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文汇》2005,(11):10-10
今年新学期伊始,上海市六年级学生增加了一门新课程——拓展性课程《语文综合学习》。课本中出现了一篇介绍上海方言的文章《侬晓得伐》。此文进入中学课本,在本就被认为有沪语情结的上海引起了不少争论。  相似文献   

2.
拿到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材的教师们发现,课本出现了不小的变化:30篇课文中,9篇被更换,单元顺序也做了较大调整。其中鲁迅的《风筝》等文章被删除。在一线教学者看来,新教材更接地气,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地方。八年级学生王浩然翻看了新教材后说:“没有《风筝》了,学起来就简单多了。”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具备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笔者认为,学生研究性学习兴趣的激发、巩固和提高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与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引导学生就所学文本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7分钟内44位学生"发言"没有粉笔、没有举手发言,只有一人一台电脑和高三语文老师高云的博客,近日,记者在上海晋元高中见识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打开高云老师的博客,《荆轲刺秦  相似文献   

6.
当前语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也是教师更新观念、创新教学行为的过程。要达到语“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更新,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就必须敢于“自以为非”,善于反思和批判自己的教学行为,实现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8.
普通高中课程新方案已经出台,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独立的综合课程,仍然是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然而,许多教研员、校长、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对这门新型的课程依然感到困惑:农村高中怎样开展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在学校到底怎样实施才是有效而且合理的?教师怎样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怎样评价与管理?本土的经验有没有?等等。为此,本刊特邀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香港华夏基金会与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联合项目“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典型案例研究”负责人崔允淳教授组织专栏,发布该项目组在进入学校现场开展研究的部分最新研究成果,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语文教学存在的不正常现象,依据新课标关于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真诚在教学中的作用,以及教师做到真诚教学的条件,希望引起广大教师同仁的注意。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学》2004,(7):8-9
新教材选择了更多的时文。教材内容具有时代感,无疑是培养学生现代意识的需要,而且也是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感情的前提,易与他们产生共鸣,有利于他们的接受。时代感和人文性常常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12.
许琳 《上海教育》2002,(22):18-19
在2002年11月7日的上海“动手做”教育论坛上,教育界、科技界一起把目光集中到了青少年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原教育部副部长韦钰、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张民生、85岁高龄的著名教育学家吕型伟等都就此发表了演讲。  相似文献   

13.
“教诗以诗”模式提出的背景 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目标之一。而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势必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尽可能多地为学生的学习搭建平台(或者说构建一些模式)。  相似文献   

14.
写读书笔记,这的确是个老话题,但使用新教材为什么要强调写读书笔记呢?请先看看新教材的版面是如何设置的。人教社新版高中语文教材(试验修订本)在每页的右边都留有6cm  相似文献   

15.
如火如荼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引发着一场教育的全面革新,它要求我们急切地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其中,身兼工具性与人文性重任的语文教学被推上了最前沿。成功的语文教育应该让学生拥有尽可能多的智慧(包括运用智慧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拥有健康良好的的性格习惯(包括良好的行为特征),即是说,语文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要将学生培养成人而非工具。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凸现“人”的  相似文献   

16.
课程改革是时代的要求、是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因而势在必行。在语教学中,我们要做好新理念新方法的贯彻实施工作,比如重视语教育的“人性”,构筑学生的精神家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素养,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注意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等等。这些新理念新方法在语教学中的实施是必须的,但笔以为,在实施这些新理念新方法的时候还要注意到语学科的特殊性,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注意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读了覃明才老师写的"关注生活"课例研讨,我首先想起的是许多新课程实验教师对于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担心和疑惑:许多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课活跃而热闹,学生也的确很喜欢上这类课,但是,这类课往往"语文性"不足,不像语文课,长期以往会不会使学生的语文能力无法得到真正的提高,甚至导致一代人语文水平的整体下降?我想覃老师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因为他在"后记"中就特别强调这堂课的突出特点(实际上作者想说的是"成功之处")之一是"较为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而课堂离不开讨论。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成了语文教师校本研究的课题。虽然在课改前的教学实践探求中,我们也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活动,因只注重了形式,忽视了实质,看起来热热闹闹,但收效甚微。正如学生日记所写:讨论课成了部分同学谈论电视剧剧情或交流打游戏机心得的课,那是“扯蛋课”。今天的课堂讨论应是培养学生学会质疑,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发展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学会补充,学会发表不同意见的能力课。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模式此起彼伏,层出不穷,身为农村中学一线教师的我们,也身先士卒地投入到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革中,经历了诸如“目标式教学”“拓展式语文教学”“洋思先学后教当常训练”等课堂教学模式,反思这些教学模式,有不少成功之处,但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让我们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困惑。下面提出几个自己经历和参与的改革模式中的困惑,和大家一起商讨。  相似文献   

20.
《教学月刊》2005,(5):18-20
方青稚老师是一位有思想、有学问、勇于创新的语文教师,著述丰富、成果骄人,要对他作全面的介绍实属不易,因而本文侧重介绍他的语文课程改革课题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