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邓慧敏 《考试周刊》2012,(43):16-18
现代主义时期的文学,在主题、表现手法、叙述角度等方面与传统文学风格迥异。本文从现代主义诗歌入手,通过讨论《我究竟怎样爱你》和《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比较传统情诗和现代情歌的不同。文章从诗歌主题、艺术技巧、时空观念三个方面展开,分析《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将现代性引入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无疑使文学获得了一个全新的阐释角度,同时也给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广阔的阐释空间。无论是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形式上,《天狗》都已经具有鲜明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日瓦戈医生》是前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长篇小说,主要描述20世纪上半叶俄罗斯历史的重大事件与知识分子的个人命运。作者通过对小说主人公尤拉与拉拉相逢的不同时空进行描述,作品中故事时间、文本时间、小说空间的独特处理,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立体化"的20世纪上半叶的俄罗斯社会风貌,体现了独特的叙事艺术与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托马斯·哈代(1840——1928),英国著名诗人、小说家,其早期创作以小说为主,继承和发扬了维多利亚文学的艺术特征与传统,晚期则以诗歌创作为主要写作活动,并且引领了20世纪英国文学的新潮流,开拓了英国20世纪的文学局面。《无名的裘德》是托马斯·哈代于1896年创作的继《德伯家的苔丝》之后的又一部长篇小说,被认为是哈代思想和艺术魅力等表现最为突出的文学作品之一。本文通过对《无名的裘德》中故事情节和文学语言等进行分析,探寻作品中托马斯·哈代悲怆语调于悲观色彩下所表达的挑战与反抗精神,展示作者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托马斯·哈代在现代文学发展中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布莱恩·卡斯特罗是当今澳洲的一位畅销作家,他的著作《园书》中散文式的写作风格和对语言的灵活运用,赢得了许多人的广泛好评。本文借助佐伦的空间叙事理论,从地质空间、文本空间和时空体空间三个方面出发,对《园书》中空间叙事艺术进行解读和赏析,从而体会卡斯特罗精湛的叙事艺术和技巧,以期让读者可以更好地去体会20世纪亚裔移民的生活处境和主人公内心无序、混乱的心理变化。  相似文献   

6.
《静静的顿河》是20世纪俄罗斯文学中一部优秀的悲剧性史诗,同时它又堪称世纪之交俄国哥萨克生活的百科全书,其中丰富而生动的民间宗教文化因素为这部伟大的作品增添了独特的艺术特色和精神价值。文章通过对小说中顿河哥萨克日常生活描写中宗教隐喻因素的分析,展示了小说文本独特的审美和艺术价值,以及它对俄罗斯经典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儒学的独尊地位被打破。随着孔子以及儒学思想研究的深入,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一书的文学价值和散文艺术成就逐渐为人们所认识。综观百年《论语》文学研究,就散文艺术而言,研究者就其语言艺术、人物描写、文体特征、艺术风格及其《论语》对文学发展的影响等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取得了可观的成绩。  相似文献   

8.
一些评论家认为美国20世纪文学中的哈克·芬传统起源于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比如,《红色英勇勋章》和《麦田里的守望者》。本文认为此传统实际上起源于美国早期文学家库珀的〈开拓者)。尽管两篇作品出版时间相差50年,但都体现了边疆文学的特色即本文所说的皮袜子传统。本论文从两部作品内容的相似性以及两个主要人物——哈克·芬和纳蒂·班波的共同点入手,论证了《汤姆·索亚历险记》实际上是马克·吐温受到其前辈库珀《开拓者》的启发而作。从而得出美国20世纪的文学特色起源于库珀的《开拓者》即美国20世纪的文学特色是皮袜子传统而不是哈克·芬传统。  相似文献   

9.
卡夫卡在小说观念和艺术形式上的探索与革新,对20世纪以来的小说表现方法、技巧和风格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他在短篇小说《中国长城建造时》中,解构了19世纪以来现实主义文学对外部世界的客观反映与摹写、通过情节和场面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文学传统,转而探索和发掘人物内心世界的隐秘。他反对传统小说"僵死的模式",而是用其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生活场景的独特表现方式,展现了现代主义创作隐藏在现象之后的生存含义。  相似文献   

