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高校变革的外在表现是各大学纷纷建设新校区,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大学功能的发挥。新校区校园文化是指大学人在新校区内外部环境的互动中形成的校园生活方式以及所具有的追求、价值观、信仰和情感表达。新校区校园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四个方面,它们可分别概括为“意”、“雅”、“和”、“真”四字。在新校区校园文化四个方面中,物质文化是基础,行为文化是方式,制度文化是保障,精神文化是核心。新校区物质文化的理想是将校园建成园林,追求高雅、深刻、博大;行为文化方面应尽量克服新校区只住一二年级学生和无教师居住的问题;制度文化方面应有创新地复制原有制度;精神文化方面应创新地继承学校的传统。  相似文献   

2.
陈启文 《未来与发展》2006,27(11):52-54
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建设,主要是创建一种健康积极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对学生的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有着确立、锻炼、修正和提高的作用;它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用无形的,丰富的精神养料滋润学生,并通过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而更好地接受环境的熏陶。在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建设中,可从提高学生  相似文献   

3.
张敏  马骅  黄海燕 《科教文汇》2011,(11):199-200
本文提出必须从大学理念、大学制度、大学环境三个方面构建高校创新文化体系,从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大的文化动力。  相似文献   

4.
构建创新教育机制,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成为高校当前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创新教育机制的制度保障;创新管理体制是创新教育机制的体制保障;建设文化校园是创新教育机制的环境保障:建立评价机制是创新教育机制的效果保障。  相似文献   

5.
在创新经济时代,大学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大学的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在发展意识上充分认识聚焦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为大学带来的发展机遇;在人才培养上树立以创造性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新的人才观;在体制机制上完善大学的创新平台,着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在文化建设上大力营造和发展创新文化。  相似文献   

6.
引言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强调“保障与改善民生”,“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加科技创新能力”。要落实胡锦涛主席指示“要营造成鼓励科技创新的社会氛围,大力倡导和弘扬崇尚创新,鼓励创新精神,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相似文献   

7.
建设创新型城市对于中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深圳作为中国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第一个试点城市,创新发展成效显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深圳模式"。深圳创新发展得益于其富有开放、包容、多元的创业文化,各类创业创新人才的集聚,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深度融合,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模式和良好的创新环境。通过总结深圳创新发展的经验,本文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从培育创业创新文化、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构建配套金融支持体系、激发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营造创业创新环境等方面多措并举,多方协同,最终形成创业创新生态系统,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共建创新型城市。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一个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大学在和谐文化研究和建设中负有重任,大学文化建设理应走在全社会前列。大学文化是和谐校园发展的核心影响力量。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要以大学文化为推动,建设校风文化、制度文化、个性文化、合力文化、可持续发展文化,精心构建一个协调发展、文明高雅、融洽祥和的校园文化环境,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既取得历史性跨越式的发展,又面临着新的战略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高等学校提供大有作为的舞台。高等学校都在认真思考“两个问题”和精心制定“三个规划”。即,认真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建设这样的大学”两个问题,精心制定学校的“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校园是学校精神、学术和文化的载体,是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基地。  相似文献   

10.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这种特定的环境和氛围是一所学校。群体文化价值观念的反映和体现,同时又对全体校园人进行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引导。优秀的校园文化不仅会对在学校中的人们有所影响,还会通过他们进一步感染社会。所以说,建设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基,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发展方向,以大学精神建设为主体构建内容的校园文化,是高校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王博 《科教文汇》2009,(15):4-4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这种特定的环境和氛围是一所学校。群体文化价值观念的反映和体现,同时又对全体校园人进行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引导。优秀的校园文化不仅会对在学校中的人们有所影响,还会通过他们进一步感染社会。所以说,建设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基,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发展方向,以大学精神建设为主体构建内容的校园文化,是高校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论独立学院校园隐性文化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佳  刘淑君 《科教文汇》2010,(33):176-177
独立学院校园隐性文化具有人文性、潜在性、传承性和融合性等特点,加强独立学院校园隐性文化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从人文精神入手,围绕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创新为理念,以校风建设为基石,以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为核心,重视环境文化建设,是建设独立学院校园隐性文化的题中之意。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创新型国家?当然首先应从国家竞争力和发展模式层面考虑,其次是制度层面……。实际上还有一个重要方面,那就是文化层面。也就是说这个国家是不是具有创新的文化土壤,它的社会文化和舆论环境是崇尚创新,还是追求安逸、平稳、保守、内敛。这个国家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否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了基础、做好了准备。文化层面的创新,特别是培育青少年创新意识的文化环境,是建立创新型国家应特别关注的问题。虽然中国传统文化也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但从现在整个社会文化、整个教育制度来看,还远没有形成适宜提升青少年科技素养、…  相似文献   

14.
校园文化景观作为校园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校园精神传承最具代表性的物质载体。高校打造优美的校园文化景观,是践行和发扬“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该文通过厘清和分析当前高校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景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立足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背景,在“三全育人”理念下,以南京工程学院为例,从建设管理、规划设计和实施落实等多方面出发,系统性开展对高校景观文化建设的深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校园景观文化建设思路和策略,为指导和推广“三全育人”理念下的高校景观文化品牌建设和立德树人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当今世界的鲜明时代特征之一。发展创新文化,培育创新精神,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文化动力,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迫切要求。10年前,中国科学院的一些老科学家们率先在中科院范围内倡导和组织了基于知识创新工程的“创新文化”建设,弹指一挥间,如今当创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早已深入人心时,曾经最早使用这个名词的人,我们不仅不该遗忘,而且除了深表敬意之外,更值得听听当年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能够促进校园人文环境的改善,为学生综合素养培育提供重要的平台,进一步优化校园文化,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同时也是深化校园体育教学改革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充分发挥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和作用至关重要。该文通过对创新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并结合现阶段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试图对校园体育文化的优化发展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创新型联盟”居”欧洲2020战略”七大旗舰计划之首,旨在为欧洲科研人员和企业家创造最佳的创新环境。欧盟委员会于3月底发布报告显示,创新型联盟的政策框架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报告还指出,欧盟将继续加快变革,深化创新型联盟,为高增长创新型企业创造更好环境,并缩小地区创新鸿沟。一、欧洲科研和创新系统现状。1.面对危机,投资未来欧洲需要更多更好的科研和创新投资,以支撑产业竞争力,并实现科研和创新体系升级。面对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18.
在兰州市城关区教育局“创新三师一建品牌建设打造四优生态教育”的思想引领下,紧跟城关教育创办西北一流教育的步伐,结合学校地域特点与学生特点,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健康快乐智慧成长”为办学理念,以科技创新为依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向“科技特色文明校园平安校园”精品学校迈进。  相似文献   

19.
“民间发明人”又称“非职务发明人”,他们既是我国创新体系金字塔结构的基础,又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然而,因普遍受制于文化环境、体制机制以及个人自身等内外因素,其中有很多民间发明人目前已陷入了精神迷失与心理冲突、经济贫困与家庭解体、发明事业难以为继等各种困境中。  相似文献   

20.
大学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三大职能,承栽着传承、创新、传播文化的功能,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综合实力的乘积。大学从本身知识性、学术性的特质和其功能上看,正是继承优秀文化、创新新文化、传播先进文化的源头活水,承担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创造出中华文化的新辉煌”的历史使命,而完成这一使命,必须创建文化校园,回归和培育大学精神,才能促进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