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译任务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口译笔记。本文以DanielGile的“认知负荷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天津科技大学本科三年级英语专业口笔译方向的学生进行的实证研究,讨论了笔记的语言选择对英汉口译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英汉口译中,译者分别使用源语(英文)和目的语(中文)记笔记,口译任务完成情况存在着显著差异:采用源语(英文)记笔记对译者口译质量的影响是正面的,然而,采用目的语(中文)记笔记使译者口译质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不但丰富了语言学研究的内容,还有效地充实了我国口语翻译研究理论,提升了口译工作的质量。本文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阐述译者在进行口译工作时的理解过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刘静 《海外英语》2011,(12):188-189,196
交传笔记是口译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也是口译训练中的一项重要技能,然而大多数的交传译员在记笔记时都存在某种程度的困难。要想提高口译笔记的质量就要了解口译笔记的性质、特点,同时在记笔记时遵循一定的原则并掌握一定的技巧,特别是符号和缩略词的恰当使用能够大大提高口译笔记的效率;另外加强训练以及增加长时记忆中相关信息的储存量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口译笔记意在帮助提高口译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口译笔记实践技巧,包括口译笔记应记的内容、记笔记的方法和笔记框架结构,以及口译笔记的符号等,对口译者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口译生成策略是一项复杂的认知过程,需要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积极参与。研究表明,在口译过程中,一个成熟的译者能同时具有两种不同的认知视线,其认知领域始终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对口译的直接对象———原文的认知;其二,是对自身口译过程的认知。所谓元翻译,指的就是译者在口译过程中,专注并有效驾驭于自身口译过程的一种认知。  相似文献   

6.
从关联-顺应论视角看《围城》中文化缺省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缺省是与认知相关的交际策略,是认知交际过程的自然结果。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它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原作者、译者和译语读者三方的认知活动。由于认知环境不同和文化的差异的存在,文化缺省的翻译给译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从文化和语言的关系入手,对文化缺省现象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以《围城》中的文化缺省的翻译为个案,从"关联-顺应"的语用学视角对其翻译过程进行了研究,并探讨在翻译过程中对源语文本中"文化缺省"现象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口译现场的紧张气氛和发言人长时间的表述会给口译人员的大脑记忆带来困难,会引起信息的遗漏和逻辑关系的紊乱,为了提高口译的准确性,需要在口译的同时记笔记,口译笔记可以避免译员遗漏信息,理清逻辑关系,同时也可以是表达更为流畅。本文阐述了记口译笔记的重要性,记笔记的技巧以及记笔记和翻译思维的协调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无笔记口译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信息,将信息转化为意识。口译过程和所有其他解决任务的过程一样,在其各个阶段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上述基本认知工具。如何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对认知工具的使用?基于PASS模式对计划、注意力、同时性和继时性信息处理等的测量,口译的认知训练分项依次是:1.听力阶段对信息输入的选择性注意,旨在关注语言所承载的事件;2.理解阶段对信息进行同时性和继时性加工,凭借视觉化过程加强记忆;3.再表达阶段的规划性,包括核心信息的确定、优先策略、语言组织等,以保证信息表述的清晰有效。  相似文献   

9.
口译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译员在口译过程中对所获得信息的"理解"与"表达"会直接影响口译的质量.文章从认知语言学角度,通过详实的例证,对口译过程中"理解"与"表达"环节的能力培养进行了阐述分析.  相似文献   

10.
翻译的文化信息转移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此过程会出现原语内涵的信号缺省和空位,译者应当具备充分的跨文化意识,并理解翻译中的认知语境。本文以关联理论为视角,通过案例分析,证明译者的跨文化意识是成功文化信息转移的基础,认知语境是准确翻译的要件。  相似文献   

