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只有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但是什么是爱的行为值得探索。心理学上有一种行为叫做"非爱行为",就是以爱的名义对亲近的人进行非爱性掠夺,往往发生在亲近的人之间,如夫妻、情侣和母子之间等。  相似文献   

2.
师爱在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是教育的灵魂和本质,师爱是一门艺术.非爱行为是对爱的对象进行强制性束缚、限制和控制.中职学校因为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教师以爱的名义对中职生实施的非爱行为很多,常见的有贴标签、自以为是、过多的给予与过于严格的控制、千篇一律、教育不公正和惩罚与放弃等等.  相似文献   

3.
谢琳琳 《考试周刊》2014,(91):172-172
<正>什么是非爱行为?师爱在教育理论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被视为教育的灵魂和本质。夏丏尊认为:"教育之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安东尼·华尔士认为,爱意味着主动关心他人的幸福。弗洛姆认为,爱是给予、关心、责任感、尊重和了解。非爱行为是打着爱的旗号让爱的对象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是以爱的名义对爱的对象进行强制性束缚、限制和控制,  相似文献   

4.
现代心理学讲爱有"真爱"和"非爱"之分,"真爱"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而"非爱"对人际关系是有害的.在师生关系中"放任的爱"、"糊涂的爱"、"自私的爱"、"专制的爱"就属于"非爱",是教师应该避免的;而"理智的爱"、"‘懂你'的爱"、"无私的爱"、"真诚的爱"才是真正的对学生的爱,只有真正的爱学生才能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5.
现代心理学讲爱有"真爱"和"非爱"之分,"真爱"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而"非爱"对人际关系是有害的。在师生关系中"放任的爱"、"糊涂的爱"、"自私的爱"、"专制的爱"就属于"非爱",是教师应该避免的;而"理智的爱"、"‘懂你’的爱"、"无私的爱"、"真诚的爱"才是真正的对学生的爱,只有真正的爱学生才能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6.
其实在很多时候,我们的一些行为,尤其是对与自己关系很亲密的人,往往以爱的名义,行的却是仇恨之实,这就是所谓的"爱的谎言".我们必须认真了解这一点,否则我们会伤害到自己最重要的亲密关系,自己尚懵然无知.爱,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爱,永远需要学习.  相似文献   

7.
孙厚超 《辅导员》2010,(18):9-10
豆瓣网“父母皆祸害”这个小组在全国引发了一场空前的大讨论,“不是不尽孝道,只想生活得更好”。父母成了“祸害”,是家庭教育家长专制的过剩,还是学校生活感恩教育的缺失,是两代之间沟通的失败,还是在爱的名义下进行的非爱的战争?  相似文献   

8.
人性在童年时期的健全与美好就好像“玫瑰花蕾”一样让人追念,一旦经过扭曲或丧失,人的天性就会受到创伤而再也回不到先前纯真的形态。成年人在爱的名义下对孩童的干涉实际上是爱的异化,也因其美好的出发点而构成对人最深切的伤害。  相似文献   

9.
葛秀忠 《现代教育》2014,(2):122-122
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是融合师生情感、增强教师魅力的润滑剂。用真心和爱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用平等的态度来交换彼此的意见,学生就会把教师当作最可信赖、最可亲近的人,  相似文献   

10.
相爱的情感,在一个自然生命绽放的过程中的美好与神圣,是无可置疑与争辩的。如果不是非与伦理道德纠缠在一起,人性的情感将会呈现出其可爱、迷人、复杂、丰富的艺术特质。这种艺术的豁达,将赋予人类的相爱更为宽广的蕴涵:爱是摒除一切非爱本身所具有的质素,全心力地去思考爱、行动爱,做到爱的极致。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这个践行爱的本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三八妇女节”是妈妈们的节日,而妈妈是孩子们最亲近的人,那些关于母子亲情依恋、母爱与感恩成为生活中温暖的字眼与话题,“爱”是这个节日里最深入人心的主旋律。“学会做人”对于幼小的孩子而言,感受爱、理解爱、表达与回报爱是一项基础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怜者,爱也。眼前人,是指自己身边的人。从学生的角度来说,首先当指自己的父母。现在不少学生,最不介意伤害的人往往是自己身边最亲近的父母。冷漠、埋怨、顶撞、指责,似乎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本命题旨在让学生去审视与父母(或身边亲友)相处的种种行为,关爱父母,珍惜眼前的一切。  相似文献   

13.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生是教师应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师爱是最真诚、最纯洁、最崇高的,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只有全身心地热爱学生,才能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赢得学生的亲近和佩服。  相似文献   

14.
世说新语     
《内蒙古教育》2009,(13):64-64
世界上的所有的爱是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所以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尽早让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你的教育就越成功。明白距离和独立是一种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该保有。  相似文献   

15.
相爱的情感,在一个自然生命绽放的过程中的美好与神圣,是无可置疑与争辩的.如果不是非与伦理道德纠缠在一起,人性的情感将会呈现出其可爱、迷人、复杂、丰富的艺术特质.这种艺术的豁达,将赋予人类的相爱更为宽广的蕴涵:爱是摒除一切非爱本身所具有的质素,全心力地去思考爱、行动爱,做到爱的极致.  相似文献   

16.
QQ传音     
正大姐大:小童姐姐我好冤啊!不知道为什么,我妈妈一心情不好就会拿我出气。小童:首先,需要肯定的是,妈妈是爱你的,你不要因此而怀疑她对你的爱。其次,我们也要承认,任何一个人都有脾气,都有心烦意乱的时候,每当这个时候,身边最亲近的人就可能会成为出气筒。所以,如果妈妈再因为心情不好对你发脾气时,  相似文献   

17.
哄骗,是指使用虚假的话语或欺骗的手段。对于天真的幼儿,成人的哄骗行为有时似乎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但是由成人特别是家长这些幼儿最亲近的人进行的哄骗,会对幼儿的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这一问题值得引起我们警惕。  相似文献   

18.
人的个性是有差异的。一些性格内向的儿童,往往伴有孤僻行为,难于与人交往,这会影响其个性的健康发展和良好行为的形成。所以,家长应掌握性格内向孩子的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使之逐步改掉行为的孤僻性。一、深厚的亲情感是消除儿童孤僻行为的起点。孩子一出生,联系最多、关系最亲密的是母亲。母亲从一开始就让孩子本能地感到一种亲情的母爱,这种爱使孩子获得安全感,满足感,依恋感。研究表明,如果孩子早期不能对某个亲近的人形成依恋,就会影响他发展人际关系的能力,变得孤僻、离群,不愿与人交往。所以作为孩子的父母,应给予婴儿以足够的  相似文献   

19.
永不放弃     
原以为人生故事平淡转眼你已站在生死前沿虽然不见一丝硝烟离别你我不忍说再见怎能让思念如此挂牵爱让你我学会承担一起走过已不遥远明天会有更美的笑颜今天的分分秒秒都是对生命最严酷的考验今天的相依相伴都是对生命最深情的眷恋用爱的名义发一个誓言永不放弃爱的信念 用爱的名义发一个誓言永不放弃生命的尊严(录自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插曲)永不放弃@任蕴 @少平 @安雯  相似文献   

20.
爱的负担     
看到这个题目你也许觉得有些不解,爱怎么会成为负担呢?爱让家庭充满了温馨,爱让家人倍感温暖,因为有爱,家才成为令人向往的避风港湾。人世间,父母的爱是最无私的,但作为家长,我们一旦把希望冠以爱的名义,那么我们浓浓的爱意只会化作孩子沉甸甸的负担,这就是爱的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