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谈"中国法制史"网络课程栏目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制作的"中国法制史"网络课程被教育部专家点评为"文科模式",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制作者对网络课程的准确定位,表现在课程制作上就是各个栏目的设计以及栏目之间的有机配合.本文从网络课程要借助互联网的四大优势实现教学全过程的角度出发,介绍了"中国法制史"网络课程的栏目设计,包括主栏目设计和辅助栏目设计.  相似文献   

2.
网络课程发展性评价"三螺旋"结构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课程评价是网络课程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只有综合、客观、多维地评价网络课程,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本文基于网络课程本身的特点和要求,在对具有代表性的国内外网络课程评估标准、网络课程教学质量保证标准和教学环境标准等成果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课程发展性评价"三螺旋"结构体系及评价方法,以期不断发展完善网络课程评价的结构体系,便于对网络课程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目前网络课程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引领式"网络课程设计模式.即通过教师引领和网络课程机制引领,促使学习者在特定时间内有目标、有计划地学习指定的在线课程内容.本文主要围绕"如何有效地组织资源""如何有效地激励学习者学习"这两个核心问题进行"引领式"网络课程设计模式探讨,针对该模式进行核心内容、核心机制和辅助工具设计,并针对学习者和教师在该网络课程模式下的实施操作流程进行设计研究.最后对"引领式"网络课程的应用效果进行预测,并对后续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根据"模拟电路"课程的特点和我院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实际,提出"模拟电路"网络课程的设计理念,给出具体的设计和实现过程,对Internet环境下网络课程的实现方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5.
课堂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场域,此外还包括网络场域、实践场域,只有"课堂-网络-实践"场域实现有效合作,形成协同效应,才能打造贯通课堂、网络、实践的立体育人模式.本文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相关课程为例,以习近平"十大网络观"为课程思政结合点,探索"课堂-网络-实践"场域协同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包括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6.
王斌 《教育与职业》2008,(14):98-99
文章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阐述了如何进行面向学习者的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开发工作,同时结合国家语委"十五"重点课题,从学习内容、学习情境、学习资源和学习反馈等方面探讨"普通话水平测试"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市场经济学"这门课程的教学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与运行有一定的差距,处于一种学生不感兴趣、教师难教的两难境地,课程教学亟待改革.成教学院"市场经济学"改革应从课程知识结构体系、课后如何进行有效网络互动教学、教学手段等方面入手,研究如何利用网络以减少成教学院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过分依赖,达到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有机统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基于网络环境的高校"两课"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网络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在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基础上萌生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基于网络环境的网上资源共享的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不但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创新和实践能力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效地利用了网络信息的广泛性和资源共享、交互性强等优势,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两课"教学的"个别化"与"协作化",极大地提高了"两课"课程学习的互动性、探究性和实效性,对于在"两课"课程课堂中有效地开展素质教育有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目前我国网络课程建设和开展的现状来看,绝大部分课程仍是在传统的"泰勒目标模式"下进行开发的.然而在信息化学习型的社会中,网络课程不应该仅仅是传统课程和多媒体教材的网络版,而更应注重如何让学生在数字化内容的学习中成为个性充分发展的人,实现真正的有效学习.本文试图透过"过程模式"视角,并结合对现状的剖析,提出了一些网络课程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材料近代分析测试方法"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抓好课堂和实验教学、增设自选实践课、加强网络教学等方法,从课堂、实验、实践和网络学习4个层面实现了"材料近代分析测试方法"课程的研究性教学.多年的改革与实践结果表明,这种模式对学生深化课程学习、培养创新能力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7.
18.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9.
在秦朝之前"玺"和"印"是同义词,都是指印信、图章,没有尊卑的差别。秦朝以后,皇帝的印信专称"玺",臣民的印信、图章通称"印"。"秦印"和"秦玺",就战国时期来说所指称的内容是相同的,是同义词。就秦朝以后来说,"秦印"和"秦玺"的词义都缩小了,"秦玺"由通称变成了特称,专指皇帝的印章,"秦印"指称皇帝印章以外的印章,"秦印"和"秦玺"变成了在词义上互补的两个概念,成为类义词。  相似文献   

20.
句法分析中,“V个VP”结构常以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吸引专家、学者们的注意。他们的研究视点大多聚焦在“个”的性质上,而对“VP”的重视不够,即使在论述“个”时也是说法不一。从“具体与抽象”、“指称与陈述”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个”字的性质日益边缘化且在与“VP”搭配中存在“游移”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