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朗读,作为阅读方式之一,是指以理解文字作品的意义为目的的一种出声阅读形式。“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新课标对朗读的总体要求。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训练作为阅读训练的基本内容之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应当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因此,本文提出了语文教学应重视朗读的观点,并从重视朗读的依据、朗读的重要性、朗读教学的方法三方面对朗读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2.
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式.然而,在教学中却发现很多学生在朗读时,都是“有口无心”“有声无情”的单调朗读,未能真正享受到朗读带来的快乐.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认为在朗读训练中,要从营造朗读的氛围、指导朗读的技巧、丰富朗读的形式、优化朗读的评价以及强化朗读的理解等五个方面,进行有效指导,使学生学会朗读,并爱上朗读.  相似文献   

3.
自读常规 这里的“自读”,指的是自己、自由地朗读。阅读教学的实践证明:朗读是语言、思维训练最通常、最经常的办法,是听、说、读、写之间内在联系的重要表现,而学生自己自由地朗读又是达到朗读教学目标的最基本的方式。就一篇课文的教学而言,自读有下列常见形式: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堂上怎样根据朗读教学的目的,恰当地运用朗读的形式,引导学生朗读,充分发挥好朗读训练的作用呢?本文就课堂上指导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等四种形式而谈之.  相似文献   

5.
新“大纲”提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平时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提高朗读训练的质量,本人体会为以下几点: 一、朗读与教学目的紧密结合,体现一个“实”字。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深刻领会教学目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挖掘出祖国文字的魅力及其丰富的表现形式,获得课文中规范的语言文字知识,领悟作  相似文献   

6.
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要求,否则就会陷入盲目性、随意性,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朗读教学也是这样,必须明确掌握朗读教学的要求,“严”而有“格”地进行训练,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一、朗读技能的三种发展水平 儿童的朗读活动,从其心理过程分析,符  相似文献   

7.
朗读,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朗读,充满诗意的文学活动。朗读,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朗读,对同学们进行语调、语速、节奏、情感等方面的技能训练和说普通话训练的语文活动。朗读,让同学们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的充满情致的实践活动。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一种基本课型,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一条常用教学线索,也是一种灵动多姿的教学细节。成功的朗读教学一定是层次非常细腻,过程非常生动,形式非常活泼的。反过来讲,没有朗读的课只是“课”,它不是美的语文课。而且,只是单一地让学生“读”而没有朗读指导的课,…  相似文献   

8.
李玉珍 《职教论坛》2004,(8X):46-47
语文教学实质是语言教学。“语文”即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教学,听说训练就是口头语言的教学,而朗读课又是听说训练的其中一种形式。如何在听说训练的朗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呢?下面谈谈笔者在职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和认识。  相似文献   

9.
听、说、读、写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几个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环节,“说”在这几个环节中有着十分重要的纽带作用。 叶圣陶认为说话是“产生和发表的总枢纽”.他要求人们抓住这个总的枢纽有效地挈起语言教学的其他几个环节。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学教材也要求我们重视“说”的训练。那么我们怎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合理充分地运用“说”的作用,使“说”发挥更大的效益呢?我认为,应以“说”为枢纽,在教学中把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一、以“说”为先导,进行阅读教学 (一)突出朗读。朱绍禹说:“朗读是说话的最好形式之一。”朗读…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朗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基于此,加强朗读训练也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应然之举。但是,从调查情况来看,朗读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例如,教师没有根据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精准的朗读指导;学生对朗读内容缺乏热情;朗读形式单一,难以调动学生兴趣;朗读时间不充分,难以形成朗读习惯;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教师有必要设计相应的教学对策,强化学生的朗读训练。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二、三个学段的阶段目标中都明确提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中“有感情朗读”是朗读教学的高标准。它对学生理解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等起着其他训练形式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有感情朗读”的界说首先“,有感情朗读”是针对“理智地朗读”提出来的。理智给人以明晰、缜密和智慧,然而理智地朗读课文,必然给人以无动于衷、冷若冰霜的感觉。学生容易以旁观者的身份审视课文内容、品味表情声音,难以如临其境、设身处地。而且,由于缺乏情感的变化,朗读技巧的运用也变得有形…  相似文献   

12.
语文新课标提出:要加强学生朗读训练的指导,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现行的苏教版教材的每篇课文后习题第一题基本上就是“朗读课文”。教学参考用书中“课文教学要求”的第一条也基本上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文教学重在读,朗读是最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课上一定要书声琅琅,提倡在阅读教学中要把朗读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以多种教学辅助方式促读。那么怎样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有效性呢?  相似文献   

13.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加强朗读的训练。通过朗读,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把握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品要传达的意蕴,从而获得审美感、情味感和意蕴感。但如何加强朗读训练?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三性”。一、注意朗读训练的层次性加强朗读训练,并不仅仅是多读,而应该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否则便成了乱读、瞎读,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训练朗读,即必须注意朗读训练的层次性。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应根据不同课文的教学目的,提出不同的要求,或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或…  相似文献   

14.
有效的朗读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还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但是在当下的语文课堂中,朗读教学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朗读形式过多、缺少朗读技巧、无效的朗读评价等。为了更好地实施初中语文的朗读教学,教师要保证朗读时间、指导学生有目的朗读、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等,这样才能打造一个灵动的、有生机的语文朗读课堂。  相似文献   

15.
教学大纲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好坏,是整个阅读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而至关重要的一环。但是实际教学中,我们容易把“讲”与“读”分离开来,使朗读孤立于阅读教学其它环节之外,成为一种单一的语音训练形式,失去了其在阅读中应有的功效。实践证明,在阅  相似文献   

16.
“读”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素质训练,是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环节,也是学生必具的能力之一。读的形式有多种:有表情朗读、齐读、小组读、轮读、领读、自由读、轻声读、高声读、引读、默读、分角色朗读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每读一次就要确定一次目的,每读一...  相似文献   

17.
朗读训练无论是在过去传统的教学中,还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都始终深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被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又常常发现部分教师虽安排了朗读训练这一环节,却忽视了训练的实效,存在“走过场”的现象。为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有实效地训练学生的朗读技巧,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朗读积极性保持持久。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每个学年段都应该重视朗读”。然而,我们语文教师却发现:现在的中学生竞越来越不愿意开口读书了。为了改变这种局而,笔者在教学中注重了朗读训练形成的尝试。除齐读、个人读、男女生分开读,分角色朗读这些常用的形式外,下列几种朗读训练的形式在我们尝试的过程中也颇受学生欢迎。  相似文献   

19.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翻开小学语文课本,几乎每课的作业中都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但在教学实际中,朗读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朗读的目的不明确、时间不充足、形式单一、指导不到位等等。  相似文献   

20.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是古人说的话。这说明了朗读的重要性。我们在低年级的读写教学中.以范读、领读、学生伴读等形式进行朗读训练.进行口述训练.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