10.
《少年维特之烦恼》对20世纪中国作家有着明显的影响,而维特式“烦恼”或“忧怨”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更是感染了几代作家并成为一种忧郁型的创作症侯。在艺术审美层面上,维特式忧怨与中国文学的感伤传统在“现代性焦虑”中融结,体现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创作形态中便是感伤和哀怨。其次,20世纪中国忧怨类作品的基本表达方式是“舒郁”——心理倾诉和“解愠”——主观抒发。正是在东方化语境中,20世纪中国文学的忧怨类创作既有西方色调,也有本身的生成特性。  相似文献   

11.
《尤利西斯》代表了意识流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所用的艺术技巧变化多端,精彩纷呈。本文就其重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诗化和音乐化倾向,及其渊源进行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2.
艺术思维的符号转化是艺术创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艺术思维过程中的第三个阶段。艺术是思维的整体化结果,是思维的符号化转化。艺术符号之成为艺术符号,正是由于它具有审美和文化的双重特性。符号,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二级传达或显性传达媒介,是艺术思维的直观二级传递。艺术思维要想转化成艺术符号,就必须依靠艺术技巧。艺术符号是对艺术思维的简化处理。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派产生于19世纪的60年代,托妮·莫里森就是这一时期的一位杰出黑人小说家.她的小说<柏油娃>以"柏油娃"的民间故事和伊甸园神话为隐喻模式,汲取黑人文学艺术精华,又掺以后现代小说的手法,使小说的隐喻含义有着极为丰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许多作家借助梦幻的形式隐射现实,这是超现实主义的梦幻和象征的构思艺术。宗璞的短篇小说《蜗居》也运用梦幻象征手法,连篇累牍、不厌其烦地写幻觉和梦幻,描写了新中国历史上不堪回首的一段历史,正如同一场恶梦的历史。通过现实与幻觉、现实与梦境、现实与虚构的方法,不留痕迹地使梦幻和象征结为浑然一体,使读者产生非理性的直观感、直觉感。文中大量的自动写作的方法——不受意识控制状态下写作,这是超现实手法之一,体现宗璞在写作中的构思艺术。  相似文献   

15.
版画的艺术表现对技法具有很大的依赖性。版画技法的独特性、技法产生的各种艺术效果的欣赏价值,是其它画种所不具备的。从传统版画到现代版画,技法和技法在版画艺术中的意义不断发展演变。形式可以脱离主题独立存在,但是技法不能脱离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6.
《西厢记》是我国元代杂剧的代表作之一,其结构紧密,思构巧妙,各折之间环环相扣,深刻的戏剧冲突、鲜明富于个性的人物形象、巧妙的艺术手法、优美的艺术语言、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不朽的传世之作.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艺术最为突出的特色在于它的"参与性",即吸引欣赏者亲身"参与"到作品的创作中去,最有代表性的便是戏曲艺术,也正是"参与性"给戏曲艺术带来了持久性艺术魅力.影视艺术在剥夺了欣赏者的"参与"权利之后,随着网络电影的出现,"参与性"传统又重新恢复,21世纪的艺术不仅可望重新恢复持久性的艺术魅力,也可望带来艺术的全面繁荣.而"参与性"之所以能产生持久性艺术魅力,是因为它蕴涵了"人的本质力量".  相似文献   

18.
影视作品字幕艺术表现形式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字幕是影视作品的三大组成要素之一。影视作品字幕在字体、色彩、衬底、排列、特效等几个方面具有表现形式,合理利用字幕的五种艺术表现形式,有利于强化影视作品的艺术效果、形成影视作品统一的整体、实现影视作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表达影视作品的层次结构、提升影视作品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9.
利用城市公共环境进行的广告创作中,把公共空间环境看作一种创意手段而非单纯的广告媒体,使其与广告内容充分结合,与受众充分沟通,既丰富了广告创意手法,增添了广告创意的生动性和受众的参与性,又使公共空间环境富有人性化、情趣化,从而形成一种公共艺术语言,可谓一举两得,值得提倡与推广。  相似文献   

20.
“悟”是中国古代诗学审美体验的核心范畴,它经历了一个由哲学范畴向美学范畴再向文艺美学范畴的深刻嬗变过程。其中,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和道家哲学思想是其很重要的哲学基础,魏晋之际,“悟”成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审美范畴,在南宋时则成为一个文艺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