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墙壁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有效载体和表现形式,是学校文化精神、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的显性呈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因此近年来很多学校都积极地开展让墙壁说话的活动,在校园墙壁上大做文章。校园的墙壁固然开  相似文献   

2.
学校墙壁文化是学校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科学、布局合理的墙壁文化会让学校的墙壁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如何突破千校一面的模式构建特色墙壁文化,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校训训了谁     
《中国德育》2012,(12):5-8
文化育人是德育的重要方式,校训是文化育人的有效载体。 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凝聚着科学的教育思想,象征着理想的育人目标,彰显着个性的办学特色,饱含着丰富的文化积淀。几乎每一所学校都有校训,有的高悬在楼宇之顶,有的镌刻在墙壁之上,有的印制在画册之中。  相似文献   

4.
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也是学校校风的具体表现.创造一个优美、舒适、整洁的校园环境是每一所学校共同追求的目标,而校园墙壁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努力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校园墙壁文化构成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学校的长廊,尤其是各楼之间的连廊,原本是一条供师生遮阴避雨的走道,却因为有了以走廊墙壁为主要载体的文化布置,成了学校"环境育人"的阵地。校园文化长廊的布置,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在学校主干道的文化长廊设计方面,应遵循一定的策划规律。沈曙虹先生作为我国当代学校文化建设运动的发起人之一,在学校文化长期策划研究的基础上,曾提出了三条精辟的设计思路:一是办学理念视觉化,二是学校历史环境化,三是地域文化校园化。  相似文献   

6.
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要让传统文化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我们可以构建传统文化的"陆海空"立体网络,实现校园全方位覆盖。让所有学生看得到、听得见、动手写、动口说;让墙壁说话、花草赋诗、设施传递;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把传统文化融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一、校园1.学校可以把上下课铃声设置为传统文化内容,可以利用校园广播系统,在上课前、下课后播放《千家诗》中的一首或  相似文献   

7.
让无声的墙壁会说话,让会说话的墙壁更精彩。墙壁语言是班级重要的文化载体,在班集体的建设、班风学风的形成以及教室环境的美化上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笔者总结出以下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8.
特殊教育学校墙壁文化的设计要体现人文关怀,要注重残疾孩子的缺陷补偿,要独具特色,要注意培养和张扬学生个性。只有当特殊教育学校的墙壁文化设计遵循这些原则,设计得体、运用得当,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墙壁的德育、智育、美育等功能,才能对残疾学生起到正面的、积极的熏陶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学校文化?我们在学习、借鉴、探索中,对“学校文化“的认识从模糊逐渐清晰起来.最初,我们将学校文化粗浅地理解为在学校营造一些文化的气息,比如制作一些标语、口号,在墙壁、橱窗搞些宣传栏,建立读书角等.……  相似文献   

10.
许多学校片面理解了墙壁文化,过多地在形式上大做文章,变换花样。墙壁文化建设出现了惊人的相似,大同小异,千校一面,出现严重的“格式化”倾向。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张兵 《江西教育》2012,(25):26-27
班级墙壁布置是班级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每月都会进行班级文化展评活动。可是,有些班主任,永远是把几幅学生作品简单地张贴在墙上,体现不出班级特色。如何让班级墙壁上的文化灵动起来,让墙壁"会说话"——体现班级特色呢?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我校的办学理念是:人文办学,质量立校,特色强校,和谐兴校,学校努力让这一理念贯穿于学校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营造高品位的学校文化。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形成了学校自己的办学模式,即"挖掘课程建设的内涵,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因为课程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课程里蕴藏着学校文化基因,它的特色决定了学校文化的特色。所以我们特别重视课程的建设。一、校园环境做成了隐形课程,形成环境育人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建设以学生为根本的创意校园,提升文化品位,强化育人功能,展示学校的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学校把特色鲜明的校园环境做成了隐性的课程,使每一面墙壁都起到育人的效果,让校园每一个角落  相似文献   

13.
席小东 《考试周刊》2014,(65):184-184
<正>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组织和实施学校各项工作的基本单位,是学校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政策和践行各种教育理念的基本载体。班级文化建设包括硬文化和软文化两部分,笔者所指的硬文化是以物质形式存在的可见、可触摸的,以及以其他形式存在但可听、可感受的文化。如黑板报、班级标语、班训、班徽、班级桌椅的摆放、教室墙壁的布置等,可以说是显性的班级文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14.
让无声的墙壁会说话,让会说话的墙壁更精彩。墙壁语言是班级重要的文化载体,在班集体的建设、班风学风的形成以及教室环境的美化上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笔者总结出以下设计原则。一、切合实际,忌简单模仿墙壁语言内容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从班级建设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做到有的放矢,讲求实效,切忌形式主义。简单模仿名人名言或者  相似文献   

15.
李彬 《教书育人》2009,(9):25-25
作为农村学校,一提到学校文化建设就会想到校园中的标语牌、墙报栏和布满学生作品的墙壁等,其实,这是对学校文化的片面理解.学校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者相辅相成,构建了学校文化的系统工程.通过多年的实践体会,笔者认为,创建学校文化特色要凸显以下"四性".  相似文献   

16.
正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硬文化是指显性的物质文化,如教室的摆设、布置,墙壁的装饰,标语张贴等。软文化是指隐性的精神文化,如班规、班风、学风等制度文化、观念文化、亲情文化和行为文化。在学校里,我们许多班主任都非常重视班级硬文化的建设,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了许多色彩丰富的名人警句、活动图片和学生手抄报等,教室被打扮得异常艳丽。我们班也不例外,孩子们暑假活动的精彩照片、他们创作的树叶贴画、设计的"我的梦想"手抄报等,我都贴到教室后面的墙壁上。图书角的墙壁上还张贴了"书山有路勤为径"的诗句,还有文明  相似文献   

17.
《中国德育》2011,(5):97
河北省鹿泉市李村镇中学坚持"德育为先、以德促智"工作思路,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学校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重点营造了墙壁文化。每一面墙壁都成为学生净化心灵的无声教师。学校利用节日开展了不同主题的教育活动。如:四  相似文献   

18.
由于文化具有自身的特点,学校文化建设要站在文化的高度,遵循文化的规律,运用文化的方式,才能取得成效。根据学校的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载体,形成学校特色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式。建设的路径主要是:从学校历史发展、学科及其特性、学校所处地域、典型风物中选择载体;通过将载体融入学校文化,探讨特色文化的内涵,凝练特色文化的表述,形成学校特色文化;通过创设标识、创建项目、综合设计,在传播、践行中丰富和发展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19.
吴扬 《教书育人》2008,(7):10-11
由于文化的多元性和发展性,在学校文化现象中,时常出现一些与教育文化不相一致的成分,而且也是以实物载体、言行载体、文字载体和文艺载体的形式呈现,这类现象可以被界定为学校的非主流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0.
学校文化,是近年来教育管理中被越来越关注的话题。什么是学校文化?我认为,"学校文化"不能粗浅地理解为在学校营造一些文化的气息,比如搞些温馨的提示语,让墙壁说话;贴些鼓励性的学习语录,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等等。台湾著名学者龙应台女士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关于文化的话:"人本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