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这一命题违背了辩证法的基本精神,也不合于逻辑和事实。一般的、抽象的运动和一般的抽象的静止都是绝对的,个别的、具体的运动和个别的、具体的静止都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矛盾就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对立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本质属性。只有弄清这两重属性及其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矛盾范畴。对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目前理论界的流行说法是相对和绝对的关系。其理由是:第一、同一的相对性和斗争的绝对性同静止的相对性和运动的绝对性相一致。承认了静止的相对性和运动的绝对性就必然要承认同一的相对性和斗争的绝对性。  相似文献   

3.
“公社能不能领导学校教育?”在我校也有一些教师怀疑过和争论过。有的人认为,政治上可以领导,业务上不能领导,其理由是:公社干部出身于工农的多,不懂教学业务,抓不住知识分子的特点,要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才能领导。另一种人口头上承认公社对政治业务都能领导,但一旦接触到实际问题时,却表现了这个“承认”是口服心不服。这些表现  相似文献   

4.
一、不定项选择题(本题为不定项选择应,在每小月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事个选项正确.) 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句诗表明了(). A坐在地上的人是绝对静止的; B坐在地上的人相对地球以外的其他星体是运动的; C人造地球上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以上说法都错误2.摇动苹果树,从同一高度一个苹果和一片树叶同时从静止直接落到地上,苹果先着地.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苹果和树叶做的都是自由落体运动; B苹果和树叶的运动都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C苹果的运动可看做自由落体运动,树叶的运…  相似文献   

5.
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与“无赖打官司” 被列宁誉为“辩证法奠基人”的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了“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著名命题,形象地阐述了运动的绝对性,无论何时何的运动都无条件的存在着,表明了他的“一切皆流,无物常住”的辩证法思想。但是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却把老师的名言发挥为“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认为万物只是一阵风,瞬息万变无法捉摸,从而得出了万物变动不居,一切都在“亦此亦彼”之中的相对主义结论。这就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和物质的相对稳定性,把老师的辩证法弄成了诡辩。  相似文献   

6.
有这样一道判断题:“被除数就是分数的分子。”有的教师认为这一命题是正确的。其理由是:《小学数学》第十册第91页告诉我们,当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要用除数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可见,被除数就是分数的分子。而有的教师则认为这一命题是错误的。其理由是:分数的分子相当  相似文献   

7.
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对与绝对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教学和研究中,一直没有解决。要解决这两个问题,首先应从列宁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思路着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包括列宁在内。都没有在客观真理的意义上承认绝对真理,任何客观真理都只能是相对真理,而不能既是相对真理又是绝对真理。“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命题,是列宁在比较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以后提出的,是为了划清两种发展观的界限,而不能把同一性和斗争性与有条件和无条件或静止与运动简单对照起来理解。  相似文献   

8.
在复习课上,碰到了这样一道判断题:一个二位数乘以8,积可能是二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 学生独立判断时,有的判对,有的判错。交流时,面对学生的意见分歧,我采用延迟评价的方法,把裁判权交给了学生。(以下s代表学生,T代表老师) s1:“我认为是对的,我可以举例证明:10×8=80,积是二位数,80×8=640,积是三位数。” s2:“我也会举例。” 听取同伴的意见后。判错的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认识史上,对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的问题,存在着两种见解,一种是唯物辩证法的见解,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形成了两种对立的发展观。在这两种发展观之间存在着三个原则性的分歧:即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分歧。但是,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唯物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最根本的分歧。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其它分歧,归根到底都是由承认不承认矛盾这一根本分歧引起的。理由如下:第一、联系观点与孤立观点的分歧,是由承认矛盾和否认矛盾这一根本分歧引起的。形而上学的第一个特点是孤立地看问题。这种发展观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看成是彼此隔离的,没有联系的,任何事物的性质和状  相似文献   

10.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数学命题也不例外,课本中有很多命题通常是某个运动过程中的特殊情形。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运动角度探索改造这些命题,恢复它们的本来面目,不仅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问题,系统掌握知识,还能提高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11.
每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都与其社会职责一一对应,一个人如果站错了位置,就会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对社会造成危害。“非会”而“教”混淆了学习的初始阶段和进行阶段的界限,使“教”延伸到学习的进行阶段,是“教”对“导”的越位。现行教育一方面在宏观上夸大了“育”的职能,使“育”的职能泛化,同时在“又红又专”这个微观正确价值取向上有所欠缺,以德治国更是它律对自律的越位,使“育”承载了连法律强制都不能完成的职能。教育的最致命之处在于它否定了学生的成长是一个始终向前的过程,它只承认学生始终处于“非会”和“非善”,不承认学生的发展,是静止的观点,是对客观规律的不尊重。  相似文献   

