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了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改革总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适时召开,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实践证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总体部署,才能防止改革走回老路、走邪路。因此,正确认识指导思想和改革道路的关系,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指导思想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指路明灯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才能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政治方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申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目标迈进,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  相似文献   

2.
全面深化改革是我国当前最新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现实。全面深化改革不仅包括经济的改革,还包括教育的改革,而教育的改革又包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时代契机,对硕士研究生公共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途径及教学手段进行调整,使党的重要决议精神进入高校课堂,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这些指导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应当遵循实践思维方式和实践逻辑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坚持和发展相统一的原则,以更好地指导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4.
由国情世情的变动性所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也是变动的。全面深化改革时期,中国由"赶超型"发展过渡到"稳健型"发展是国情的新特点,中国对资本主义由"明显的绝对劣势"过渡到"明显的相对优势"是世情的新特点。国情世情的新特点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由试错为主过渡到规制先行、由横向统筹过渡到纵向统筹等七个新特色。  相似文献   

5.
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所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人的全面发展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终极目标;两个文明建设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人的全面发展与两个文明建设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6.
王淑娥 《宜春学院学报》2003,25(5):17-19,23
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从“三个代表”出发,论证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性。提出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在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民主社会主义并非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指导思想:从理论上看,民主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是一种"伪社会主义",其"民主"实质是资本主义改良主义;从实践中看,民主社会主义的改革取向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一理论在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改革目标与社会主义的改革主张有着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各个构成要素相互联系,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内容,并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发展而逐步演进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新征程迫切需要伟大思想的科学引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领航改革开放新征程的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10.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新中国六十年发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首先作为一场以深刻的观念变革和理论创新为先导的伟大历史性的创造活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六十年建设的进程中,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的必然.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我国解决了发展中的难题--以什么模式发展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后走什么路、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等.在新时期强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承接前三期内容,本期重点仍是全面深化改革,且这一主题在不同层面展开,贯通《时势洞察》《热点回应》《焦点话题》三个栏目。刘涛同志从宏观层面总体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突破与新举措,亮点纷呈;张丽同志以博大精深的理性思维与入木三分的现实笔触,从领域层面科学解读文化强国建设的深远意义与实现途径,创意勾勒文化强国的标志特征;戴彩虹同志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入,探究民主法治,激扬政治运势;严焱、刘亚楠同志则从公众关注热议的焦点话题中选取教育改革和权力制约进行微观解读。五位同志分层次、多角度地对新改革作出全面而深刻的研读。希望这一系列佳作像一场“及时雨”,对思想品德教师理论提升发挥高屋建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建党100周年之际,系统梳理和回顾世界社会主义历史发展进程,追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渊源理路,更深刻地把握社会主义在磨难和淬炼中奔涌向前之路,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和经验智慧,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旗帜、理论体系的旗帜,同时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形态。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形成发展进程统一于改革开放的实践之中,它经历了从"两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逐步完善过程,内容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等五个方面,各自在总体布局中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正确梳理总体布局形成发展的轨迹,准确把握"五位一体"的历史方位,深入分析其形成与发展的根本动因,才能对总体布局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科学的把握,以推动社会主义实践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科学的理论一旦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就会变为改造社会的巨大力量.本文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与基本内涵,并探讨科学发展观对于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发挥全球化的积极作用,抑制负面冲击,是全球化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必须总结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经验教训和成败得失,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不断充实新的内容。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研究,既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走向繁荣的必然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学科本身进一步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反过来又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只有在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获得不竭的理论力量;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才能站得住脚,才能真正地置于科学的实践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就西欧社会向资本主义发展提出了社会现代化理论,并认为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前提下建立的。但是,现实社会主义是在落后国家首先建立起来的.按照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割裂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对社会主义的重新建构,而且体现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新中国60年建设的进程中,始终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和巩固为前提。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我国解决了发展的难题,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在以什么模式发展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后走什么路、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等问题上把握了立场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