11.
口译者的心理环境指以口译者的认知系统为中心,口译的现场气氛压力和外在突变环境对口译者认知过程产生调节和影响的心理系统。口译者的心理环境适应性包括语言信息处理、口译现场气氛压力和突变生态环境适应三方面。首先,口译者须不断适应说话者意图,根据自身语言和非语言知识不断做出适应并选择最佳候选词语来翻译,以达到语言信息处理的适应性;其次,口译者应掌握双语知识和口译的技巧与策略,熟悉口译环境、积极自我暗示,树立信心,以达到现场气氛压力的适应性;最后,口译者应冷静,尽可能调节现场气氛,避免口译中断,由此达到突变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口译者心理环境适应性的研究架起了口译者宏观与微观心理层面研究的桥梁。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针对口译译员的身份与作用 ,应用关联理论 ,读者反应论阐述他与其受众之间的关系保持。口译译员的作用是交流 ,他的工作是瞬间即逝的 ,根据心理语言学研究结果 ,人的知识积累总是受“前见”的影响 ,认为口译译员在作当场口译时必须隐藏自己原发言者不同的 ,且会干扰受众接受信息的“自我形象”。但本文还提出 ,这不等于说在贬低译者的地位 ,而是建议翻译理论者应考虑到口译译员的存在 ,从各方面研究其作用 ,而不是只是局限于语言学层面  相似文献   

13.
翻译活动并非仅仅是两种语言形式之间的转换,而是一种思维活动的过程。译者与原文作者在认知模式的形成方面很可能存在差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在组织信息时的注意力分配上往往是不同的,注意窗理论可以让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对表达式产生相似的注意力。因此,研究注意力视窗的分布与等值翻译的关系及其在翻译中的运用,有利于指导翻译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4.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谈口译中的短时记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口译市场需求愈来愈大,伴随着口译爱好者数量的增多,口译研究也广泛开展。目前口译界除了运用翻译学、语言学等的一些知识来解释口译活动外,还把目光转向其它新兴学科,试图运用这些新兴学科的研究成果来解释口译过程,指导口译实践活动。语言习得和应用是一种心理行为,应用认知心理学中的记忆特征,可以换一个角度诠释口译活动中信息的处理和贮存。本文从短时记忆的特征出发,提出口译中策略的认知依据。  相似文献   

15.
口译笔记是影响口译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记用得好,能有效地帮助译员储存和组织源语信息;反之,用不好或不会用,则会成为分散译员注意力并影响口译顺利进行的最大干扰因素。基于此,立足于分析交替传译受训者在笔记记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导致记笔记困难的主要原因,从而提出在口译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模式进行笔记技能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针对口译译员的身份与作用,应用关联理论,读者反应论阐述他与其受众之间的关系保持。口译译员的作用是交流,他的工作是瞬间即逝的,根据心理语言学研究结果,人的知识积累总是受“前见”的影响,认为口译译员在作当场口译时必须隐藏自己原发言者不同的,且会干扰受众接受信息的“自我形象”但本文还提出,这不等于说在贬低译者的地位,而是建议翻译理论者应考虑到口译译员的存在,从各方面研究其作用,而不是只是局限于语言学层面。  相似文献   

17.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谈口译中的短时记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口译市场需求愈来愈大,伴随着口译爱好者数量的增多,口译研究也广泛开展.目前口译界除了运用翻译学、语言学等的一些知识来解释口译活动外,还把目光转向其它新兴学科,试图运用这些新兴学科的研究成果来解释口译过程,指导口译实践活动.语言习得和应用是一种心理行为,应用认知心理学中的记忆特征,可以换一个角度诠释口译活动中信息的处理和贮存.本文从短时记忆的特征出发,提出口译中策略的认知依据.  相似文献   

18.
脚本理论视野中的口译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脚本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脚本理论与认知语境、图式理论以及框架理论有着深刻的关联。在脚本理论的指导下 ,口译的准备工作可以分为提取脚本、补充新信息、重新构建脚本三个步骤。同时由于口译工作灵活性的需要 ,应重视积累和丰富脚本 ,并在使用脚本时应注意语言的得体性与不同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9.
严峻 《文教资料》2014,(23):43-44
英语口译的过程其实就是英语和汉语对等关系建立的过程,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很好地建立这种对等关系,直接影响口译质量。认知语言学中的事件域认知模型ECM是一种有较强解释力的认知方式。本文运用这一模型,从词汇、句法、语义、语篇及语用等方面,对英语口译过程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了解英语口译过程,从而促进英语口译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语境推理运用到口译中,提出了认知语境推理、文化语境推理、情势语境推理和意图语境推理的概念.口译的过程是一个综合的过滤与分析的认知过程.译者要根据语境和语义表征提供的命题内容进行推理,判断说者要表达的真正意图,并从受者的认知水平、文化水平及期待的角度出发,选择合适的译语,最终实现口译的语用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