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我国古代东汉时期,有一种墓葬是用灰砖建筑起来的。墓内前有墓道,相连有前、中、后三室,有的还附有东西侧窒,室室有门相通,看起来很像地面上的房屋布局。东汉晚期的四川砖室墓,在墓壁的东西两侧离地面30至40厘米处,常常嵌有图象浮出的砖,这种砖叫做“画象砖”。汉代画象砖,估计是用木模制成。可能在木板上先阴刻各种画面,制成木模。再用泥制成和木板大小相同的砖坯。在泥坯未乾时,用木模印上画面,经过烧制,就成为一块块画象砖了。画象砖大部有彩色,从保存下来的一些画象砖的残彩上,尚可辨识出有红、绿、白几种颜色。画象砖画面内容丰富多彩。有反映生产劳动的,如收割、春米、酿酒、盐场、桑园、采莲、疱  相似文献   

2.
一、2003年高考文科综合卷体现出高考命题新的理念2003年高考文科综合卷第37题中的第(2)问是整套试卷的一个亮点。该问是:“嘉峪关魏晋墓砖壁画生动地反映了当时河西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风貌,透过材料二(材料二为嘉峪关地区魏晋墓砖壁画:‘沙漠之舟图’、‘犁耕图’、‘龟兹妇女采桑图’和‘驿使图’)你获得  相似文献   

3.
装饰画这一名称,近来才为人们逐渐熟悉。其实,它从人类社会的象形文字记事起就开始形成了,远自原始社会的图腾纹身,陶器上的图象,周代的铜器和兵器上的纹饰,汉代的画象石、画象砖上的单线画,以至隋唐的壁画等,都可以说是一种装饰画。壁画是古代装饰  相似文献   

4.
甘肃嘉峪关魏晋古墓和酒泉出土的千余幅彩描砖画中庖厨图像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其在内容上具有西部地区特色.表现手法简朴,不仅可与文献记载互相参证,甚至可补充文献不足.本文着眼于魏晋时代社会生活习俗,并从珍贵的形象史料中了解我国西部地区古代农牧业与经济的发展以及王公贵族、官吏与富人的生活,同时,通过彩描砖画象征形式的考察可以发现,构成魏晋人对世界的认识并不见自然的,而是人文性的.  相似文献   

5.
汉朝是我国历史上十分昌盛的重要时代。汉初鉴于秦代的失败,制定了“与民休息”的政策,经过高、惠、文、景四朝七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收效很大。由于铁器的广泛应用,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于是整个民族文化得以蔚然勃兴,绘画艺术亦呈现出云蒸霞蔚的壮观局面。过去,因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对汉代绘画的研究,多以画象石、画象砖作为主要对象。它乃是一种介乎雕绘之间的石刻画、砖刻画。真正用毛笔绘制的汉代绘画作品,则因缺乏实物,只能从历史文献的记载中去推测其灿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现状调查入手,探讨了嘉峪关关城的保存状况,指出遗址存在的主要病害有墙面返潮泛碱、砖体酥碱碎裂脱落、墙体坍塌裂缝倾斜、楼阁木质柱体开裂、彩绘剥落及鸟类和人为破坏等,并对病害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排水设施改造、墙顶铺砖维修、缺失砖体补修、裂缝处理、防坍塌加固、加强日常管理和合理维修等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7.
嘉峪关新城魏晋壁画墓是河西走廊重要的文化遗产,壁画所用颜料类型与其他遗址存在一定差异,尤其是黄色颜料。利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及扫描电镜-能谱等方法,对嘉峪关新城魏晋壁画墓6、7号墓砖壁画的黄色颜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色颜料显色成分以砷铅矿族矿物中的钒铅矿Pb5(VO4)3Cl为主,部分黄色颜料中还发现了钼铅矿PbMoO4,对照河西走廊矿产分布资料认为黄色颜料来源于嘉峪关附近,由此推断魏晋时期这一区域墓葬砖壁画颜料的选择还处于探索阶段,研究结果对于深入解读魏晋时期壁画颜料类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庆为 《历史学习》2004,(10):29-30
在高考改革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又一个系统性工程的改革也在进行着,那就是新课程的设置。不论是高考考试说明还是新课程标准,均有“关注历史学科研究前沿”和把历史(考古)研究成果以适当形式引入教学或评价中的要求。以下是2003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第37题第二则材料及与之相关的问题:材料二嘉峪关地区魏晋墓砖壁画:回答:(2)嘉峪关魏晋墓砖壁画生动地反映了当时河西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风貌,透过材料二你获取了什么重要历史信息?(6分)可以看出,题目部分的设计思路是,采用新近的考古研究成果来设置一个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情境,然后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9.
巧运城砖     
<正>嘉峪关,城墙高9米,还要在城墙之上修建数十座大小不同的楼阁和众多的垛墙,用砖数量之大是非常惊人的,当时,施工条件很差,没有吊运设备,全靠人工搬运。而修关城所用的砖,都是在20公里以外的地方烧制而成。砖烧好后,用牛车拉到关城之下,再用人往上背。由于城高,唯一能上下的马道坡度大,上下很困难,尽管派了许多人往城墙上背砖,个个累  相似文献   

10.
以汉、唐、清三代为代表的新疆屯垦管理,由于在历代中央王朝战略格局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其管理部门职能、屯垦形式随之逐步健全.屯垦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有效保障了国家西北边疆安全,开发了新疆经济,维护了新疆社会稳定.因此,国家对新疆屯垦的重视程度决定屯垦发展的绩效,而多种形式的屯垦特别是移民屯垦是开发新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云南远自战国、秦、汉以来,文化上就深受中原的影响。在雕塑艺术上,从昭通出土的画象砖、陶偶,和晋宁石寨山等地出土的战国、西汉铜器看来,就已具相当水平,足与中原抗衡。现仅就昆明地区唐、宋以来保存下来的,作者亲自寓目的雕塑艺术,略作介绍,供有  相似文献   

