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危机事件非对称性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仅是一种技术的更新,还极大地改善了信息的传播环境。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危机事件呈现出易受民众关注、易“异变”、传播效果放大等新特性,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从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危机事件传播的新特性出发,探讨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危机事件在危机事件类型、参与主体、发表渠道、民众抗争措施4个方面的非对称性现象,并分析了社会化媒体下危机事件发展各阶段非对称性现象的表现。最后,为政府避免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危机事件非对称性,有效控制危机事件事态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镉米”事件带给科技期刊的应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透过日前"镉污染大米"事件看科技期刊应对媒体热点议题的问题。认为科技期刊可在危机事件爆发后接手危机信息的舆论引导,通过议题回应、期刊的分类配合、单本的内容组配、与民众的互动和信息时效性意识建设,借此契机使科学知识得到更为有效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信息公开问题是政府面对公共危机事件时需要解决的重点课题.本文通过危机信息传播与公众行为模式关系模型并结合2008年初南方雪灾事件,分析了信息公开在危机传播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对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理论和认识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的研究,提出了危机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危机事件的信息传播是应急管理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使用社会网络的方法来研究危机信息在互联网上的传播。首先,本文提出一个基于社会网络的危机信息传播研究框架,将危机信息的传播群体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危机信息传播的主体、传播渠道、传播行为和影响因素等要素有机整合到该框架体系内来。然后,对该框架的研究步骤、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该框架对研究危机事件的信息传播,提高政府应急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危机信息的传播模式与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魏玖长  赵定涛 《情报科学》2006,24(12):1782-1785
本文利用Shannon和Weaver的信息传播模式建立了危机事件的信息模式,这种模式易于解释危机信息传播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因素。并从危机事件的属性、危机编码、通道、危机解码、噪声、危机反馈环节分析了影响危机信息传播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企业生存的常态是各种难以预测危机.企业解决危机一个极其重要的途径就是利用网络传播危机信息和对危机信息加以控制利用.以三鹿股份集团有限公司危机为案例,在对这一危机事件发展过程进行具体介绍的基础上,分析其危机信息传播网络及其对信息进行传播机制和控制机制,认为三鹿应对危机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传播失效,传播失效的原因是策略选择错误,其根源在于公司所秉持的传统以政府为中心危机信息传播和控制理念没有实现现代化演进以及企业人本精神和正确价值观的严重缺失.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自媒体与医疗不良事件关系进行探讨,认识自媒体环境下医疗不良事件信息传播特点,从危机公关的角度探讨公立医院处理医疗不良事件的策略。医院通过建立科学的应急流程,从而有效控制危机事件的发生、发展,同时进行形象重建工作,危机事件也会成为一个提升形象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发展的常态下,媒体的主要功能是传播信息、引导舆论、舆论监督等。而在发生公共危机中,媒体的功能则细化为预警、沟通、参与等等,并承载着重要责任和使命。本文通过分析公共危机事件的涵义和特征,针对媒体在公共危机中应具备的功能及责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赖胜强  张旭辉 《现代情报》2019,39(9):115-122
[目的/意义]网民对突发事件的评论和传播会造成涉事组织的网络舆情危机,影响组织的声誉和形象。而网民的情绪化传播是引发网络舆情危机的重要因素,但目前缺乏对网民情绪化传播机理的研究。[方法/过程]使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以D&G辱华事件为对象,以网民对事件的评论内容为样本进行研究。[结果/结论]通过三级编码归纳出情绪化传播的形成要素,构建了网络舆情情绪化传播的机理模型。  相似文献   

10.
