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体现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的理念。因此,数学情境的创设既要体现知识与能力的价值,又要体现人文价值,关注学生精神世界,使数学题成为学生与知识、情境、教师对话、心灵交汇、情感交流的载体。因此说有价值的数学情境应该是与学生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系有密切关系的,  相似文献   

2.
《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体现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的理念。因此,数学情境的创设既要体现知识与能力的价值,又要体现人文价值,关注学生精神世界,使数学成为学生与知识、情境、情感交流的载体。  相似文献   

3.
《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体现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的理念。因此,数学情境的创设既要体现知识与能力的价值,又要体现人文价值,关注学生精神世界,使数学成为学生与知识、情境、情感交流的载体。  相似文献   

4.
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句话:数学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体现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的理念。由此可见,教师在设置教学情境时,不仅要考虑到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而且要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让人文价值在情境中得到有效体现。那么,什么样的数学情境才是有价值的呢?笔者认为,数学情境只有与学生的生活和知识积累相联系,学生在情境中触发思维,激起他们的积极思考能力,让他们通过情境产生更多的联系,逐步将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与经验等唤醒,才能算是有价值的睛境。那么,如何通过隋境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呢?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5.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程、新课堂的亮点.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标,要求问题情境既要有良好的数学思维材料,又要渗透一定的情意活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倾心关注学生的感受,体现数学教学的本质,凸显数学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要有过程性目标.这个过程性目标实际上是让学生经历发现知识、获取知识整个过程,获得良好体验.小学数学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体验,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中感受、体会、理解数学,积极探索、大胆发现,并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7.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对获取知识产生兴趣,在渴求获得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思维能力。而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的根本动力便是一个字——"情"。在教学中所谓的"情"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即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另一方面是情境,即有意识创设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想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需要从情感和情  相似文献   

8.
借助多媒体的优势创设数学情境,能更好地关注学生已有经验,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凸显数学情境的学科性与艺术性。一、关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让数学情境具有现实性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  相似文献   

9.
情感、态度、价值现,最能体现学数学的魅力和价值.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本,不仅要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要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爱他们,尊重他们.教师应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从学生的情感变化、情感体验入手,把数学教学与情感教育结合起来,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0.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那么怎样走进生活学数学,提高课堂效率呢?下面谈几点自己的体会。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生活数学"情境就是模拟生活、再现生活,使课堂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要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十分重要. 一、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数学课堂教学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一方面,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要求,从学生自己已经有的知识出发对教材进行适当地调整,将教材的知识生活化、情境化.另一方面,要让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一、重情境创设,调动学生学习情感  相似文献   

14.
正数学学科有抽象性的特点,要想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情境化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创设情境开展活动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师生之间通过活动交流情感,共同进步提高的过程。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应该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要从学生身边的事、熟悉的事入手开展教学。我们的课堂应该使学生感到既熟悉又陌生,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情境化教学能够最大地体现这一点,有效提高我们的数学教学效率。情境化教学时情与境的融合,是情感沟通与知识传授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学既要立足现实,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又要关注长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数学的思想和思维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境;要开展合作学习;要关注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6.
例题的价值体现不仅要有增加知识、培养能力、启迪智慧的"基本功效",还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目标":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索、灵活思辩中培养思维习惯、发展创新意识和提升数学素养.本文以例题选择为抓手,从依据课程标准,提升数学素养;重视例题选择,增强创新意识;落实目标达成,关注学生发展三个角度进行了思考,指向"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不同的数学体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例题的价值体现不仅要有增加知识、培养能力、启迪智慧的"基本功效",还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目标":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索、灵活思辩中培养思维习惯、发展创新意识和提升数学素养.本文以例题选择为抓手,从依据课程标准,提升数学素养;重视例题选择,增强创新意识;落实目标达成,关注学生发展三个角度进行了思考,指向"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不同的数学体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应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之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具有时效性、层次性、发散性、开放性、趣味性,富于挑战性,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数学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重视学生的数学情感体验与发展,让学生在情感与意境的最佳组合中获得数学知识,提升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9.
情境创设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新亮点,它能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数学情境是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知识的智力背景,它能加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的活动中.那么,怎样创设数学情境呢? 一、情境创设要有目的性 创设情境必须目的明确,要为教学服务.如果是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要有创意和启发性.这样的情境才能真正为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创设情境,那就是一种无用的教学情境.情境内容和形式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低年级学生,颜色、声音、动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到了高年级,则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上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对数学学科教学而言,新课标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学生不仅仅要学习知识与技能,更要体现学生的情感与价值的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