12.
贵妇出行画象砖南北朝。1 958年河南邓县学庄出土。宽19厘来,长38厘来。翼髦蒸蒸蒸翼鹭黔鼓吹面象砖南北朝。1958年河南邓县学庄出土。霓19厘来,长38厘来。.联国胶.0以彬蝴.兴国奴.努翔口‘兴国的.6心妮澎。叫三脚省翔峨本得欢扮导口工 场裸翻洲幸翻仁。罄习竹.联国6.口娜叫‘书国二禅口石傲长假嘴可杖钾翅扮拐,工‘兴巡自.穷姐︵扮川留报︶甘裸翻翻扭帐洲网故玻晌杯北朝。l例8年河北景县出土。高6 .7厘未,口径10.3厘来,底径4.6厘未。 长.陶牛率(本辕后配)北齐(天保十年)。1955年山西太原演坡强肃俗墓出土。束高29厘未,牛高22.6厘来,蓬长邓…  相似文献   

13.
甘肃河西魏晋画像砖画面固色及砖体脱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X 射线衍射仪对高台骆驼城魏晋墓出土画像砖盐碱成分进行了分析 ,并与河西其他地区 (嘉峪关等地 )进行了比较分析。针对河西地区画像砖的特点对画面进行了加固 ,对砖体进行了脱盐 ,达到了有效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文化艺术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优良传统。即以人物画来说,汲县出土的《水陆攻战图》铜鉴,刻划人物达二百九十多人,距今已有二千五百余年的历史。一九四九年长沙陈家大山楚墓中出土的帛画,人物造型更加生动,具有典型的民族风格。其后的秦代画象砖、汉代墓葬中的帛画和壁画,都刻划或描绘了大量生动逼真的人物形象。但这些都是无名画家的艺术创造。在我国绘画史上有高度成熟的艺术品传世,并能独树一帜,对后来我国人  相似文献   

15.
张宝玺主编的《嘉峪关酒泉魏晋十六国墓壁画》 ,由甘肃美术出版社于 2 0 0 1年 7月出版。该书收录了嘉峪关魏晋壁画墓 1、3、4、5、6、7、1 2、1 3号墓及酒泉丁家闸 5号墓、十六国壁画墓等的壁画50 0余幅。这是该墓群 1 972年清理发掘以来 ,首次刊出全部壁画 ,而且选用了出土时拍就的照片。编排顺序是依清理发掘时的编号为序。嘉峪关、酒泉魏晋十六国墓室壁画 ,与其他地区墓室壁画所不同的是 ,它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社会现实生活情景 ,诸如农耕、园林、养殖、畜牧、狩猎等生产活动和出行、宴饮、庖厨、屠宰等社会生活 ,这是很少见的。这些形…  相似文献   

16.
笔者曾在“运东地区试题交流模拟卷”上出过这样一道组合型选择题: 下图是《魏晋汉人胡食(嘉峪关魏晋墓砖壁画)》,有人据此得出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①说明当时社会动荡,人们饮食不讲卫生②说明少数民族吸收了汉族文化③说明汉族吸收了少数民族文化④体现了当时民族融合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教育革新》2010,(4):F0004-F0004
1996年8月,美丽的嘉峪关路小学落户于东岗经济开发区。学校占地面积5000余平方米。目前共有18个教学班,1107名学生,47位教职工。专任教师中有高级教师32人,一级教师13人。本科学历的教师占57%。  相似文献   

18.
画象石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造型艺术,题材往往是写实的,反映着古代社会中的风俗制度。正如俄国作家果戈里所喻:它们是“石头的史诗”,因为在它上面能读到各个不同民族的历史。一画象石的起源和它的早期作品产生画象石的正确年代,因历史久远,难以(?)考。依照目前考古材料,在新疆西北部的霍城、昭苏和特克斯以及南疆和(?)鄰近的皮山,都曾发现过刻在  相似文献   

19.
耪被画象石柬汉。江苏徐州市锏山县出土(本刊千1957年第12期管刊出过霰图片的一部分,见上图)。商95.5厘米,长221厘米,厚:,9厘米。盐场百旅砖束汉。宽四一一九五二年四川成都青枉妓出土。高四六二匣来,厚六厘来。五厄来,“迸年宜舟大宜子孙” 娜株束汉。1058年新组民丰出土。长45厘来,宽17厘来﹄L.乌季-’廷备拼扩耘rr‘尹垂罗蕊口.沐.护勺福吁卜巾■ ■ ■索汉(J|I韧元年)。1956年广柬广州扁磨商出上。长41.2厘米,直40睡米,高29.6厘米。 ■釉囊曩舶东汉。1956年河南陕县刘家蕖出土.商58厘米.中国历史参考图片(十七)$中国历史博物馆~~…  相似文献   

20.
新疆屯垦制度管理事关屯垦绩效,关乎国家整体战略利益。因此,对以汉、唐、清等时期为代表的中国历代屯垦管理制度的发展过程研究后,认为保障西北边疆安全是屯垦制度完善的外在因素,国家的实力与战略重心是屯垦管理制度的内在动力,多种形式的屯垦是完善屯垦管理的重要途径。这些屯垦管理制度动力机制的总结,既丰富了新疆屯垦史研究的内容,又为新疆兵团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