12.
整个宇宙是由运动着的物体组成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所以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体的静止只是相对的,平时我们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参照物选择得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例如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人,如选择车厢为参照物,则人是静止的,如选地面为  相似文献   

13.
静止是唯物辩证法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完整准确地理解静止,有利于我们完整准确地掌握辩证唯物主义。但是,迄今为止,在对静止的本质规定的看法上,认识很不一致。如有的同志认为:静止“是事物的量的逐渐积累过程”,“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式”。有的同志则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笔者认为,上述定义都是不够科学的;静止的科学规定应该是:静止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及其不变属性。为此,谈点个人看法。静止与运动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因而静止的科学含义只有在对运动的科学含义的正确理解中才能确定。恩格斯给运动所作的科学规定是:“运动,就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就它被理解为存在的方式,被理解为物质固有属性说,它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  相似文献   

14.
物体空间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大量事实表明.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做机械运动.根本不存在不运动的物体.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在研究物体时.说物体在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相似文献   

15.
袁桐 《数学教学》2006,(10):37-38
经常见到以椭圆的内接矩形为背景的命题,命题者似乎认为“椭圆的内接矩形的边,平行于椭圆的对称轴”是“很明显”的结论.甚至有人还说出理由:“轴对称图形的内接对称图形,其对称轴互相平行”.其实,举一个反例,就可以说明这个“理由”是站不住脚的: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正方形的内接正方形其对称轴就不平行.  相似文献   

16.
分析全国各地历年中考物理试题,本章考点有三个.考点一相对运动(运动和静止)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太阳系中,只能说“地球绕太阳运动”,而不能说“太阳绕地球运动”;B.汽车驶过一座桥梁,只能说“汽车是运动的”,而不能说“桥梁是运动的”;C.一座房子造好后,固定在地面上位置不变化,所以它是绝对静止的;D.宇宙是由运动着的物质组成的,自然界中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物体.(1992年,浙江省)[分析与解]研究物体是否运动,应选择一个标准的物体(即事先假定为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  相似文献   

17.
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胡锦涛总书记首次提出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命题,这个理论命题是我们党对自身执政规律认识的升华,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是党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关键;离开先进性,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理论上就会失去存在的理由,在实践上就会失去存在的基础。一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杀盗非杀人”的命题记载于《墨经》的《小取》篇。研究墨学的大多数学者认为,《小取》为墨家后学所作,并且不是出于一人之手。根据侯外庐等人的研究,《小取》“大体可断定为写成于荀子《正名篇》之后。”(《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第483页)如果这个断定是正确的,那么从荀子在《正名篇》中对“杀盗非杀人”命题的非难可以看出,此命题早已在《小取》成书以前就已存在并引起了人们的注目。由于荀子对“杀盗非杀人”命题的来由没有明确交代,我们不能绝对肯定荀子所批判的命题就是墨家的命题,但是,从《小取》对这个命题的阐述可以看出,这个命题就是墨家的命题。后期墨家就这个命题遭到的责难在《小取》中回答说:“盗,人也;多盗,非多人也;无盗,非无人也。奚以明之?恶多盗,非恶多  相似文献   

19.
在一次小学自然阅卷中,有一道判断题是“人是脊椎动物( )”。当时有很多教师对这一命题存在分歧。有的认为这个判断是错误的。比如本刊一九九八年第1、2期中刊载的湖北省天门市多宝镇三环小学陈春清老师的见解。陈老师认为“从生物划分的角度而言,人的确是脊椎动物,但人类早已区别于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几何学是一门严密的逻辑演绎科学,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欧氏几何让“世界第一次目睹了一个逻辑体系的奇迹,这个逻辑体系如此精密地一步一步推进,以至它的每一个命题都是绝对不容置疑的。”在几何证明中,人们看到的尽是“因为……,所以……”,按步就班一步一步推进,看不到直觉思维的存在与作用。这就给人们一个感觉,似乎在几何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是不需要直觉思维的。本文试图阐明这是一个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