了著名的《大唐狄公案》系列小说。该系列小说摒弃了中国公案小说过多宣扬伦理道德观念的模式,重点着墨于对案件现场的勘察与线索的推理;抛弃了中国公案小说全知视角的叙事传统,在叙事视角上多采用限制视角;运用公案小说中常见的鬼神元素来烘托神秘的气氛,同时在故事结尾处又给予读者一个合理科学的解释,使其更富有西方侦探小说注重科学精神的特质。  相似文献   

20.
狄更斯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家的杰出代表和现代侦探小说的先驱,并在其社会小说中发展性地融入了古来已有的侦探文学因素。这种结合不仅开拓了与爱伦·坡不同的侦探小说写作程式,也提升了社会小说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以狄更斯的"天鹅之歌"《我们共同的朋友》为例,发掘其中侦探文学因素的构成方式,分析这些因素对社会小说产生的积极意义以及对后世小说创作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