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毋庸多说,然而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正面临着严重的挑 战.教师不愿上语文课,学生也没有兴趣上语文课的现象普遍存在.影视文化在当代社会时时刻刻都在影响我们,影响我们的学生,学生平时学习忙没有时间阅读其他书籍,而电视是他们扩展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影视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可见一斑.影视文化对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利用好这把剑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如何引导.用得好学生自然爱学、乐学.  相似文献   

2.
<正>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力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身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切感受到课程改革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学习、探究、展示的平台。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在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一、转变观念,以人为本教师只有真正改变观念,把自己看作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才能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工具,掌握工具必须具备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在学懂语文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能力为重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善于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显现出求知若渴的状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已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创设的最佳环境.过去的语文教学教师只看见卷面成绩,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4.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因此,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常常高度关注的是学生,而不自觉地忽视了教师.殊不知,教学效率特别是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取决于“教师元素”.  相似文献   

5.
莫凉会 《考试周刊》2011,(49):60-61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非滔滔不绝地说,学生默默聆听,而在于引导启迪。"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能动性,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解读课文,即把"为教师好教",以教师为本体、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转变为全面依靠学生、"一切从学生出发"、"为了学生好学"、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语文教育目标一直侧重于道德思想教育,而在实践中,有些教师是既不侧重于德育。也不侧重于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他们拘泥于一字一词的教学.把大量的课时与精力消耗在字词教学上.几乎快把语文教育搞成了乏味的识字活动.导致我们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  相似文献   

7.
罗玉凤 《广西教育》2012,(29):70+78-70,78
“教语文,要紧的是把学生的心抓住,使学生对语文有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感情、求知欲,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自然而产生的,是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长期地、耐心地、细致地启发、诱导、培养形成的。”所以如何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探求动机,激发他们对语文学科的浓厚兴趣,就成为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高楠  陈建平 《现代语文》2013,(6):143-145
"每一个学生都是语文天才。要善于发现、顺应、养护他们的言语天性与个性、潜能与才情,让他们的言语生命得到最大发展,从而使他们找到归属感和尊严感。"当被尊称为语文教师的我们为每次布置作文教室里总会响起的哀怨声而苦恼时;当被尊称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发现学生作文一篇不如一篇而叹息时;当被尊称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因学生对我们呕心沥血批改的作文漠然置之而愤恨时,当被尊称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在面对潘新和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和组织者".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既要用好语文这门工具,又要凸显小学语文的人文精神和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教师要把学习的主权交给学生,从他们的学出发,为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创造条件.现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谈谈我的点滴体会与收获.  相似文献   

10.
我们说的语文教学模式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而采取的各种教学方式。语文教学模式一般有这样几种:注入式,启发式,讨论式,练习式,自学式。注入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由教师包办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不是旁征博引,就是复述教材内容,或者是把一些现成的结论介绍给学生.这种模式的目的是要求学生记住  相似文献   

11.
刘世丽 《学周刊C版》2011,(12):137-137
语文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生活。面对隐痛重重的语文教育现状,要想改变现状就得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教学的强烈愿望,将语文教学转化为学生生活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学习中更好地生活。而这些都需要语文教师把语文教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12.
学生写作兴趣、写作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我们教师努力尝试、不断改革的目标.但是,在我们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对写作的教学比较忽视,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字词句的教学上,认为写作教学是中高年级的教学任务,因此,忽视了对学生的写作训练.另一方面,课程改革的实施,语文教材的更新与整合,给我们教师与学生带来了许多的好处,彰显了许多语文教学的优势.同时,新的语文教材中大量的识字任务,也使得我们的语文教师把大量的时间安排在识字教学上,无形中也忽视了对学生应有的写作兴趣、能力的渗透培养与指导.笔者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写作训练的形式等等方面都做了有力的尝试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总结之,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怎样上好阅读课,是我们语文教师长期探讨的一个问题.“书是读懂的,而不是教师讲懂的.”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学生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在整个语文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阅读教学应把重点放在“读”字上面.教师应树立这样的思想——课文要靠学生自己去读懂,阅读课中要有琅琅的读书声.让学生在读中求知、读中求智、读中悟道.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阅读教学呢?  相似文献   

14.
黄萍 《现代语文》2007,(1):104-104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而所谓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就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审美性原则,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把语文知识和信息正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的语言技能活动.  相似文献   

15.
想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最重要的是要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则需要教师通过“搭设舞台”、创设情境、采取多种评价方式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这些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提供了正确导向,真正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形式,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在教学中,我们要尽一切可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  相似文献   

16.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需要大胆地把时间交给学生,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读前设计好明确而具体的问题和任务,让他们通过读自己解决问题.从中获得一种成就感,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把教学主体变为学生,把知识获取、能力培养的优先权、主动权交与学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联想.教师教学时的再创造实是学生心灵想象的再创造过程,教师只是一种引导,引导学生去想象、探究,教师在语文教学时,只仅仅是点拔一下,留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去再创造.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培养学生真、善、美的健全人格,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好语文教材,利用好语文教学活动,利用好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让他们成长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相似文献   

19.
大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板书“熟视无睹”,因为他们认为教师的板书没有吸引力。怎么办?我们在教学中引入“美术元素”,利用一些线条的勾勒法、简笔画、字形的变化或不同色彩粉笔的巧妙运用等等美术元素,使我们的教学板书更加直观具体、美观生动、活泼有趣,就能有效延长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增强语文教学活动的吸引力,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参与度,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领悟。一、为激发兴趣而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特别是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  相似文献   

20.
张小燕 《甘肃教育》2014,(16):90-90
正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存在很多弊端,新课改的精神要求教师把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为教学目标,让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然而,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依然没有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必须找到语文教学的症结所在,针对症结找到适当的对策,才能使语文教学达到教学目标。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没有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不强,在课堂上精力不集中,必须要教师反复提醒才能把精神集中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