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淑云 《考试周刊》2012,(34):70-71
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学生只有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找到乐趣,才会爱数学,从而学好数学。文章从创造愉悦的学习环境、改变课堂教学形式、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等方面探讨了让学生找到数学学习乐趣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一、突出一个“情”,让学生喜欢数学 我从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入手,突出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营造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做到以情人心,以情促智,以情育人,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努力培养学生喜欢数学的情感。  相似文献   

3.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课堂参与积极性高。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形形色色的舞台,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和谐、平等、民主交往的良好数学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肯想、敢想的情感。在走进课堂之前,我都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变得轻松快乐起来,在课堂上把微笑作为面部表情的基本形态。教师的微笑会给学生一种和蔼可亲、热情开朗的印象。  相似文献   

4.
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感悟数学、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同时标准中强调的"生活"是学生世界中的生活,学生的生活立足于现实,它不仅仅只是停留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不再囿于"三点一线"式(家长、学校、老师)的日常生活,而是把数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将数学课堂延展到家庭、社会,同时将数学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这不仅仅要联系数学本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应用过程,从而在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同时,使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得到一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薛晓莲 《甘肃教育》2014,(24):101-101
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学生如果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就会乐此不疲。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谈几点体会。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思维始于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是数学的生命,没有问题数学就失去了魅力。对于学生来说,提出一些他们想解决而未解决的、富有挑战性的、趣  相似文献   

7.
8.
时代的发展对数学的学习和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充分挖掘教学的内涵,实现数学价值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初中数学教学要展现出数学的思维过程,以学生发展为基本理念,要学生领会和实现数学化,明确数学课程的价值取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走进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点燃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竞争意识?如何让数学走进生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与协调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阐述一些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的应用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各行各业都离不开数学,数学已成为每一个公民必备的文化素质。所以,数学教学就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应如何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素养?如何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去体验和实践?如何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运用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在数学课教学中,我们要坚持做到:  相似文献   

10.
陈俊柱 《考试周刊》2013,(21):65-66
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而创新思维是使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主要动力。数学教育的实践表明,由于教育方式和学生自身发展等原因,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发展并不能够达到预期水平,特别是定性思维制约了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因此,研究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改革教学方式,让学生克服定性思维,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1.
初中处于基础教育教学的关键阶段,中学生学习数学课程旨在促进中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如何发挥数学课程学习的作用,引导初中数学教学向生活化方向发展,让学生在数学中"享受"数学,这已经是众多数学教师教学所共同探讨的热点话题了。因此,本文指出要紧密联系数学教学本身的特点与教学规律,在充分遵循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特点的基础上,要采取措施增强初中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在数学中"享受"数学。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出与亲身经历,通过数学学习将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转换成抽象的数学模型应用,确保数学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选择等方面的生活化,从而引导学生从生活问题出发强化对数学教学重难点内容的理解,切实培养和提升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科学的情感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于萍 《辽宁教育》2013,(2):84-84
猜想能力是重要的数学能力之一,是一种难度较大的跳跃式的创造性思维。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下面,笔者结合“探索计算中的规律”一课来谈谈怎样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学习是需要体验的,因为我们的目的不仅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获得对学习过程愉悦的体验,树立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这一切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接受、体验、感悟、内化而逐步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在教学中遇到一个看似简单的事例: 一位一年级的数学教师在两个班中,分别教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让学生填写如下的数列表时,处理方法不同,学生的学习表现与学习效果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有效的体验性数学学习,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行为体验,更重要的是获得了积极的心理体验。教师要将生活与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数学,寻找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王彦说 《考试周刊》2014,(95):52-53
围绕"如何让学生爱上数学,学好数学"这一问题,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让学生走向讲台讲数学,可以在学生心中树立自信的风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部动力,展示学生思维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语言,提高表述能力。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基础上.”因此,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重视学生的心灵关怀,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3,(62):64-65
反思,对于中学生来说既是一种学习方法 ,又是一种学习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而主动调整"学"与"思"的关系,实现数学思维的飞跃。  相似文献   

19.
2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数量关系的复杂性,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抓不住重点,思维陷入困境。此时教师借助画图策略,就可以帮助学生找准问题的核心,有效建构问题解决策略,打开思维之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