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9 毫秒
1.
《尊重·基础道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是北京市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它首次提出“基础道德”教育的观点,并把“尊重”作为道德教育的一个基本点,旨在从道德的基础性方面探讨德育的实效性。课题研究历时7年,在中小学、幼儿园干部教师及学生家长中引起很大反响,并于1999年召开了全国研讨会,2001年通过专家鉴定,被认为“研究成果达到同类研究先进水平”。在“九五”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将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为“着眼人格素质,实施‘尊重’教育———深化基础道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现已被中国教育学会立项为“十五”科研规划课题。本刊自1996年开始一直陆续报道课题的研究成果,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从本期开始,我们在《育人经纬》栏目中设《着眼人格素质,实施“尊重”教育专栏》,将继续追踪课题的研究动态,及时报道课题的研究成果,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尊重"教育课题在中小学以"尊重"教育为切入点加强学生的基础道德教育,又以点滴的情感态度与行为习惯的培养为切入点推动"尊重"教育的开展.这是近年来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次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耿玲先 《时代教育》2007,(7Z):147-148
长期以来,学校道德教育实效性低下的现象一直非常突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不尊重学生是根本原因。因此,尊重学生是提高学校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关键。本文认为,学校道德教育是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和完善人的专门性教育活动,应以尊重学生为基础和依据,找准切入点,抓好着力点,聚焦关注点,最终落实到落脚点,以切实提高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课题名称:《当代中小学生基础道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类别:北京市重点学科分类:德育课题承担人: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局侯守峰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8号100010从德育切入,以“尊重”作为基础道德研究的起点,研究如何提升人的地位和生命的质量,试图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寻找传统教育与现代道德的最佳结合点,思考东西方文化的融汇点,探索实施尊重教育的原则、方法和途径。一、探讨尊重教育的基本内容1.尊重教育是指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在自己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个性,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相互…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经济和道德的关系入手 ,提出实施公民道德建设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认识问题 ,即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道德滑坡现象的本质 ;并通过对以往道德教育效果不佳进行归因分析 ,得出尊重和满足主体的道德需要是道德教育的切入点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德育中,存在“三多一少”现象。即:教育名目多、学生行为规范多、自上而下的活动多,而教育实效少。惟其这“三多”而又“一少”,人们自然会想到从如此复杂而又低效的德育中,寻求“道德教育的切入点”。问题在于“切入点”到底是什么意思,如何寻求“道德教育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采用内容分析法,以《比较教育研究》、《全球教育展望》和《外国教育研究》等三种期刊中关于道德教育的研究论文为样本,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道德教育领域中"比较研究"的状况、特点与趋势。通过分析发现,我国教育研究者对国外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日益深入,但在研究深度、研究视野、研究内容等方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8.
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人教版《思想品德》教科书中的公民教育价值取向进行研究,笔者探讨了道德教育价值取向。结果表明:两版思想品德教科书内容中的道德教育,实现了由阶级道德向公民道德的转变,公民道德是有阶级性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德育切入点;转型期我国思想品德课程中的道德教育面临的选择是主体道德人格培育。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 ,要增强其实效 ,必须树立新观念 :加强人学研究 ,尊重人的需要。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和中外道德教育的历史经验教训中 ,阐述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质 ,得出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的切入点是尊重和满足人的需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在多元时代下的道德教育推崇尊重个体、尊重多元,但也给德育带来了困惑.本文对威廉·贝内特的<美德书>进行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借鉴与思考,提出在多元时代下德育所应坚持的德育阵地:道德取向的"和而不同"、道德主体的"学生中心"、德育途径的"对话道德",使学校道德教育在多元时代下依然承担着提高和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重任.  相似文献   

11.
在《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中贯彻“七一”讲话精神,要抓住实施以德治国方略这个中心线索,把以德育人作为切入点,突出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提高贯彻的针对性,要遵循思想理论引导和知行统一原则,保证贯彻质量,要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与学校党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营造优势互补的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12.
杨祖涛 《教育与职业》2007,(33):138-139
康德“人是目的”的绝对命令,不仅为道德实践提出了绝对目的,还指出道德教育必须先验地以人为目的,尊重人格尊严,这样才能使人自己展开理性的翅膀,形成自己的道德人格。所以,当代高校道德教育应当重视个体的道德需要,以人为本,突出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人类在推动科技进步与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肆意掠夺自然,最终面对的则是自然的惩罚。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人们应该爱护自然,维持生态平衡。要使人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道德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徐莹所著《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14.
侯守峰在《北京教育》1999年第10期撰文介绍了已进行四年多的“尊重·基础道德教育”课题研究进展。`以“尊重”为突破口的基础道德教育从“重人格 ,立规矩”入手 ,包含五个维度 :尊重自己 ,尊重他人 ,尊重社会 ,尊重自然 ,尊重知识。五个维度是一个统一体 ,它以人为本 ,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 ,为学生的发展创设教育情景 ,提供教育环境 ,启迪学生的理性思维 ,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它以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意识为轴心 ,以“尊重自己”的教育为起点。“尊重自己”的教育活动内容是 :了解自己 ,认识自己 ,接纳自己 ,保护自己 ,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15.
“两课”教学创新应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应在尊重道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下,促进学生主体性道德素质的发展,真正地达到“两课”教学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6.
尊重--鉴别两种道德教育的核心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实效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长期推行一种重在“教道德”,热衷灌输,轻视甚至反对“学道德”的道德教育。实施重在“学道德”的道德教育,关键是要把尊重作为道德教育的基础。尊重包括自我尊重和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的尊重。尊重是道德需要的核心,尊重是道德学习的基础,自尊是自我调节系统的动力。尊重基础上的道德教育特点是:确信道德潜能,发现道德需要;保护道德潜能,培养道德需要;发展道德潜能,引导道德学习。  相似文献   

17.
以公民道德意识为切入点,比较欧·亨利故事主题相似的两部短篇小说《紫裙》和《绿门》,通过探究小说主人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善良仁慈、自我牺牲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格,来挖掘这两部作品的道德教育价值,使读者获得真、善、美的心灵启迪,呼吁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相似文献   

18.
教师书宬     
《教师博览》2005,(8):56-56
《道德教育哲学与素材》丛书,《道德教育原理》,《美国人的道德教育》,《美德书》,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1月4~7日,第九届UNESCO-APEID教育国际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亚太教育创新为发展服务”。受APEID委托,11月6~7日中国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与中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合作主办“学校道德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圆桌会议,作为本次大会的分会场。“学校道德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圆桌会议邀请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朱小蔓教授、英国《道德教育杂志》主编莫尼卡·J·泰勒、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弗朗西斯·斯贡梅克尔教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德赖特·鲍伊德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岳晓…  相似文献   

20.
目前 ,学校道德教育低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道德教育方法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因此 ,是否有好的教育方法乃是道德教育成败的关键。一、灌输式道德教育方法的弊端道德教育的方法必须是道德的 ,在实施过程中应坚持对受教育者自由、自治及情感的尊重。而传统的道德教育方法是一种灌输的模式 ,它导致教育效果的低效甚至负效。朱智贤先生主编的《心理学大词典》对灌输解释为 :传统的道德教育的方法之一 ,不考虑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 ,单方面强迫性地向儿童灌输道德概念、提出道德要求的方法。灌输是导致道德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