林萍  解一涵  魏静 《现代情报》2018,38(5):94-99
[目的/意义]新信息技术推动媒体应用平台快速发展,网民通过主流媒体与自媒体积极参与话题讨论,客观分析信息传播平台对网络舆情事件发展的影响力,有利于建立良性的信息生态循环圈。[方法/过程]本文以官方公布的十年网络舆情热点事件为数据分析对象,使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历年各信息传播平台与网络舆情热度的关联关系,从时间、事件等维度挖掘信息传播平台对网络舆情热度的影响特征。[结论/建议]各信息传播平台对网络舆情热度的影响力与传播技术发展水平是同步的,对网络舆情热度的影响呈现势均力敌之势,媒体融合、资讯融合是发展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Web2.0环境下企业网络舆情传播过程的研究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eb2.0的兴起改变了网络信息的传播方式,对网络舆情的传播过程也产生了影响。本文在网络舆情传播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Web2.0环境下企业网络舆情的过程模型,通过肯德基黄金蟹斗事件的案例具体分析了企业网络舆情的传播过程,并从媒体、网民和企业三个角度对网络舆情事件中各角色对网络舆情传播过程的影响做出了分析,最后对研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自媒体环境下谣言的发展呈现出诸多新特点:谣言的传播主体更加复杂,扩散高速度、高互动、管控难度加大;谣言证实更加困难,政府信任危机凸显。自媒体环境下加强对危机事件后谣言的管控需要各方保持联动、形成合力:相关部门应尽快建立宣传预警和舆情监控机制;应加强媒体与政府的高效互动和有效自控;要树立危机意识,加快危机事件后政府的信任修复,推进政府、媒体、公众高效联动的"信任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群体性突发事件舆情传播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本文对群体性突发事件舆情在典型互联网新媒体—微博中的传播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微博中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主体可以划分为三大类型:网民群体、 事件指向群体和微博自媒体组织,研究了各主体的特点以及彼此的关系.结合强弱联系理论,发现了舆情传播的关键者和两个阶段.最后通过真实事件验证了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4.
个人传播时代,媒介对人的渗透日益增强.在信息传播上获得更多空间和更大自由的同时,个体的生存状态也越来越受到网络与自媒体的深刻影响.存在于网络与社会现实中的匿名降格、碎片化、疏离化和缺乏隐私保障,成为这个时代的个体生存所不得不面对的危机与挑战.  相似文献   

15.
张艳萍 《内江科技》2007,28(1):93-93
随着SK-Ⅱ产品恢复在华的销售,一度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焦点的"SK-Ⅱ事件"至此似乎已经画上了句号,但"SK-Ⅱ"事件为我们今天研究企业危机公关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难得的研究材料.本文从危机公关的角度分析SK-Ⅱ"在事件传播处理中的几点失误,旨在以"SK-Ⅱ事件"的具体案例探讨企业公关危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08年“5·12”地震为研究个案,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多种方式,对危机状态下公众信息需求、政府应急管理和媒体应急传播等展开实证(地)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就风险社会与媒介化社会背景下危机传播机制创新与构建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突发性事件给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挑战,更多的是大众传媒和社会各界在危机之后的深刻反思、不断超越和走向成熟。文章通过对我国一系列突发事件媒介报道内容的研究,分析了经典传播学著作中有关原理在危机时期的应用,由于我国现行新闻宣传体制的改革和完善、现代新闻宣传理念的建立、传播环境的优化、新闻传播和管理人才培养机制的改进、西方新闻传播研究有关原理的本土化以及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等都是一个巨大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它决定了相关原理这些流变将在我国以后的新闻传播实践中带有普遍借鉴意义,对这些原理在具体实践中变化的分析和研究也为以后我国的大众传媒的发展成熟和政府有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科学传播模型经历了由缺失模型到公众参与模型的演化,但体现的科学传播本质还是传播者向公众传递科学信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媒体领域的嵌入,智能媒体为科学传播提供了新的沟通体系。本文分析了智能媒体环境下科学传播的特征,即互动性、动态性、精准性、自学习性,以及传播主体的多元性和传播时空的多重性,设计了以互动性为主要特征的智能媒体科学传播模型。对企业家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的新媒体获取科普知识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基于205份有效问卷分析了企业家使用新媒体获取科普知识的特点。最后,在理论研究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智能媒体环境下面向企业家进行科学传播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9.
自媒体作为互联网的新兴平台,以其低门槛传播广的特点已成为舆情形成和传播的重要平台。通过舆情在自媒体上的起源、传播模式、传播规律这几个方面,探究舆情在自媒体环境中的传播机制。具体研究了舆情的起源,剖析了意见领袖的作用,解读了"核心扩散"这一传播模式,并借鉴了元胞自动机数学模型来拟合,分析了传播中的"蝴蝶效应"和"群体极化"规律。对传播机制的研究为进一步维护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提供借鉴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科技期刊融媒体建设现状,提出融媒体传播策略。【方法】以“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为样本,调研期刊融媒体建设现状,抽样调研期刊新媒体发布内容和目标读者,从不同期刊类型角度分析融媒体建设情况和传播效果,总结科技期刊融媒体传播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结果】80%以上的样本期刊已开展融媒体建设,但传播渠道少,传播形式单一,粉丝黏性较差。有趣易懂的科普内容在新媒体上更容易被读者接受。【结论】科技期刊融媒体建设具有潜力,期刊可利用学科特点打造优质内容,基于多种媒体格式建立多渠道融媒体传播模式,吸引读者转发、评论、点赞以进行多链条裂变传播,培养复合型数字编辑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