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名列"全国十强县"前茅的江阴市将国家政策与江阴的实际紧密结合,找准发展突破口,大胆探索,创新实践,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江阴之路",尤其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江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了经济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典型代表.本文以江阴社墨注义新农村建设为时代背景,深入分析了江阴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的互动关系,得出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李超 《科教文汇》2011,(34):203-204
发展农村文化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乡村图书馆的现状与问题入手,论述了乡村图书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提出了加快乡村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乡村旅游得到了充足的发展,但我国的乡村旅游由于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其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过于单一,规划千篇一律,乡村旅游没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旅游产品开发不合理,基础设施和服务相对落后,且生态环境也由于不合理的开发而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在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展乡村旅游成为了当前旅游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新农村建设是当前的重点发展课题,同时也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如何把握这一政策优势,借助新农村建设来推动乡村旅游向高层次的发展建设,探讨新农村、新旅游和乡村旅游建设的关系是本文的立题核心。本文综合阐述了乡村旅游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认识了现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并进一步论述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的关系,指出了两者都是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最后探讨了我国的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的整合及相互促进,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开发乡村旅游,并处理好各种关系,使得乡村旅游能够真正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付晓玉 《科教文汇》2014,(24):227-228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乡村旅游得到了充足的发展,但我国的乡村旅游由于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其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过于单一,规划千篇一律,乡村旅游没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旅游产品开发不合理,基础设施和服务相对落后,且生态环境也由于不合理的开发而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在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展乡村旅游成为了当前旅游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新农村建设是当前的重点发展课题,同时也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如何把握这一政策优势,借助新农村建设来推动乡村旅游向高层次的发展建设,探讨新农村、新旅游和乡村旅游建设的关系是本文的立题核心。本文综合阐述了乡村旅游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认识了现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并进一步论述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的关系,指出了两者都是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最后探讨了我国的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的整合及相互促进,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开发乡村旅游,并处理好各种关系,使得乡村旅游能够真正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发展乡村旅游,是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乡村旅游不仅成为城市人群向往清新古朴的田园风光、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和返朴归真的好去处,而且对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改善、文明乡风形成、整洁村容建设等产生直接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对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剖析,探求发展乡村旅游更好的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论乡村文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传统乡村社会文化具有自然的情态和笃定的特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乡村文化在促进乡风形成、增强农民素质、改变农村面貌、丰富农民生活、凝聚农村人心等方面有着特殊的积极作用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贵春 《科教文汇》2009,(16):200-200
根据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地位。指出了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对促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永州市发展乡村旅游的现状、问题,提出了永州市发展乡村旅游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村寨是反映民族地域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是当地乡村民众的精神家园。在我国城镇化加速推进过程中,地处偏远的广大少数民族聚居地,在村落形态、文化活动等方面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以全国唯一畲族自治县——景宁县为核心的浙西南畲族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调查,现场踏看,座谈评估等方法,探究城镇化中少数民族传统聚落形态及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畲族村落由于被动式的选址,大多地处偏僻山区,"散而小";由于主动式的人居环境营造,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畲族山地聚落空间,文化遗产丰富;由于祖先崇拜的民族文化,形成了以祠堂为核心的宗族聚落。在人居环境改造过程中,应当本着尊重历史、自然和民族文化的原则,优化村镇规划的工作模式,审慎对待村庄撤并,营造民族特色空间环境。本文对畲族传统聚落形态特征进行多视角审视与阐述,并对人居环境改造中应关注的文化传承问题提出对策性建议,以期对保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和传统文化发挥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藏式传统聚落,与西藏的其它文化形态一样,具有其鲜明的个性,是西藏艺术发展史上一道靓丽的文化景观。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藏学观的观点和方法,从藏式传统聚落的布局与构筑理论入手,着重就该聚落构筑的方位选择、布局特征、建筑空间结构和建筑色彩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其形态特征与特色,以期从理论层面为西藏打造精品城镇和特色城镇打下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图书馆发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华 《情报探索》2009,(5):38-40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图书馆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文章从分析农村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入手.从优化办馆形式、加强政府引导、调动社会支持、优化布局等方面,提出了农村图书馆的发展对策,以期为农村图书馆的发展提供借鉴,也为政府部门制定农村文化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国内外农村建设实践的考察,结合现实的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发展存在问题的实证分析,在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兴古典经济学框架内深入探讨了城市化、农地产权制度与"三农"问题之间的内在关系,提出了进一步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和农地市场化改革,是推动新农村建设有序、健康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企业规模与R&D集聚倾向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和经验表明,受研发能力的影响,不同规模的企业在研发机构的区位选择和集聚倾向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大型企业研发的集聚倾向低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研发集聚的主体特征非常明显.在详细论证企业规模特征与其R&D集聚倾向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以我国企业研发选址为例,实证比较不同规模企业研发的集中度和区位偏好,从而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的企业组建研发集群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村科普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文章论述了近年来江苏吴江市农村科普的发展态势以及在新形势下的机遇和挑战,以求有效对策,从而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农村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毕娟 《现代情报》2010,30(8):104-106
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农村建设是农村发展、科技创新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设置图书馆分馆、建立流动图书馆、开展业务培训、开放图书馆书籍和期刊外借服务、建立科技信息共享网络平台等是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6.
张晓军 《学会》2010,(1):17-22,62
我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20多年来在各级科协和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扶持下,农技协不断发展壮大,形成遍布全国的多元化、多层次的组织体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技协给予充分肯定并寄予厚望,同时指明农技协的发展方向和定位。该文首先介绍农技协的现状,之后分析农技协的优势、可持续发展力以及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加强农技协工作的几点建议,旨在推动农技协又好又快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李晓明 《现代情报》2009,29(6):150-151,15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对于具有9亿人口的中国农村来说,农村图书文化市场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文化素质的主要载体,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科技致富的重要手段。文章从经济和文化两方面论述了农村图书文化市场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现阶段农村图书文化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外资银行进入与新农村建设的矛盾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我国金融开放为视角,从分析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金融资源配置的影响入手,剖析了外资银行进入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矛盾,最后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曹雄飞  霍萍  余玲玲 《科学学研究》2017,35(11):1631-1638
文章依据人力资本和产业集聚理论,运用中国近十年高技术产业和高科技人才面板数据,测算了29个省市区高科技人才区位商与高技术产业区位商,并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理论选取了相关控制变量,利用STATA12.0对面板数据进行了回归,实证分析高科技人才集聚与高技术产业集聚的互动关系。结果显示:人才集聚与产业集聚之间互相影响,开放度、政策、交通等因素在区域层面对高技术产业集聚发挥不同影响;同时发现东部地区高科技人才集聚程度高,高技术产业发展好,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唯有陕西属于人才集聚和产业集聚是进入全国前十位的省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