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第六册教科书第74~7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掌握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2.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860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2.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  相似文献   

3.
李燕 《现代企业教育》2014,(20):326-327
<正>[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初步感知转化的思想方法。3.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学重点]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1~52页。教学目标:1.在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中沟通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之间的联系,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在活动中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感知它们的实际大小,会合理选择面积单位进行简单测量。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6页。教学目标: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5~56页。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通过说一说、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感受面积的大小。2.经历面积大小的比较过程,了解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体会引进测量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面积可以用一个数量来表示,发展量感和空间观念。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认真观察、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6~68页例4~例6,随后的“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过程,充分体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积累操作与思维活动经验,发展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模型意识。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北京版)第六册第49页. 课前思考 这是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索规律:周长一定时,长和宽越接近,长方形的面积越大;围成的正方形面积比长方形面积大.学习探索规律重在探索,抽象出规律后重在应用.学生需要在操作中、举例中逐步感悟和体会.在探索的过程中,有猜想,有验证,有筛选排除,有比较分类,还有列表尝试等活动,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数学思考的经验,提高学生举一反三应用规律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42~P44。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2.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究比较面积的方法,学会用观察、重叠、数方格等方法比较面积大小。3.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8~60页例1、例2,“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理解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测量和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2.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法比较图形大小的过程,体会测量的意义,感受面积单位的形成过程,初步形成度量意识,发展空间观念、推理意识。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1页~74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活动理解面积的意义。2.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验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3页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活动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1~63页。教学目标:1.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在活动中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并能灵活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进行简单测量。2.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类比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3.在探究面积单位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度量的基本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6~67页。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互动等方式构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应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经历探究过程,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发展观察、比较、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3.在数学实验操作活动中感悟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与各边长之间的关系,理解测量本质,发展量感和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1~63页例3,“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剪、比、找、估、量、算等活动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含义和实际大小,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能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和估计。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42~P4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中知道什么是面积,并会用一定的方式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42~P44。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中知道什么是面积,并会用一定的方式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2.培养学生初步的口语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3.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42~P44。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中知道什么是面积,并会用一定的方式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2.培养学生初步的口语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3.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  相似文献   

19.
最近,笔者在一次小学青年教师数学课程改革研讨活动中,有幸听了一节“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四制)三年级上册第100~102页。教学目标:1.通过度量活动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感悟度量本质,培养推理意识,发展量感。3.在参与度量活动的过程中积累度量经验,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