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切与音变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切是东汉末年产生的一种汉字注音法,“反”和“切”都是拼合注意的间思,反切注音的基本原量为:反切上字代表切字声母,反切下字代表切字的韵母和声调,反切产生的时代距今已1800多年了,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汉字读音也在发生变化,而被切字,反切上字,反切下字义各有自己的音变条件,因此,用古反切来拼现代音,许多切语就拼不出被切字的准确读音,甚至切出来的音在今天汉语语音本系中根本就不存在。  相似文献   

2.
东晋徐邈曾为五经及《论语》、《庄子》注音,现存于陆德明《经典释文》中。徐邈生活在公元四世纪,正是社会发生大动荡、语言产生大变革时期。他的反切和直音是研究上古音到中古音发展轨迹的重要资料。清人钱大听在《十驾斋养新录卷五》中多次引用徐邈音来论证“古无轻唇音”和“古音类隔之说不可信。”其中用来证实古无轻唇音的有这样三条:  相似文献   

3.
方以智的《通雅》已广泛运用“考古”、“审音”的方法研究古音。考古包括考析古书异、历代反切、声训、方言、韵脚字、金石古异体、谐声字等,审音包括审辨辅音的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元音的舌位前后高低与唇形圆展等。  相似文献   

4.
陈澧的反切联系法对汉语音韵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其《切韵考·声类考》清声二十一类浊声十九类基本上是正确的 ,但浊声中把三十六字母的“明”和“微”合为一类 ,是一种失误。微母字多数方言皆读零声母或 V、b,只有广州话全部保存上古音 m,说明广州音最接近中古音而兼具上古音的语音特色。  相似文献   

5.
在汉语拼音拼写过程中,经常有同学把“qiu”写成“qiou”,把“jiu”写成“jiou”……仔细对比,发现学生的想法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知道,“iu”和“you”同发“优”音。“iu”是韵母,直接读出来;而“you”则是一个完整的音节,需要拼读:“y-ou-you”。如果把“y”换成“i”,“you”就变成了“iou”,也就是说,“iu”与“iou”的音也应该是相同的。那么,为什么我们在日常拼读和拼写过程中不能同样对待呢?这说明,现行的汉语拼音拼读、拼写规则存在着一定的矛盾。笔者认为,“iu”与“you”两种写法应取其一,要么取消“iu”这个韵母,用“iou”来代…  相似文献   

6.
本文重点介绍反切的起源、拼读规则及改良,并涉及其概念、作用等诸方面内容。反切是东汉末年出现的一种汉字注音方法,拼读时要注意其一般规则与变例;其局限性已经被《汉语拼音方案》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7.
《集韵》改动《广韵》反切上字的反切有2287个,透视和分析这些改动的反切上的语音信息,讨论六个问题:1.《集韵》改良反切的类型及其特点;2.改类隔切为音和切的语音信息;3.反切上字所体现的开合对立;4.反切上字所反映的洪细特征;5.反切上字所反映的声调状况;6.《集韵》发育反切说明了什么?  相似文献   

8.
反切是我国古代最科学的注音方法。掌握这种方法,对我们研究古代文化,特别是考察古今语音的变化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具体的实例,主要从声、韵、调三个方面来讲授正确拼读反切的方法,使古反切真正能够古为今用,并达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李海英 《学语文》2008,(1):45-45
反切是一种注音方法,即取反切上字的声母作为被切字的声母,取反切下字的韵母及声调作为被切字的韵及调,切出被切字的读音。如“海”。用反切注音是“呼改切”,其中 “海”是被切字,“呼”是反切上字,“改”是反切下字。目然,这个反切所注的音与今音hai仍然相合。然而由于语音的历史演变.本来依据反切下字可以得到被切字正确读音的一些反切。现在却难以拼出与被切字相同的读音,因此一些老师在利用反切注音字典的时候常常会感到不好把握。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二级语言技能目标中关于读的目标是:能根据拼读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课标对学生的拼读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新版PEP教材中增设了Let’s spell教学板块,其目的就是增强师生的拼读意识,提高学生的拼读能力,对学生的拼读技能进行有计划的、有步骤的培养。学生通过字母音、形对应关系的学习逐步掌握常用字母和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形成“见词能读”的拼读技能,科学合理地记忆积累词汇,为后续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那么,教师如何用好Let’s spell教学板块培养学生的拼读能力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做足拆、拼、读的功课,让学生在“拆”中感悟规则、在“拼”中建构规则、在“读”中内化规则,从而正确掌握音、形的对应关系,逐步形成“见词能读”的拼读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一年级的拼音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介母“i”和韵母“an”,再和声母组成音节时,如:bian、jian等,学生很难将这些音节的音发准。比如bian,按照教材的编排意图和教参的教学建议,bian应分解成b—i—an,用“声短介快韵母响”的三拼法拼读。可是,当学生用三拼法拼读这些音时,要么将“bian”读成了“ban”,要么将“jian”读成了“jiang”,发音很难一次到位。这是什么原因呢?在江苏地区的方言中,没有“ian”这个语音,“扁(bian)”发音类似于“比(bi)”,“见(jian)”常发成“计(ji)”。当学生拼读“j—i—an”时,一下子很难找到“ian”这个音…  相似文献   

12.
反切,是古代的一种注音方法,它是用两个字来给一个字注音。反切是怎样产生的呢?西汉以前还没有反切。当时的人遇到古书中难认的字,只能用“譬况假借”的方法来注音,换句话说,是采用同音字的方法来注音。这种直音法有很大的局限,因为有时找不到同音字,有时虽能找到同音字,但那些同音字却都是冷僻字,注了等于不注,于是,有了反切的发明。颜之推在《颜氏家训·音辞篇》中说:  相似文献   

13.
《集韵》改动《广韵》反切上字的反切有2287个,透视和分析这些改动反切上字的语音信息,讨论六个问题:1.《集韵》改良反切的类型及其特点;2.改类隔切为音和切的语音信息;3.反切上字所体现的开合对立;4.反切上字所反映的洪细特征;5.反切上字所反映的声调状况;6.《集韵》改良反切说明了什么?  相似文献   

14.
《集韵》改动《广韵》反切上字的反切有2287个,透视和分析这睦改动的反切上字的语音信息,讨论六个问题:1.《集韵》改良反切的类型及其特点;2.改类隔切为音和切的语音信息;反切上字所体现的开合对立;4.反切上字所反映的兴细特征;5.反切上字所反映的声调关况;6.《集韵》改良反切说明了什么?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汉书注》的齿音、喉音反切声类各自井然分立。精系齿头音与照系正齿音、照系之照二与照三及各系内部各母有明显区别;喉音反切声类“影、于、以、晓、匣” “以、定、澄”亦绝不混用。从而校正了《汉书注》声类研究中的某些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16.
文章考察论证了《广雅疏证》所使用的“轻重”、“缓急”和“侈弇”三类术语的含义和用法。“轻重”是指四声的不同;“缓急”近乎反切与反切倒用,亦可用如“轻重”;“侈弇”是指呼与等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有的合体字,就是合音字。如“甭”(béng)就是“不用”的合音。“为汉家除残去秽”的“秽”(buì)(《赤壁之战》),“指点江山如赪”的“赪”(chéng )(《过小孤山大孤山》)。也是合体合音字。大体说来,一些合体合音字的音是按反切原理读出。反切,就是用两个字拼合成另一个字的音。反切上字与所切之字的声母相同,反  相似文献   

18.
反切浅说     
壹、反切是怎么回事反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注音方法。这种方法是用两个汉字给另一个汉字注音,例如“东,德红切”就是用“德”和“红”这两个字给“东”字注音。这种方法有点象是拼音,但又不同于我们现代的拼音。用来注音的两个字,前一个叫它做反切上字,后一个叫它做反切下字,而被注音的那个字叫它做“被切字”或“所切字”。反切注音的方法是把反切上字的声母同反切下字的韵母拼合起来,构成一个新的音节,便是“被切字”的念音。“反切”本来是指这种注音方法;由于这种方法最初是称“××”,唐代以后一般均称为“××切”,后人因而把用这种方法所表示的音值也叫做“反切”了。如有人问:“东的反切是什么?”回答说:“是德红切。”其实“德红切”是反切这种方法在“东”字上的具体运用,说确切一些,它是“东”字的反切读音。  相似文献   

19.
“觥”字之音,古今辞书典籍注读不同,本文认为应读gu■ngg,其它读音均为错误。导致这种错误的原因主要是注读该字的反切下字发生了音变。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颜师古《汉书注》音切声韵分别系联后考察师古韵类开合口和重纽的性质,认为师古音切韵类开合关系相当一致,唇音字不分开合;师古音切喉牙唇音重纽韵在反切下字上无对应关系,不能用师古的反切下字定被切字属于寅A类或寅B类重纽韵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